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昌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這些重要論述和重大部署既為新時期農村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徑,也進一步明確了農村改革發展的新要求和新任務。近年來,池河鎮認真落實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工作要求,在明星村試點農旅融合示范建設,以此探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選擇。實踐證明,鄉村振興戰略是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解決農村群眾日益增長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矛盾的必然要求;農旅融合正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突破,也是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現實選擇。
一、主要做法
明星村是西北第一蠶桑大村,全村有高效密植桑園近萬畝,依托萬畝桑海大地景觀,開發鎏金銅蠶文化,配套完善旅游服務要素,建成了“滄海桑田鄉村明星”醉美桑海博覽園景區,通過景區帶動促進了農業轉型升級、農村美麗繁榮、農民增收致富。
一是堅持科學規劃。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益推進原則,明星村搶抓池河鎮建設中國金蠶小鎮契機,將村內的萬畝桑海納入了金蠶小鎮農旅融合體驗區功能規劃板塊,結合《中國金蠶小鎮總體建設規劃》,精心編制了《醉美桑海博覽園建設規劃》,對桑海大地景觀美化、水電路訊設施提升、服務設施布局配套、旅游服務業態開發、旅游形象標識設計進行系統規劃,著力把明星村打造成為以蠶桑產業為基底、以金蠶文化為特色、以田園風光為背景的集農耕體驗、休閑觀光、科普研學、健身娛樂、健康養生為一體的桑旅融合體驗園。
二是完善配套設施。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商養學閑情奇”全要素配套,完善公共基礎設施、旅游服務設施。建設了橫貫景區的桑棲旅游大道、景區內環景觀環線、生態停車場,購置了旅游觀光車,保障游客“便捷、舒適、快樂”出行。建成了陜南首個天空之鏡觀景平臺,全市首個空中飄流滑道,以及山地摩托車賽道,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首批動員群眾用房屋入股改建了10戶精品民宿,新建8棟桑海木屋,利用閑置校舍和辦公樓改建了明星山莊院落民俗、桑棲云村研學賓館,滿足不同游客的旅居需求。配套建設了游客接待中心、星級旅游公廁、桑海休閑步道、鄉村蠶歌酒吧、智慧旅游系統。在景觀小品、道路美化以及民宿建設上融入蠶桑文化和農耕文化元素,讓游客賞心悅目。
三是著力豐富業態。著眼于吸引游客“觀萬畝桑海、住精品民宿、吃蠶桑美食、品金蠶文化、享田園生活、賞閑情逸致”目標,以蛋白桑、果桑、蠶蛹、桑園雞、桑根等為原料,開發了富硒蠶桑宴;整合金蠶之鄉展覽館、小蠶共育室、智能觀光蠶室、桑品種博覽園等功能部室,聯合各大中小學開發研學旅游、蠶寶寶認養業態,讓中小學生品味文化、認知自然;建設了果桑采摘園、四季觀光果園、趣味小菜園、親子農場,開發果蔬采摘、菜園托管、農耕體驗業態;運用天空之鏡、桑海步道、桑海小木屋、精品民宿開發了團建體驗及休閑旅居業態;利用空中飄流、山地摩托、卡丁車開發了山地運動項目,規劃建設了自行車賽道,開展體育賽事;利用鄉村酒吧、篝火晚會、特色燒烤開發夜間經濟業態,還開發精品糕點、古法釀酒、鄉村炒貨、泉水豆腐、蠶桑食品等手工作坊,吸引游客觀賞體驗,讓游客回歸自然、回憶鄉愁、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四是多措并舉籌資。通過“整合項目資金、撬動社會資本、引入集體資源、盤活閑置資產、爭取專項債券”等多種方式,想方設法增大建設投入。利用600萬元財政項目資金作為資本金,注冊成立鎏金銅蠶文化旅游公司,分別與民間資本合作撬動投資2000萬元,有效解決了受疫情影響、市場投資不旺問題。結合村集體經濟發展,成立了明星滄海桑田旅游文化公司,承投資金用于項目建設。高度重視項目前期工作,積極策劃項目申報爭取財政專項資金和專項債券2700萬元投入公共設施項目建設。精心做好招商引資工作,累計引進投資5000萬元投入服務業態開發。
五是健全統管機制。按照“統管為先、利益均沾、循環發展”的原則,在旅游村開發過程中,把強化支部引領、壯大集體經濟、促進群眾增收、市場主體參與緊密結合起來,形成利益聯合體。推行鎮村工作一體化模式,鎮包村領導和下派干部與村干部組成鄉村振興工作隊,共同做好項目建設環境保障、群眾組織發動、投資客商引進等工作。實行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控股的村旅游公司開發模式,依托景區開發帶動群眾創業就業,長效增收。針對景區內經營業主多元,建立景區管委會,實行“統一宣傳、統一營銷、統一形象、統一接待、統一物業、統一管理”運營管理機制,實現經營業主互惠共贏,共同發展。
二、取得成效
