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教文衛體委員會
近年來,我市以文化賦能文旅融合,在文化發展、文旅融合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對標全國全省先進地區、對照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仍有較大差距和可提升空間。一是文化發展水平有待提升。文化挖掘不夠深入、利用不夠充分、市場主體不強、品牌不夠鮮明、創新不夠活躍。二是文旅融合程度有待提升。資源統籌、業態培育、宣傳推介、科技賦能方面需進一步加強。三是要素保障能力有待提升。思想認識仍需提高、基礎設施還需完善、消費環境尚待優化、人才短板亟待解決。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學習借鑒先進地市經驗,提出如下建議。
一、明確目標定位,強化系統謀劃。一是高度重視形成合力。建議黨委政府把文化和旅游發展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動形成黨政齊抓共管、文旅部門主抓、相關部門配合、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合力。二是準確認識科學定位。統籌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經濟增長、民生發展,以生態文化為緣由,以多元文化為根本,以全域旅游為抓手,積極打造生態、養生、宜居的文化印象地和“秦巴明珠·幸福安康”的旅游目的地。三是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強化市級統籌,以“點、線、面”布局謀劃全域文化旅游,打造全市“一張網”、一體化的文化旅游藍圖。
二、深挖資源潛力,做好利用文章。一是開展資源普查。對全市文旅資源再普查、再評估,為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提供基礎數據和決策依據。二是加強系統研究。建議組建安康地域文化研究機構,系統性制定保護利用規劃。三是加快保護利用。統籌做好生態保護、文化保護和旅游開發,支持具備條件的縣級以上文保單位、博物館在保護的基礎上適度有序開放,推動歷史文化街區、村鎮、非遺資源的整體保護和活態傳承。
三、突出文化特色,深化產業融合。一是加快實施文旅項目。堅持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同步發力,謀劃儲備和抓緊建設一批經濟效益好、帶動能力強的優質文旅項目。二是提升景區文化品位。實施“文化潤景”工程,深入挖掘景區景點文化特色,賡續文脈,講好故事。三是豐富文旅產品供給。實施文化產品提升計劃,引導景區開展主題文創設計、開發多元旅游產品和服務,鼓勵文博場所打造文化展示、科普等文創空間,支持國家AAAA級景區至少打造一臺精品演藝項目。加快推進秦巴1號風景道建設,推動縣區間、景區景點間聯動發展。大力發展非遺體驗、自然科普等研學產品和云旅游、云演藝、云展覽等數字技術賦能的新產品,打造一批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文旅消費場景。四是支持開發文創產品。實施文創培育工程,舉辦文化創新創意大賽,從毛絨玩具入手設計生產具有安康文化特色的毛絨玩具及相關文創產品,使文創產品轉化為文旅收入,讓好的創意轉化為具有商業價值的項目。
四、打造文化IP,推動文旅出圈。一是打造地域特色品牌。圍繞“好山好水好舒服、好吃好玩好自在”和休閑度假、沉浸體驗等新業態,聚力打造一批特色文化品牌。立足生態文化,支持生態文化價值轉化,打造本土生態文化品牌。立足移民文化,挖掘展示“移民窗口”內涵,彰顯安康多元包容、多姿多彩的文化形象。立足美食文化,塑造“安康味道”地域品牌,培育安康美食產業集群。立足茶文化,做大做強安康富硒茶產業,擴大“富硒茶鄉”品牌影響力。不斷創新形式載體,提升龍舟節、嵐皋“村BA”等文旅品牌影響力和吸引力。二是激發文化創新活力。深化融媒體、文藝劇團等改革,改進文藝創作工作體制機制,設立文藝專項基金,扶持文藝創作,推出一批文學、影視、演藝等精品力作。三是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支持本地媒體孵化新媒體人、培育網絡直播營銷團隊,打造媒體賬號和融媒主播矩陣。加大營銷和引流力度,把安康文旅產品推出去、文旅品牌立起來。持續開展文化和旅游消費促進活動,落實文旅消費優惠政策,提升安康文旅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美譽度。
五、強化要素保障,優化發展環境。一是在提升服務質量上下功夫。加強文旅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健全標準化服務體系。多渠道緩解景區景點、老城區“停車難”問題,實行節假日期間外地車輛在安輕微免罰、首違不罰、違停放寬政策。大力發展智慧旅游,加強新技術開發應用,提升文化旅游便利度和體驗感。二是在培育市場主體上下功夫。擴大文旅基金規模,完善扶持獎勵政策,在建設用地保障、金融服務、稅費優惠等方面加大力度,支持優質文旅企業做大做強。三是在加強人才招引上下功夫。采取“走出去”“引進來”雙向發力,為文化旅游領域招引各類優秀人才。四是在優化文旅環境上下功夫。進一步加強從業人員教育管理,強化對經營主體的有效監管,完善文旅服務質量評價體系。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抓手,創造性地開展“旅游為導向的文明城市創建”,在全社會樹立“人人都是安康名片”意識,塑造熱情好客、文明禮貌的安康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