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大林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這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作出的重要戰略部署。漢濱區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涵養地和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全市唯一重點開發區,在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進程中,按照“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發展要求,著眼發展大局,立足區情實際,厚植產業基礎,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持續做優園區、做大集群、做強鏈條、做靚品牌,大力發展符合綠色生態要求、支撐高質量發展、帶動群眾增收的特色產業,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
一、發展現狀
一是產業園區初具規模。五里工業集中區榮獲省級示范縣域工業集中區,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入園企業197戶,實現產值200億元,帶動就業2萬余人。富硒食品、新型材料、輕紡加工三個產業園區聚集企業99戶,年產值超過150億元。數字產業園被認定為省級首批數字經濟示范園,阿里巴巴客服縣、云上數字經濟產業園項目落戶園區。二是產業鏈條初步形成。富硒食品初步形成了“基地+加工+銷售+觀光”為一體的富硒食品產業鏈條,建成富硒產業園區220個、三產融合農業園區76個、工業旅游AAA級景區1個,培育了龍王泉、巴山佳芋等富硒食品鏈主企業。新型材料產業初步形成了“原材料+加工+銷售”產業鏈條,培育了陜建PC構件、江華化工等鏈主企業。輕紡加工產業初步形成了“產品研發+產品加工+包裝銷售+文化創意”產業鏈條,培育了米小點、新偉泰、新樂祥等一批鏈主企業。三是產業集群持續壯大。以富硒飲品、富硒水、富硒蔬菜、富硒小食、富硒保健品為重點的富硒食品產業集群產值達到80億元,企業達到300余家;以新型建材、鋇鹽新材料、環保污水處理的新型材料產業集群產值達到60億元,企業達到45家;以紡織服裝、毛絨文創、襪業為重點的輕紡加工產業集群產值達到18億元,企業達到20家。四是品牌建設初見成效。建立和發布了“陜茶一號”地方標準,認證“雙品一標”農產品24個,“漢濱富硒辣椒”等10個農產品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富硒魔芋制品成為全省第二大出口創匯農產品。巴山佳芋、悠源魔芋等6戶企業被認定為全省“專精特新”企業,瀘康酒業被授予“陜西好商標”稱號。
二、存在問題
一是承載能力不強。發展環境有待優化,開放政策、基礎條件、投資環境還需大力提升。園區基礎還很薄弱,廠房標準還較低,配套的包裝策劃、信息咨詢、市場營銷、法律金融等服務不健全。倉儲物流等配套設施不完善,降低物流成本的支持政策不健全,物流成本較高。專業人才、專業技術缺乏,服務能力有待提升。
二是產業體系薄弱。首位產業不突出,立區產業不明顯,缺乏大項目帶動、大品牌引領、大產業支撐。市場主體普遍規模小、實力弱,科研能力不足,市場競爭力不強。產業鏈條短,鏈群小,鏈主弱,全產業鏈融合度不夠。
三是品牌形象不高。品牌知名度不高,品牌影響力、競爭力亟待提升,缺乏拳頭產品和單品冠軍產品?蒲型度氩蛔,重申請、輕運用,重生產、輕研發,產品科技含量、創新含量不足,缺乏面向中高端消費市場的精深加工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
四是工作合力不足。雖然目前建立了產業鏈長制,思想上都很重視,但在具體行動中力度不夠,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有力的舉措推動,與產業鏈長制要求還有差距。在園區建設、主體培育、品牌打造方面支持不足,資金整合力度不夠。投入的人力、物力等資源少,缺乏強有力的政策保障。
三、對策建議
