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學鋒
摘要:文藝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征程上,人們需要用先進文藝的光芒照亮精神世界。文藝評論不但與文藝創作相互影響,而且對大眾具有價值引導、精神引領、審美啟迪的積極作用。在媒體深度融合的今天,努力營造科學、全面的文藝評論氛圍,運用各種融媒手段建強文藝評論陣地,是各級新聞媒體義不容辭的責任。文章基于一段時間以來西安日報社文藝評論工作的融媒實踐,通過思想深度、時代溫度、文化厚度、傳播力度、管理尺度五個維度的“五管齊下”,探究地方媒體建強文藝評論陣地的方法、路徑,分析可能影響媒體文藝評論陣地發展的諸多因素,回應了時代的關切,為研究和實踐提供了多元視角。
關鍵詞:文藝評論;陣地;五個維度;
中國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23-0167-03
一、引言
“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1]作為文學藝術的重要門類,文藝評論具有價值引導、精神引領、審美啟迪的重要作用。自覺加強文藝評論陣地建設,營造健康文藝評論生態,用文藝精品激勵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凝聚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是融媒時代各級新聞媒體的責任。
創刊于1953年的西安日報,由毛澤東親筆題寫報頭。在近70年的辦報歷程中,西安日報一貫注重文藝評論陣地建設。一段時間以來,西安日報社積極統籌思想深度、時代溫度、文化厚度、傳播力度和管理尺度五個維度,致力呈現科學、全面的文藝評論,凝心聚力謳歌偉大時代。
二、以扎實的思想深度引導主流價值
西安日報社堅定文化自信,致力建強文藝評論陣地,安排專人就文藝新人、新作和新思潮、新現象寫作短小活潑的文藝評論,引導讀者對文藝思潮、文藝現象、文藝作品展開深入理性思考,在潛移默化中引導主流價值。
曾經,文藝研討會上出現了一些怪象,會場有禮儀引導,掛賀詞,臺上擺鮮花,評論家虛與委蛇,贊助商眉飛色舞,好似開產品推介會。為遏制這種歪風,報社安排記者做著名文藝評論家肖云儒先生的訪談。肖云儒直言:“必須警惕文藝研討會朝儀式化、娛樂化、秀場化發展的現象!”他以路遙創作《平凡的世界》時,自己曾去延安與作家就第二部寫作方案交流大半夜,結果雙方均收獲頗豐的經歷為例,建議評論家最好在作家、藝術家作品構思、策劃時就參與進去,從而消除可能發生的失誤和問題!段乃囋u論要詮釋作品的真善美激勵藝術創新——著名文藝評論家肖云儒訪談錄》[2]發布后,引發各界強烈反響。一位即將出版長篇小說的作者,看到后果斷地“踩剎車”,又給作品開了改稿會。
鑒于個別文藝評論家贊歌唱得歡、批評泡沫化的做派,筆者通過《文藝批評家不能只“評”不“批”》 [3]一文建言評論家要“把好文藝批評的方向盤,拿出‘剜爛蘋果’的膽識和勇氣,說真話、講道理,實事求是地對作品褒優貶劣、激濁揚清”。評論發表十多天后,陜西省散文學會聯合陜西金融作協、咸陽市作協、渭南市作協等舉辦“新時代文藝批評生態座談會”。主持人開宗明義地說:“這篇評論找準了當前文藝批評的病灶,直接引發了本次研討會!”有網友留言——這篇富有扎實思想深度的文藝評論,在魚龍混雜的信息狂流中傳遞了主流價值,讓人清醒并提高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讓火熱的時代溫度傳遞中國精神
移動互聯技術的普及,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商家利用先進算法精準投放的定制內容將很多“低頭族”困在“信息繭房”,使人的辯證思考能力日漸退化。本著努力讓青年人擁抱偉大時代火熱生活的初衷,西安日報社自2015年起每年舉辦一屆全國青年散文大賽。大賽倡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創作實踐,每屆都組織青年散文家一至三次實地采風,并在采風中舉辦文藝評論研討活動。目前,已在陜西、山西、甘肅等地舉辦了“青年散文家創作交流會”“散文創作推進會”“絲路行青年散文分享會”“青年散文創作懇談會”等近十場活動,采取邀請文藝評論家提前閱讀青年作品并到場當面點撥的方式,為青年散文家的長遠發展培元固本、凝心鑄魂。
