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義清
鄉鎮衛生院是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承上啟下的關鍵樞紐,擔負著基本醫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等任務,在基層衛生服務體系中責任重大、任務繁重、作用重要。漢濱區面對鄉鎮衛生院發展面臨的爭取項目難、歷史欠賬多、人員編制緊缺、基礎設施不足、專技力量匱乏、服務能力不強等困境,必須要以基層為重點,以體制機制改革為驅動,推動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健全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體系,筑牢基層醫療衛生發展底板。
一.科學調整布局,優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按照衛生院服務人口規模、服務能力、區域位置,科學制定鎮村醫療衛生發展規劃,優化配置衛生資源,準確定位功能,合理布局,構建差異化發展、優勢互補、競爭有序的鎮村醫療服務體系。對現有鄉鎮衛生院按照承擔基本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衛生兩種職能,結合區域現有常住人口,按照“一院一策”,重新核定功能定位和人員編制,充分利用編制調劑機制,有效發揮編制人員崗位職責,集中人力、財力,努力提升一批、改造一批、壓縮一批。對不具備醫療能力的鄉鎮衛生院保留公共衛生職能,對服務人口較少鄉鎮衛生院進行整合,對于業務能力發展強的鄉鎮衛生院進行重點投入。流水、大河、茨溝、瀛湖中心衛生院按照區域醫療衛生副中心打造,關廟、張灘、吉河、縣河、建民、洪山等中心衛生院按照醫療服務型定位發展,發展特色臨床專科,建成小而全、專而精的醫療服務機構。其他衛生院按基本保障型定位,滿足轄區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和健康管理服務,做到健康“守門人”功能不弱化,其中,葉坪、富強、花園、田壩、新壩、牛蹄等服務人口較少的衛生院以公衛預防為主,構建優勢互補、功能完備的城鄉醫療服務體系。
二.不斷加大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要形成多渠道投入機制,在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規劃、項目、資金、人才等方面全方位給予支持保障,主動幫助化解鄉鎮衛生院債務,緩解發展壓力,加快硬件建設步伐。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大醫療設施資金投入,配置必要的醫療設備,尤其是中小型醫療器械的投入,更加注重中醫理療方面設備投入,提高醫療基礎設施裝備水平,進一步優化診療流程,規范醫療行為,實現基層醫療機構醫療技術操作規范化。積極改善鄉鎮衛生院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提升群眾就醫環境,補齊短板,為農村人口提供優質醫療服務,提高群眾的信任度、滿意度。
三.持續深化醫改,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一是推動優質資源下沉,建立幫扶團隊和巡診團隊常態化工作機制,充分利用三級、二級醫院“組團式”幫扶的優質醫療資源,對各鎮衛生院長期穩定進行駐點幫扶或定期巡診,指導開展新技術、新項目,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不斷提升基層服務水平。二是深入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落實基層醫療機構“一類保障、二類管理”,提高鎮村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推動大河、茨溝、流水、瀛湖4個中心衛生院逐步達到二級醫院水平。探索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康復醫療、醫養結合、安寧療護等服務。完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促進有效簽約、規范履約,推動綜合醫院全科醫生參與基層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保障農村醫療衛生服務全覆蓋。三是建設緊密型醫共體,實現“八統一”,夯實鄉鎮衛生院發展基礎,解決鄉鎮衛生院“接得住”問題。積極向上爭取,完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藥物用藥目錄,促進上下級醫療機構用藥銜接,推進二級醫院實現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就醫格局,規范雙向轉診服務流程,基本實現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鎮、大病不出區,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加快改革創新,注重常態長效機制建設。一是根據區域醫療分中心建設布局,對部分服務能力強的中心衛生院提高機構設置,可設置為副科級事業單位規格,方便引進優秀管理人員,促進鄉鎮衛生院院長有序流動,激發鄉鎮衛生院院長干事創業活力,有效吸引或留住區域專業技術人才,打破基層留不住人員的問題。二是落實院長聘任制,鼓勵區直單位中層骨干人員到基層兼任院長,落實區直單位、局機關股室包聯的協同包抓幫扶機制,全面加強衛生院綜合管理。三是加強鄉鎮衛生院人才隊伍建設,開展基層醫務人員的進修及培訓,建立在職培訓制度,夯實專業技能,提升專業職稱。制定招引高層次人才到基層醫療機構服務的工作方案,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出臺獎補措施,真正引來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切實解決鄉鎮衛生院“人才荒”問題。嚴格落實支醫支教活動,區直醫療單位專技人員晉升中高職稱必須按規定下基層開展一定服務時間,考核合格后方可晉升。四是完善基層醫療機構績效分配制度,建立相對靈活的編制管理新機制和人才交流機制,采取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破解從業積極性不高等問題。五是完善基層醫療機構的藥品保障機制,逐步增加群眾需求大、臨床療效好、價格實惠便民的藥物品類,不斷完善藥品“三統一”工作,填補藥品空缺匱乏問題,營造更為安全、穩定的醫療條件。
(作者系漢濱區政府副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