一是規劃引領優布局。完善修訂“十四五”產業發展規劃,落實重點產業鏈鏈長制實施方案,加快制定“一圖五單”,著力構建6個產業大鏈條、17個產業子鏈條、40個鏈主企業的產業新格局。富硒食品、輕紡加工、新型材料產業按照“園區設總部、集鎮建工廠、社區辦車間”的思路,推動聚集化、智能化、品牌化、高端化發展,集中打造三大百億產業集群,F代物流產業立足建設秦巴區域物流節點城市目標,以物流園區為載體、中心城區為重點、數字技術為支撐,聚力打造秦巴區域物流中心。搶抓重大機遇,著力構建“一心、四區、多點”的文旅康養產業發展空間布局,打造知名生態休閑旅游康養目的地。
二是園區承載壯鏈群。以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創建為目標,全面提升園區承載能力,著力打造規模大、體系全、質態優的產業集群。推動五里工業集中區(城東新區)提等升級,持續完善路、水、電、氣、訊等基礎設施,大力拓展技能培訓、金融服務、品牌策劃、科技研發等配套功能,加快建設西北紡織服裝產業城等園區項目,不斷提升平臺承載、產業孵化和輻射帶動能力。依托重大交通運輸樞紐,加快建設五里工業集中區物流園、安康城東物流園,搭建富硒食品、輕紡加工、新型材料區域物流總部平臺,提升安康“無水港”“公鐵海”“安西歐”物流通道輻射帶動作用,加快形成物流產業集群。積極推進新型材料產業園、綠色裝配式建筑產業園前期工作,謀劃整合全區新型建材、重晶石加工等企業入園,打造具有漢濱特色的新型材料產業集群。把數字經濟產業園作為引領全區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加快推進配套服務項目,規劃引進數字科技、平臺開發企業,促進數字經濟與特色農業、文化創意、鄉村旅游、電子商務和新型工業深度融合,建成全市數字經濟、樓宇經濟、總部經濟的試點示范園區。加快城東文旅康養產業園建設,做好項目包裝、招商引進、基礎配套,建設以全生命周期管理為目標的“居、醫、養、健 ”產業集群。
三是培育企業強鏈條。更加注重實體經濟,加強企業培育幫扶,以企業發展壯大推動產業強鏈補鏈延鏈。聚焦6個產業鏈條、17個產業子鏈,積極爭取重點產業鏈專項資金,大力引進產業鏈長項目和上中下、左中右配套項目,支持產業鏈創新能力提升、中小企業協同配套、特色產業集群發展。積極推動西北供銷智慧物流、釩合金生產線等重大產業項目落地建設,以高質量項目支撐高質量產業體系。始終樹牢事無大小、企業優先、全員服務理念,強化重點扶持、完善政策、優化服務和激勵約束,大力培育“五心”新型經營主體和“五上”企業,持續增強企業龍頭帶動能力。
四是改革創新增活力。出臺新形勢下支持民營經濟、產業建設、經營主體、園區引領發展等措施,探索支持產業發展政策,充分激發市場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傾力打造審批手續少、辦事效率高、投資環境優的營商環境。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漢濱產業科研專項基金,積極建設富硒產學研基地、毛絨文創研發中心等創新創業平臺,推動研發設計、品種培育、品牌打造、產品營銷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完善企業科研獎補制度,鼓勵企業科研攻關,提高專利轉化率、科技競爭力、產品創新力,促進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
五是健全機制強保障。強化特色產業體系建設工作組織領導,將特色產業體系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定期研究解決產業體系建設和特色產業鏈建設重大問題。壓實產業鏈長、牽頭責任部門責任,實行“鏈式規劃、集中決策、點式項目、包干到戶”,促進重點產業鏈串珠式發展。加大重點產業財政投入力度,建立漢濱產業發展基金,獎勵扶持重點產業發展,整合使用產業項目資金,用活用好社會資本,激發市場主體發展產業的信心和動能。對納入產業體系支持企業進行考核評估,強化支持資金使用績效考核,持續提升企業發展主動性。建立定期調度、季度督導、年末考核機制,落實好“一鏈一策”“一企一策”“一事一議”制度,高質高效推進漢濱特色產業體系建設。
(作者系漢濱區委副書記、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