除組織開展好這樣“面上”的文藝評論活動外,我們對“點上”的文藝評論工作也格外重視。2019年10月1日晚,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聯歡活動在京盛大舉辦?吹浆F場沒請一個明星,6萬多素人是主角后,報社記者連夜寫出《為“沒有明星只有人民”點贊》[4],提出“社會主義文藝只有緊緊圍繞人民,才能立德樹人、以文化人”,表示“希望這種新的文藝價值觀成為新常態,期待今后更多的晚會讓人民成為真正的主角”。2020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臨時增加的情景報告節目《愛是橋梁》,表達了億萬人民戰勝新冠肺炎疫情、共克時艱的決心。作為唯一沒有彩排的節目,在距春晚直播半小時內才定稿,一播出就看哭很多觀眾。有感于節目散發出的炙熱的時代溫度,筆者以《從心頭淌出的愛無須彩排》[5]的評論,第一時間為節目記錄和再現抗疫感人事跡及其展現出的團結昂揚的中國精神鼓與呼。負責建強文藝評論陣地多年,筆者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面對互聯網構建的全新媒介環境,用文藝評論傳遞中國精神并及時引導大眾,特別是幫助青年人正確認識和把握好新時代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機遇,已成為各級新聞媒體必須承擔的責任。
四、用精深的文化厚度啟迪受眾審美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綿延五千年從未間斷。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文化的厚度決定了思想的高度。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11億,手機網民規模達10.07億[6]。在與如此多的新媒體用戶互動的過程中,媒體有責任有義務深入挖掘并創造性表達那些具有中國特色、中國價值,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
令人遺憾的是,一些具有消極意義的文娛新聞時常出現。而可喜的是,黨和國家積極推進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各地黨媒紛紛加快重構文化自信步伐。以央視為例,其陸續推出《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謎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等多檔原創文化綜藝。2014年首屆《中國謎語大會》播出后,獲得了專家、學者、師生、家長等一致認可。在編發《讓傳統文化大樹發出時代的新芽——〈中國謎語大會〉總導演劉帆揭秘節目幕后故事》一稿時,筆者意識到用精深的文化厚度啟迪受眾審美已成為電視節目發展的重中之重,為此寫下《學會從傳統這口深井中汲水》[7]的文藝評論,建言:“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現代人要學會從這口深井中汲水!希望更多的電視人能把握時代性、堅持民族精神,積極策劃研發原創文化節目,讓更多的傳統文化借助屏幕‘炫’起來,為當代中國文化作出應有的貢獻。”評論被廣泛轉發后,引起多方關注。
此后幾年間,多家電視臺也認識到了文化厚度的重要性,相繼推出了《朗讀者》《國家寶藏》《經典詠流傳》《信中國》《好久不見》《跨界歌王》《聲臨其境》《功夫少年》等一大批回應時代關切、彰顯文化厚度的自主創新節目,以鮮明的中國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蘊、獨到的融合創新等特質,實現了市場和口碑的雙豐收。
五、憑有效的傳播力度打通線上線下
新媒體成為輿論傳播的重要平臺,不僅影響著新媒體輿論傳播,還加劇了其與傳統輿論模式的碰撞和摩擦。這要求黨媒在建強文藝評論陣地時必須一分為二,統籌好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輿論表達和輿論引導,借助新媒體高效的傳播速度,打通線上線下兩個輿論場。
那么,從文藝評論角度如何實現線上線下互動呢?我們探索到的路徑有四條。
一是鞏固傳統文藝評論陣地,用好新媒體評論平臺。在辦好西安日報社“文化評彈”“文化縱橫”“閱讀與思考”“藝術視窗”等傳統文藝評論欄目的同時,集中力量打造網絡文藝評論平臺。目前,西安新聞網不僅開設了“文化鑒賞”“新聞漫評”“好書推薦”“研討在線”“品鑒”等文藝評論欄目,還在抖音、微博、頭條新聞等平臺不定期推出“文化云聊會”等文藝評論欄目。
二是用文藝評論提振重大文化活動影響力。2020年是北宋著名思想家、關學創始人張載誕辰1000周年,西安新聞網推出“風從千年來,關學正青春——紀念張載誕辰1000周年”網絡專題文化活動,創新性增加“研究成果”和“云端微談”兩個文藝評論欄目,面向全球公開征集談論關學的文字、視頻作品,意在推動專業評論和大眾評論的互動。其中,“《呂氏鄉約》對傳統文化的影響”和“《白鹿原》與關學”上線后,引起相關專家學者的關注,被搬到了北大中文系的研究生課堂。
三是發揮融媒矩陣優勢助推文藝評論有效傳播。在發布重大文藝評論時,統籌“報、網、端、微、號”融媒矩陣資源,安排新媒體小編對文字版文藝評論第一時間進行“文字+圖片”“文字+圖片+視頻”的優化,使文藝評論融媒產品能快速在報社的40多個新媒體平臺發送,最大限度保障傳播力度。
