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昌蘭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安康水資源總量位居全省第二,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涵養面積最大、供水量最多的地區。綠水青山是安康最優的資源稟賦、最亮麗的發展底色、最大的潛力所在。全市水利系統干部職工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和關于治水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自覺扛起“一泓清水永續北上”政治責任,明確樹立“全省爭優秀、全國爭先進”目標,圍繞水旱災害防御安全“一條主線”,堅持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兩個總基調”,確保防洪安全、河湖生態安全、農村飲水安全“三個安全”,建設防洪減災、城鄉供水保障、河湖生態保護、水利工程安全運行“四個體系”,牢記使命勇擔當,風雨無阻向前行,為聚力建設幸福安康提供水安全保障。
一、優化水設施,以工程補短為主線,打造安康水網
我市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骨干型水源工程缺乏、季節性缺水等問題比較突出。堅持項目為王,補齊工程短板,優化基礎設施,打造安康水網,不斷提升水資源統籌調配能力、供給保障能力、戰略儲備能力。按照確有需要、生態安全、可以持續的重大水利工程論證原則,謀劃一大批事關安康長遠發展的重大水利項目進入中省項目“盤子”。“十四五”時期,安康將實施重點水利項目286個,涵蓋防洪、引調水、供水、水生態治理等方面,計劃投資150億元。同時,搶抓機遇、多輪驅動,爭取中省資金、政府債券、金融信貸、社會資本,多渠道籌集水利投資。加快138個在建水利項目建設進度,超額完成全年水利投資20億元目標。推動恒河水庫、月河流域城鄉供水一體化、月河綜合整治等一批省級重點項目建設提速,實施漢江綜治石泉、紫陽、旬陽、漢濱段治理項目和嵐皋、鎮坪縣城防洪能力提升項目。
二、防治水災害,以江河安瀾為目標,提升防御能力
水利安全事關戰略全局、長遠發展、人民福祉。水旱災害頻發是安康基本市情,去年我市應對了極端罕見的20輪強降雨,今年又出現幾十年不遇的極端干旱天氣。牢記防汛抗旱是水利部門的天職,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立足防大汛、抗大旱,強化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措施,貫通雨情、水情、險情、災情“四情”防御,提前做好水旱災害防御各項準備。加快水毀水利設施修復,修訂完善重要城鎮防洪、山洪災害防御、水庫調度搶險等各類預案并組織演練,全面開展汛前隱患排查整改。強化水利工程調度運行管理,抓好水利工程安全度汛,開展防汛減災警示教育宣傳。建設洪水風險防控信息化應用系統,打造水旱災害防御智慧平臺,提高水旱災害防御科學化、精細化、智慧化水平。
三、強化水保障,以飲水保供為重點,助力鄉村振興
安全飲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核心指標之一。以建設穩定水源、城鄉一體化、規模化工程以及小型水源工程為重點,不斷提升農村飲水保障能力和管護水平。進一步完善村級供水工程管護長效機制,夯實管護責任,保障管護經費,完善水管員報酬、培訓、考核等機制,落實水源保護、水質檢測、凈化消毒、水費收繳等措施。爭取將銜接整合資金更多用于農村供水補短項目建設。持續組織開展農村飲水安全全覆蓋敲門入戶大排查,并確保問題動態清零。發揮“四級回訪監督平臺”作用,及時處置群眾飲水訴求。加快推進平利縣國家級、紫陽縣省級水系連通和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項目,抓好現代農業園區、庫區移民產業園及示范村建設,實施清潔小流域治理,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打造水美鄉村。突出抓好鄉村振興包聯村幫扶,實現“基礎設施配套化、村容村貌景區化、群眾收入產業化”目標。
四、呵護水生態,以河湖長制為抓手,促進人水和諧
我市流域面積5平方公里以上河流941條,是陜西河網密度最大的地區。我市共明確河湖長2779名、警長925名、護河員2740名,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河長湖長+警長+檢察長+法院院長”的“四長治河”行政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和跨省跨界河流聯防聯控機制,河湖長制創新實踐、志愿護河創新經驗兩次被全面推行河湖長制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在全國推廣。繼續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呵護一泓清水永續北上,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嚴格落實河湖長巡河、工作述職、重點問題督辦、目標責任考核等制度,常態化規范化開展河湖“清四亂”,持續推進妨礙河道行洪突出問題排查整治、河道采砂專項整治。加大水政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各類涉水違法行為。加快智慧河湖建設,建成河湖長制智慧化管理平臺。開展河湖管理示范縣鎮、示范河流創建。嚴格水土保持監管,每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400平方公里,努力營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良好環境。
五、節約水資源,以能耗雙控為約束,提高用水效率
全面貫徹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四水四定”原則,實行最嚴格水資源考核,落實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實施國家節水行動,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創建,建設一批節水型單位、節水型校園、節水型企業、節水型小區,推動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大力推廣農業節水,實施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和中型灌區節水改造,提高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強化取用水事中事后監管,開展節水監督檢查,實施長江流域取水工程核查登記。利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城市節水宣傳周等節點,加強節水知識宣傳,增強全民節水意識。
六、治理水環境,以行業監管為依托,夯實發展基礎
加快推進水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鞏固提升我市探索形成的小型水庫管護改革“十化”模式,以小型水庫管護國家樣板縣和標準化創建為抓手,完成39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實現2022年全市小型病險水庫清零目標,完成113座小型水庫雨水情和大壩安全監測裝置安裝,確保所有小型水庫管護都有“電子眼”和“管家”。穩妥推進秦嶺區域小水電整治和旬陽、白河水電站移民安置后續工作,統籌推進巴山區域小水電站清理整改,抓好水利工程質量安全監管,防范化解各類風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水利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行政審批效能,優化營商環境,打通服務企業群眾“最后一公里”。守紀律、講規矩,轉作風、樹形象,深入實施作風建設專項行動、紀律作風建設提升年等活動,切實營造安全穩定的環境,不斷夯實水利高質量發展基礎。
(作者系安康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