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陽市牢牢把握“傳播新思想、引領新風尚”文明實踐總目標,組建理論宣講志愿服務隊,結合農村基層實際和群眾生產生活需要,策劃理論宣講“聲入人心”服務項目,強化主流價值引領,組織廣大群眾互動參與,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理論宣講志愿服務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群眾心里走。
一、背景由來
旬陽市理論宣講“聲入人心”服務項目的實施,主要基于四方面考慮:一是傳統的理論宣講“你講我聽”“照本宣科”,多數群眾不愿聽、難接受,宣講效果不佳;二是我市山大溝深,人居分散,群眾組織難、召集難、發動難,單純理論宣講吸引力不強;三是常規宣講方式方法單一,靈活機動性不強,互動交流的少,且受眾面狹窄;四是全市多數鎮地處偏遠,群眾接受新思想新事物較慢,綜合素質較低,黨的創新理論、大政方針、惠民政策等片面化、概念化、輪廓性宣傳容易,而第一時間走進群眾、入心入腦問題難以解決。對此,我市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建強宣講隊伍,靈活宣講方式方法,實踐體驗,互動交流,讓理論“春風化雨”、宣講“聲入人心”,收到良好效果。
二、主要做法
(一)建強組織,讓宣講隊伍“壯起來”。堅持專職與兼職相結合、部門與基層相結合原則,打造理論宣講志愿服務團隊。市委黨校11名骨干教師任專職宣講員,負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創新理論、黨史等重大理論宣講;從鎮各部門遴選18名黨員干部任兼職宣講員,通過“院壩會”、田間地頭交流方式,與群眾零距離宣講;選派骨干宣講員參加中央黨校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和黨史專題培訓班2期,選派4名專業教師到省市黨校培訓學習、賽教,在全市舉辦理論骨干培訓班參訓430人次,打造了一支理論水平高、政策掌握好、實踐經驗豐富、求真務實的宣講隊伍。
(二)豐富題材,讓宣講內容“實起來”。探索“基層群眾點單——文明實踐中心相關部門領單——志愿服務隊買單”運行機制,分層次、按類別開展宣講,實現宣講內容與聽眾需求有效對接,達到宣講最佳效果。面對黨員干部,著力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及“四史”教育,樹立黨員、干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及“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理念;面對農民群眾,結合各類惠民政策及農村發生的巨大變化,讓大家切實感受到黨對“三農”的關心重視;面對中小學生,通過講述精彩的歷史故事、紅色故事、身邊故事,讓學生在平凡生活中感受愛國主義;面對科技工作者,結合我國政策方針、科技成就,讓大家從新中國70多年科技變遷中感受發展魅力,激發全體黨員立足崗位、建設家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面對企業職工,將黨史學習教育與企業文化有機融合,提高員工吃苦耐勞精神,提升企業凝聚力。縣理論宣傳隊先后深入基層一線宣講137場,各鎮各單位開展宣講400余場次,受眾群體達10余萬人次,滿足了群眾多樣化的需求。
(三)創新載體,讓宣講方式“活起來”。在宣講方式上,注重教學互動與雙向交流。根據宣講場所、內容和受眾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組織模式,吸引更多的群眾參加。會議報告式,內容偏理論化,主要是針對鄉鎮、部門黨員干部時采取的一種宣講方式;站立聚集式,人員相對較多、年齡層次不同時,在社區或村文化廣場,宣講人員站在群眾中,面對面宣講;“村長喊話式”,在疫情期間將防疫要求和注意事項通過接地氣的語言錄制成音頻,在各鎮村循環播放,倡導大家做好科學防護;微型黨課式,以《紅色旬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為專題,利用“微視頻”形式錄制6-8分鐘左右的黨課,提高吸引力,擴大宣傳覆蓋面;田間地頭式,在勞作間隙,志愿者同群眾拉家常,在了解民意的同時宣傳普及黨的各類方針政策,實現理論育民、理論惠民。
(四)互動參與,讓宣講模式“火起來”。以基層黨員群眾為主要服務對象,建立“唱紅歌+理論宣講+有獎知識競答+實地體驗”模式,寓教于樂,讓群眾“愿意聽、聽得進、記得牢”。在宣講前選取耳熟能詳的經典紅色歌曲,如《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唱支山歌給黨聽》《我和我的祖國》等,引導大家齊聲合唱,表達對黨、對祖國、對新時代、對美好生活的歌頌與贊美。在宣講過程中,圍繞黨史、黨的理論、基層黨組織建設、熱點問題等開展接地氣的有獎知識競答,分為必答題和搶答題兩個環節,試題簡單易會,獎品物美實用,激發了黨員群眾的學習熱情,檢驗了學習成果,增強了學習教育的吸引力和實效性。在宣講后注重依托本地紅色資源、教育基地、產業園區,結合不同宣講對象,帶領基層黨員干部群眾實地觀摩體驗,重溫黨的百年光輝歷程,凝聚起聽黨話、感恩黨、跟黨走的思想共識,讓理論“春風化雨”、宣講“聲入人心”,為廣大基層黨員干部群眾送去一份份“熱氣騰騰”的理論“大餐”。
三、取得成效
一是“聲入人心”理論宣講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首要任務,通過農村“大喇叭”、抓住群眾勞作間隙、節慶聚會等時機,見縫插針,闡釋解讀,拓寬了理論傳播渠道,推動黨的創新理論直達基層群眾“末梢神經”。二是“聲入人心”理論宣講立足問題導向,采取分類實施、分層推進辦法,堅持實踐體驗、互動交流相結合,開展點對點、面對面宣講,建立起“唱紅歌+理論宣講+有獎知識競答+實地體驗”模式,有效解決了傳統理論宣講吸引力不強、方式方法單一、受眾面狹窄、收效不佳的問題,開辟了理論宣講新路徑。三是充分運用新興媒體媒介,圍繞傳播黨的創新理論、惠農政策、開展便民服務等事項,制作ppt、輔導課件,組織群眾上好“微課堂”,同時拍攝“微視頻”,通過融媒體中心、電視臺、公眾號、微信群等宣傳刊播,增強了滲透力,擴大了宣傳面,推進理論宣講向更高層次、更高水平邁進。
注:本文刊載于陜西省委文明辦選編的《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陜西創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