四是整合各方力量舉辦線上線下文藝評論活動。在西安市委宣傳部的指導下,報社在2020年聯合西安文理學院在關中書院舉辦以“傳承關學精神,彰顯文化自信”為主題的紀念張載誕辰1000周年暨關學高端論壇活動,在業內外產生深遠的影響。
在2021年的冰心散文獎和孫犁散文獎中,青年散文大賽獲獎作家胡寶林一篇散文摘得雙獎。為育新人,我們邀請全國評論家在線分析獲獎散文藝術特色和作家創作情況。當日,題為《繼冰心散文獎后胡寶林再獲孫犁散文獎西安新聞網邀全國評論家在線〈叩問青銅〉》[8]的文章發布后,很快被數十家平臺轉載,引發眾多散文寫作者轉發。
六、用恰當的管理尺度賦能創新創優
客觀而言,文藝評論是一種具有相當“難度”的文體,是對寫作者文藝思想、文藝才華、文藝能力、文藝經驗等的綜合考驗。加之,受互聯網和新媒體飛速發展的影響,文藝傳播方式和群眾欣賞習慣已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些都是制約建強文藝評論陣地的客觀存在。
從表象上看,當前的文藝作品一部接一部問世,相關的文藝評論也是一篇又一篇地發表,相關論壇、貼吧、留言區、討論區、彈幕里的文藝評論更是海量,似乎我們已進入一個文藝評論“繁榮”的時代。若要認真辨析,必須依靠一把恰當的媒介之尺。這把尺子肩負著重要社會責任,能量出作品的高下,能量出人心冷暖,能量出社會風氣。
在媒體深度融合的當下,如何用文藝評論推進文藝和黨媒的共振,如何用恰當的管理尺度賦能文藝評論創新創優,是事關文藝評論陣地建設的關鍵問題,也是時代給我們出的一道必答題。筆者以為,可以從這些方面展開。
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等。這是建強文藝評論陣地的靈魂。
稿件源頭。除上級指令轉發和編輯部原創文藝評論外,其他文藝評論必須來源于國家網信辦公布的互聯網稿源“白名單”,嚴禁從自媒體等處選稿。這是建強文藝評論陣地的前提。
作品內容。從事寫作、審核、編發、提優等文藝評論工作的共同體成員要強化責任感和使命感,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嚴格三審三校。這是建強文藝評論陣地的關鍵。
安全保障。完善文藝評論技術防護措施,建立文藝評論常見錯誤詞庫,清查歷史虛無主義文藝評論稿件,做好文藝評論跟帖留言的常態化工作等。這是建強文藝評論陣地的基礎。
激勵機制。目前,只有報紙文藝評論能作為副刊作品申報新聞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藝評論陣地的壯大,可適度擴大文藝評論刊發單位的申報范圍等。這是建強文藝評論陣地的手段。
創新創優。立足新聞動態創新創優全程文藝評論,借助視頻、游戲、AR等創新創優全息文藝評論,強化全鏈條的互動創新創優全員文藝評論,集納內容觀點、社交服務等創新創優全效文藝評論等。這是文藝評論陣地的未來發展方向。
七、結語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上,文藝事業承擔著光榮的使命,新聞媒體擔負著神圣的責任。建強文藝評論陣地需要各級新聞媒體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統籌思想深度、時代溫度、文化厚度、傳播力度、管理尺度,不斷提升新時代主流媒體文藝評論陣地的影響力,竭力展現文藝評論高質量發展的萬千氣象,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參考文獻
[1] 黃尚恩.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致中國文聯中國作協成立70周年賀信座談會在京舉行[N].文藝報,2019-07-19(1).
[2] 章學鋒,職茵.文藝評論要詮釋作品的真善美激勵藝術創新:著名文藝評論家肖云儒訪談錄[N].西安晚報,2016-09-07(9).
[3] 章學鋒.文藝批評家不能只“評”不“批”[N].西安晚報,2018-07-31(11).
[4] 章學鋒.為“沒有明星只有人民”點贊[N].西安晚報,2019-10-08(8).
[5] 章學鋒.從心頭淌出的愛無須彩排[N].西安晚報,2020-01-29(6).
[6] 李政葳.我國網民規模超10億:解讀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光明網,https://news.gmw.cn/2021-08/28/content_35119430.htm,2021-08-28.
[7] 章學鋒.學會從傳統這口深井中汲水[N].西安晚報,2014-02-15(12).
[8] 史娜.繼冰心散文獎后胡寶林再獲孫犁散文獎西安新聞網邀全國評論家在線《叩問青銅》[EB/OL].西安新聞網,https://www.xiancn.com/content/2021-12/01/content_6416455.htm,2021-12-02.
(原刊《新聞研究導刊》2021年12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