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鴻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2020年4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安康平利縣蔣家坪村作出了“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科學論斷,闡明了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辯證關系,為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石泉縣地處秦巴腹地、漢水之濱,長江最大支流——漢江穿境而過,境內流長58.5公里,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涵養地,肩負著保護秦嶺生態環境和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的政治責任。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錨定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聚力建設美好石泉發展定位,準確把握高質量發展的“生態邏輯”,充分保護和利用好生態資源,使良好生態成為美好石泉的核心吸引。
狠抓環境治理,厚植綠色發展優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鞏固污染防治攻堅成果,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我們要堅定生態環保“勇奪第一”目標,聚力推動污染防治與環境治理,不斷厚植生態優勢、夯實綠色本底。一是堅決當好秦嶺衛士。始終牢記“秦嶺之訓”,嚴格執行秦嶺生態環保條例和總體規劃,堅持“排查發現、批示交辦、限期整改、動態銷號”閉環管理,堅決防止“五亂”問題反彈。嚴格規范礦產、砂石資源管理,加快有主礦山生態修復,深化綠色礦山創建。扎實開展國土綠化,強化生態空間資源監管,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切實筑牢秦嶺生態的安全屏障。二是用心守護一江清水。堅持“三水”統籌、水岸共治,突出以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全面落實長江“十年禁漁”、重點水域“四清四無”要求,抓實抓好生活污染源、工礦企業污染源、兩廠(場)污染防治設施、河道“四亂”、農業面源污染、畜禽養殖企業污染、工程建設領域污染七大專項整治行動。加快實施“一斷一策”達標整治,強化入河排污口監管,依法嚴查偷排、直排等違法行為,確保漢江水質始終保持國家Ⅱ類標準以上。三是不斷提升空氣質量。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標本兼治,接續打好“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組合拳,落實工地揚塵管控“六個百分百”措施,強化餐飲油煙、廢棄物污染治理。緊盯重點區域和重要節點,抓實抓好秸稈禁燒、煙花爆竹禁燃禁放等工作,積極防范應對不利氣象天氣,確?h域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保持穩定。
立足資源稟賦,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堅定走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協同發展之路,立足縣域生態、富硒、綠色優勢和產業基礎,推動資源要素向富硒食品(預制菜)首位產業、生態旅游支柱產業、現代農業特色產業聚集,全鏈條打造現代綠色產業體系,努力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一是做大富硒首位產業。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要利用好富硒這一寶貴資源,把它轉化為富硒產業”重要指示精神,圍繞建設“全國富硒食品產業強縣、西北預制菜之鄉”目標,堅持標準化生產加工、規模化基地支撐、多元化產品研發、連鎖化運營推廣,加快富硒食品產業園區建設,全力支持自嗨鍋、王小余食品、深鯊控股等企業達產達效。積極引入一批頭部企業、龍頭企業和關鍵配套項目,突出抓好蔬菜種植、畜禽養殖、漁業養殖等原料基地和富硒食品(預制菜)研發中心建設,深入推進“石泉食美”小碗菜“百城千店”項目,力促年產值達100億元以上。二是做強旅游金字招牌。生態旅游是“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轉換器。要聚焦“秦巴山水·石泉十美”旅游形象定位和“建成全省文化旅游名縣、區域性康養旅居首選地和美好生活目的地”目標,做足“旅游+”文章,做精“+旅游”標準,扎實推動旅游產品、業態、服務、營銷轉型升級。堅持文旅、體旅融合發展,精心辦好“春季山地騎行、夏季賽艇龍舟、秋季徒步穿越、冬季半馬冬泳”四季體育賽事及春季漢水文化、夏季鎏金銅蠶文化、秋季鬼谷子文化、冬季“庖湯會”四季文旅活動,不斷提升石泉生態旅游知名度、美譽度。三是做優特色現代農業。綠色是農業的底色、生態是農業的底盤。緊扣農業“綠色化、品牌化、休閑化”發展方向,按照一鎮一業一龍頭、一村一品一園區的思路,突出蠶桑、魔芋、黃花菜、林果等重點,發展特色現代農業產業基地10萬畝。堅持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加強與農業科研院所合作,推進強村公司市場化運營,著力培樹一批質量優、品質好、市場認可度高的生態綠色有機農產品,聚力打造石泉地域名優農產品品牌,實現農業產業擴規模、提品質、增效益。
強化支撐保障,促進工作常態長效。抓污染防治攻堅和生態文明建設,并非一蹴而就的過程,而是一個長期任務,需要持續努力,久久為功。要緊緊圍繞“常”和“長”,著力出實招、見實效,推動各項工作落實落細。一是常態化推進。全面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監測監管、隱患排治、投入保障、投訴舉報、責任落實”機制,健全“河長+警長+五員”工作運行和“河長+警長+檢察長+法院院長”司法銜接機制,充分發揮237名河湖長和1278名林長作用,常態化開展巡查檢查,推動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大環保格局。二是多元化投入。堅持每年將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16%以上資金用于生態環保工作。同時,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捆綁使用、各計其功”原則,積極整合生態環境、農、林、水等部門資金,集中打捆用于污染防治、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依托縣兩山生態資源公司,加快推進EOD建設項目、“雙儲林場”國家儲備林等重點項目,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保障。三是精準化督考。充分發揮考核的“指揮棒”和“風向標”作用,加大權重比例,從嚴從實考核,考核結果與單位年度考核、個人評先評優、干部提拔使用等掛鉤。同時,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三色”管理和“三線”督辦范疇,強化督辦檢查和跟蹤問效,對不作為、慢作為等問題,依規依紀嚴肅追責問責,切實以剛性問責倒逼責任落實、任務落實、工作落實。
(作者系石泉縣人民政府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