關于有效利用新型社區工廠推動
搬遷群眾就業的思考
安康市恒口示范區(試驗區)人大調研組
黨中央實施脫貧攻堅大會戰以來,作為秦巴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核心戰區,安康移民扶貧搬遷取得了成效顯著,成為解決貧困群眾“兩不愁三保障”的根本途徑之一。隨著大批山區偏遠地區貧困群眾搬進了新型城鎮社區,如何解決群眾“安居樂業”這一迫切和現實的難題,成為擺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重大民生保障議題。
近年來,安康市恒口示范區(試驗區)黨工委、管委會緊緊圍繞建設“安康副中心城市”的宏偉藍圖和打造“西北商貿物流重鎮,秦巴山水田園新城”定位,抓住蘇陜協作的有利機遇,立足區域地域和人力資源優勢,以區內五大新型社區為重點,穩步推動新社區工廠這個新興產業在區內落地生根,對促進搬遷群眾尤其是貧困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實現了搬遷群眾的“安家樂業”。
一、當前的現狀
2018年12月,恒口示范區(試驗區)在鳳凰社區引進第一個社區工廠——恒安毛絨玩具,投資2500萬元興建廠房2.6萬平方米,開始生產毛絨玩具以來,在蘇陜協作資金支持和示范區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吸引下,一部分中小企業和致富能人先后到恒口投資辦廠……截至2019年底,恒口轄區已累計登記在冊新社區工廠25個,涉及毛絨玩具、服裝、鞋業、電子等4大類。產品一部分出口國外銷售,一部分內地“訂單式”銷售,剩余的通過中間商批發銷售,年產量逐年提高,產值達3.5億元,共計實現附近社區群眾就業2500人,其中貧困戶274人。
二、目前取得的主要成效
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從恒口轄區目前社區工廠的運營和發展情況分析(排除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新社區工廠的興辦和發展,取得一定明顯的效果,主要表現在:
一是搬遷群眾實現了家門口就業。恒口示范區是典型的勞務輸出大區,以區外務工為主導產業的人口約占全區總人口的 22.7%。社區工廠落戶五大社區后,有效解決了一部分外出務工人員“回流”,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尤其是一些“留守兒童”、“留守老人”家庭戶主可以就近上班,有效地解決了照顧老人和孩子的突出難題。以格林小鎮的安康海邦扶貧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鳳凰社區的恒安毛絨玩具公司、雷河社區的安康新憶安公司為例,由于這幾大社區人口眾多、勞動力相對充足,這三大新社區工廠能提供的就業崗位都在200人以上;袁莊社區的安康龍泉勝美鞋業加工有限公司因地制宜建立3個分廠,積少成多解決就業120余人。目前正常運營的社區工廠務工人員月平均工資都達到了2000元以上,對于貧困群眾來說,比起在外東奔西走的“打散工”,在家門口就有一份長期穩定的收入,無疑更劃算。
二是就業群眾的勞動技能多方面提升。由于不同社區辦廠興業的側重點各有不同,就業群眾的勞動技能也有所不同。如格林小鎮的安康海邦扶貧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側重于服裝、電子產業;雷河社區的康斯特服裝廠專業制作外銷服裝;鳳凰社區的恒安毛絨玩具公司、雷河社區的安康新憶安公司側重于毛絨玩具產業;袁莊社區的安康龍泉勝美鞋業加工有限公司側重于鞋業加工……為了盡快推動社區工廠加快運營投產,示范區管委會一方面加快搬遷群眾免費技能培訓力度,另一方面社區工廠針對自己的用工需求,聘請專業技師對務工人員進行免費“速成”培訓,加之有當地社區的全力支持,昔日的農民工迅速變成了產業工人,全面促進了就業群眾的勞動技能多方面提升。
