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小舟 陳瀟
近年來,我市以創建全國名特優新高品質(富硒)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試點市為抓手,以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為基本路徑,按照政府主導、部門主推、企業主體原則,全力打造安康“綠色優質農業牌”,實踐探索出“一個生產基地、一個經營主體、一個特色產業、一套質量標準、一套監管體系、一套追溯系統、一個產品品牌”的“七個一”全程質量管理模式,成功培育了一批安全優質、美譽度高、具有安康地域特色的農產品精品。
一、安康綠色優質農產品發展現狀
(一)產品規模不斷擴大
截至目前,全市獲得綠色食品認證產品156個、有機農產品46個、地理標志農產品18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47個、特質農品60個、良好農業規范技術體系認證(GAP)32個、全國全程質量控制技術體系試點經營主體54個。平利縣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列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創建縣;漢陰縣被陜西省農業農村廳評定為省級優質農產品重點縣、安康天瑞塬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等13家企業評定為省級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綠色優質農產品的快速發展,對提升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促進農業標準化生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
全市現有各類正常運營的農民合作社3657家,其中國家級示范社31家,省級示范社77家,市級示范社218家;已建成國家、省、市、縣現代農業園區1709個,其中國家級1個、省級44個、市級497個、縣級園區1166個。農業園區、農業龍頭企業和合作社的不斷增加,為綠色優質農產品認證提供了更多的申報主體資源,促使以綠色食品、地標農產品、名特優新農產品、特質農品為代表的優質農產品產業向優勢帶集中,推動了區域經濟快速發展。
(三)生產方式不斷轉變
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具有規模化、集約化、組織化特征,獲證主體中80%為農業園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及農民專業合作社,較好地推行了農業標準化生產,促進了生產方式轉變,70%的獲證主體優先選擇使用生物或者高效、低度、低殘留農藥,減少了對農產品的污染和生態環境的破壞,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
(四)產品質量不斷提升
在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生產主體通過對產地環境、生產過程、產品質量和包裝儲運等環節進行全程質量控制,及時發現和糾正生產過程中的質量安全隱患,從而確保獲證產品質量安全。綠色優質農產品的認證過程,實質上是對生產主體進行技術培訓、推廣標準化生產的過程。在省市農業部門專項檢查中,綠色優質農產品抽檢合格率一直穩定在98%以上。綠色優質農產品通過國家權威機構認證背書,有利于農產品快捷入市,提升品牌溢價,促進產品銷售。
二、安康綠色優質農產品品牌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產業化發展速度較慢,競爭實力不強。近幾年,雖然全市綠色優質農產品發展迅速,但綠色優質農產品認證的主力軍——農業園區、龍頭企業和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的總體實力相對薄弱,整體經營規模小,經濟實力弱,輻射面狹窄,帶動作用有限,很大程度限制了綠色優質農產品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二)少數產品營銷能力較弱,品牌效益較差。少數獲證企業品牌意識不強,產品“有名無牌”,市場競爭優勢不明顯。部分農產品品牌多、雜、亂、小,難以形成自己的拳頭產品,市場銷售處于自發狀態。有些企業不重視產品外觀設計及包裝,加工包裝檔次低,對品牌缺乏整體性、系統性、長期性規劃,品牌效益作用發揮不明顯。
(三)部分企業認證積極性不高,獲證產品用標率低。從部分已獲得認證的企業來看,由于標志使用增加人工成本與初級農產品低盈利性的矛盾,使得申請人用標積極性不高;不敢用、不會用、用了但不規范及超范圍使用的現象不同程度存在。
(四)個別地方重視力度不夠,扶持資金匱乏。個別地方重認證申報輕證后監管和品牌宣傳,缺乏必要培育引導和政策支持。部分縣級認證機構對產地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把關不嚴,培訓不到位。經營主體科技文化素質較低,操作水平參差不齊。
三、安康發展綠色優質農產品的對策與建議
(一)制定全市綠色優質農產品發展規劃,夯實發展基礎
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富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要求,制定綠色優質農產品品牌培育發展規劃和激勵機制,通過頂層制度設計、項目帶動和獎勵扶持政策,鼓勵和引導農業園區、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加快農產品商標注冊、品牌培育、包裝標識和質量安全品牌認證。抓好綠色優質農產品(富硒)全產業鏈標準化基地建設,實施“富硒+有機”產品質量提升工程;把創建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場)、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與推進綠色優質農產品發展有機結合,制定實施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技術標準。做到質量有標準、過程有規范、市場有監測、全程可追蹤,夯實綠色優質農產品產業發展基礎。
(二)增強政府服務功能,為綠色優質農產品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一是建立健全全市綠色優質農產品認證工作技術服務體系。為認證主體提供優質品種、先進技術和質量標準,做好產前、產中、產后技術指導服務,保障生產出安全優質的農產品。二是要加大對新修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強化綠色優質農產品證后監管,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依法維護好綠色優質農產品質量、信譽和形象。三是著力構建全市綠色食品(綠色優質農產品)檢查員、監管員、內檢員常態化培訓考核和交流研討新機制,不斷提升認證機構人員素質和業務水平。四是要重點培育外向型、支柱型龍頭企業,凡是市場潛力大、加工層次深、科技含量高,對當地農業發展有帶動力的認證企業就應給予扶持培育,使其更好地發展壯大。五是要貫徹落實好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富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中對認證產品的相關扶持獎勵政策,縣(市、區)政府及有關部門也要結合各自實際,建立綠色優質農產品認證以獎代補機制;對產品質量好、獲得相關認證的企業要加大扶持力度,以提高企業認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加大全市綠色優質農產品營銷體系建設和宣傳推介
充分利用網站、新媒體、自媒體等線上平臺,開辟綠色優質農產品宣傳專版和專欄,大力推介綠色優質品牌農產品,特別要加大安康已獲得“國字號”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宣傳力度,聚力打造“秦巴優品·硒有安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著力構建“區域公用品牌+產品品牌+企業品牌”全要素品牌體系;在安康城區和其他省會城市建立綠色優質農產品展示展銷平臺和直銷窗口;組織獲證企業參加各類農產品博覽會、楊凌農高會、綠博會等展會,并通過電視、廣播、報刊等渠道,全方位宣傳推介安康特色富硒綠色優質農產品,提高消費者對安康特色農產品品牌的知曉率和認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