通過農旅融合建設,明星村實現了田園變公園、產品變商品、農家變商家,促進了農業產業鏈延伸、產品價值鏈提升、群眾增收鏈拓寬,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是壯大了集體經濟。明星村將農村閑置廢棄的集體公共資產盤活、入股到由村集體經濟控股的村旅游開發公司、改建成經營性用房,獲得了財產收益。公司根據經營業績,在有盈利的情況下進行二次分紅;還爭取壯大集體資金,投入到經營性項目中,既保證了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又獲得了穩定收益。通過這幾種渠道,明星村集體經濟收入有了穩定來源,每年收入在40萬元以上,有效打破了“空殼村”的僵局。
二是拓展了群眾增收。通過農旅融合帶動,群眾的收入渠道更加多元,產業發展由單一農業種養向農業觀光、農耕體驗、親子游樂、果蔬采摘、產品銷售等多個方向發展,收入方式也由單一的種養業收入向生產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等方面拓展。村民陳澤華將自家的房屋入股到村旅游開發公司,每年獲得至少7000元分紅收益,老兩口還成為了景區服務人員,每月領取固定工資,每年要多收入2萬多元。還設立了消費扶貧攤位,農家的土豆、紅薯、花生等農副產品就地轉化成旅游商品。
三是美化了鄉村環境。按照“四季有花、三季有果”的方式,以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為抓手,大力實施“八清一改一綠化”行動,拓寬改造道路9公里,綠化公路12公里,配套景觀小品5處,亮化道路8公里,園林化改造桑園2300畝,建設觀光采摘果園1000畝,清理溝渠3公里,改造景觀庫塘4處,景區內農戶全部完成改廁任務,并配套建設了污水處理站、生態停車場等公共服務設施,初步形成了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
四是促進了鄉村善治。旅游開發進一步錘煉了村黨支部凝聚群眾、發動群眾、服務群眾能力,通過“支部+合作社+市場主體+群眾”方式,更好地發揮了壯大集體經濟、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維護社會穩定和諧、保障改善民生職能,尤其是村旅游公司還吸引5名外出能人返鄉參與經營管理。農旅融合促進了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全面振興,昔日寂靜山村變得熱鬧非凡。
三、幾點啟示
明星村農旅融合示范建設取得一些成功實踐探索,我們從中也獲得了一些體會和感悟。主要收獲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群眾是鄉村振興的主體,必須充分發動群眾參與。發展為了群眾,發展必須依靠群眾。鄉村振興戰略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鄉村振興絕不能把群眾當“局外人”,必須充分發動群眾參與,發揮好群眾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讓群眾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獲得利益。明星村在旅游開發中,始終堅持支部引領帶動群眾支持參與,讓群眾在農旅融合建設中得到實惠。
(二)投入是鄉村振興的核心,必須培育市場經營主體。鄉村振興建設必須要有承載主體,政府既不能大包大攬,也不能袖手旁觀,要在政府的引導下,著力培育一批有實力、有創意的實體企業。明星旅游開發建設采取“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方式,政府負責規劃把關,配套公共項目,保障建設和經營環境;經營主體負責業態開發和運營,履行好經營職能。外來客商、村集體經濟、當地群眾均成為了經營主體,分別獲得了相應的收益。
(三)產業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必須發展壯大特色產業。鄉村產業是鄉村振興的前提,也是群眾增收的路徑。必須因地制宜,發掘優勢,培育具有比較優勢、又具有特色規模、且有市場前景的產業。明星村農旅融合示范建設,依托傳統的蠶桑優勢產業,通過桑旅融合,植入新型服務業態,實現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既鞏固提升了傳統產業,又進一步延伸了產業鏈條,形成了具有區域特色和市場競爭力的鄉村產業業態。
(四)支部是鄉村振興的保障,必須建強基層戰斗堡壘。農村黨支部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實踐者、推動者、參與者,要依托村黨支部帶動推進產業振興、人才振興、生態振興、文化振興和組織振興。明星村探索了村黨支部書記兼任村合作社理事長的“村社合一”模式、村黨總支書記兼任村委會主任“一肩挑”機制、鎮村工作一體化試點,村兩委班子成員的能力和素質得到提升,村黨支部推動基層組織建設、引領產業發展、促進鄉村善治、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作者系石泉縣池河鎮黨委副書記、鎮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