三是有力促進了蘇陜協作深入發展。江蘇作為東部發達省,擁有雄厚的經濟資本、科學地管理經營方式和先進的技術設備;陜西是勞務輸出大省,具備充足的人力資源和合適生產環境——蘇陜協作背景下建設的新社區工廠,既為江蘇等東部發達地區“騰籠換鳥”,又為陜南秦巴山區貧困地區增強“造血”功能,促進了蘇陜錯位發展、實現了互利雙贏。實踐證明,在脫貧攻堅中應運而生的新社區工廠模式,催生了一批新興中小企業在恒口這樣的貧困地區落地生根,成為增強恒口區域經濟發展活力的一支新生力量。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對轄區幾大社區的實地走訪和座談討論,調研組對掌握的情況進行梳理分類,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工人整體素質不高。綜合分析目前社區工人的情況,務工就業人員主要以中老年婦女和男子為主,年齡結構偏大,按照計件數量換算,整體工作效率有待提高;由于技術培訓時間較短,工人只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生產技能,缺乏專業骨干員工;少部分員工不遵守工作紀律,上下班隨意性較大,給社區工廠管理帶來一定影響。
二是周轉資金緊缺。受疫情影響和經濟下行的雙重壓力,目前各社區工廠因產品銷售受阻,在維持運營的水電費、房租費和培訓費等必須開支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資金周轉困難。如雷河社區的安康新憶安公司、康斯特服裝廠因出口受阻,商品積壓滯留較為嚴重,都有政府扶持貸款的需求。
三是銷售渠道較為單一。從銷售渠道上看,恒口轄區社區工廠主要銷往國外和省外,內銷需求量不大,在疫情影響下,銷售渠道較為單一,還存在較大風險,對工廠的長期穩定發展造成一定沖擊。
四、對策和建議
短短的一年多來,新社區工廠在恒口示范區(試驗區)從無到有,從起步到發展,從發展到初顯成效,走在全市的第一方陣。這與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直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是分不開的,也凝聚了恒口各級各部門和轄區十幾萬人民的心血和汗水,成績有目共睹、成效實實在在。恒口的營商環境也得到了投資企業法人的一致肯定,就如落戶格林小鎮的安康海邦扶貧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靜所說:“我們公司在社區先后開了馳語服飾、電子加工兩個分廠,看中的不僅是這里的區位優勢和發展前景,最重要的還是看好恒口良好的營商環境,我們有信心,努力打造安康一流的社區工廠經營品牌!”
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矛盾始終存在,在經濟整體低迷的背景下,恒口的新社區工廠發展也受到了較大沖擊,停工停產帶來的資金周轉壓力、復工復產后產品的滯銷都是亟須解決的困難。如何切實有效地解決這些難題,重新激發新社區工廠生產經營銷售的發展活力,把疫情影響的損失降到最低,堅持做到保障搬遷群眾既能安居、又能樂業,人大調研組通過認真分析研究,提出以下幾項工作建議:
一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實現“放水養魚”。千方百計使用好蘇陜協作資金,把錢花在“刀刃上”。在現有政府對社區工廠的扶持政策基礎上,進一步從以獎代補、政府小額貼息貸款、稅費減免和工人培訓上想辦法,盡量減少企業的負擔。立足搬遷群眾就業的長遠利益出發,放大水深養魚,讓他們安心生產、搞好銷售,確保企業留得住、能發展、有成效。
二是強化社區群眾培訓,優化員工質量。爭取市級相關部門支持,按照社區工廠用工需求的“點菜清單”,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人勞動技術培訓,要求各村、社區和示范區各相關部門廣泛動員中青年農民工就近務工;和企業協商,提升工人的基本工資待遇,采取各項激勵措施,留住骨干員工,實現企業生產效益和群眾增收雙收益。
三是加大招商引資宣介,打造恒口品牌。在管委會各類招商引資推介宣傳活動中,增加社區工廠生產經營的品牌宣傳內容,進一步增加銷售渠道,提升恒口社區工廠商品知名度;同時立足本轄區生產發展實際需求,加強內銷互動,帶動當地群眾購買使用轄區社區工廠的各類商品,拉動內需,幫助企業渡過暫時的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