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青
建設富裕陜西、和諧陜西、美麗陜西,是“中國夢”在陜西的具體實踐,也是安康人民的美好愿景,只有每個區域及每個區域的廣大干部群眾共同努力,才能加快“三個陜西”的建設步伐。在這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我們提出建設“三個陜西”,安康奮力爭先,這是我們以實際行動向中央基準看齊、向省委看齊。
在正視差距中奮力爭先。站在全省三大區域邁向更高層次發展的大局上看安康,一方面我們在追趕發達地區,另一方面發達地區領跑比我們更快。2009年以來,我市的經濟增速一直高于全國全省,但這是在較低基數上的快速發展,經濟總量在全省占比僅比2009年提升了0.4%,特別是工業化、城鎮化水平嚴重滯后于全省,目前還有79.5萬人沒有擺脫貧困,安康屬于欠發達地區的基本市情沒有改變,發展不足仍然是安康最大的實際,增加收入依然是群眾最大的愿望。另外,社會治理方式滯后,一些黨員干部頂風違紀以及慵懶散等作風問題也在影響著安康的發展穩定。正視這些差距和問題,是自我加壓、激發奮力爭先的動力,促使我們瞄準薄弱環節,尋找破解之策,催發后發優勢,不讓安康成為建設“三個陜西”的短板,不讓安康在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拖腿掉隊。
在選準目標中奮力爭先。從全省發展大局中找準安康自身定位和趕超優勢,生態和富民是我們的首選。我市具備良好的生態基礎,是全國最大的天然富硒帶,漢江安康段是中國最潔凈的水源富集區,森林覆蓋率全省最高。我們要繼續彰顯生態優勢,提升區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結合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范工作,做全省乃至全國的排頭兵;我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速多年來高于全國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2012年開始超過全省平均水平,2013年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1元,我們要繼續提高經濟增長的“含金量”,把經濟發展的成果體現在群眾生活質量明顯提高上,在解決“三農”問題和富民優先方面,敢于向兄弟地市叫板。同時,我們還要通過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可持續發展,把美麗和富裕連結起來,讓城鄉因環境而美、讓群眾因生態而富,使人民得到巨大的生態和經濟福祉,不斷提升幸福指數。當前,我們要突出做好三項重點工作。一要加快循環產業體系建設。堅定不移實施穩中有為、提質增效戰略,堅持不懈地調結構、轉方式,促進經濟再生產與自然再生產同步發展,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優先發展具有資源優勢的生態友好型產業,重點發展具有帶動作用的生態旅游產業,加快發展具有市場潛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發展具有決定意義的支柱工業和傳統工業;大格局創新產業組織形式,更加注重從資金、技術、人才、品牌等高級生產要素上培育競爭優勢,更加注重延伸循環產業鏈,更加注重推進產業融合,更加注重發展就業主導型產業,在產業優化升級中實現循環發展、富民強市。二要做好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范工作。探索限制開發區域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的新模式、新途徑,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示范區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為安康發展樹立新形象、新品牌。大力發展“飛地經濟”。在省委趙書記的指導下,我們做出了大力發展“飛地經濟”的決策,按照全域安康的理念,引導限制開發、空間不足的白河、紫陽、嵐皋、寧陜、鎮坪5個縣把重大項目向月河川道集中,以形成限制開發區域和重點開發區域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發展局面。我們要進一步破除畫地為牢的行政壁壘,激發“飛地經濟”園區發展活力,用最過硬的工作團隊、最優惠的政策支持、最有力的工作舉措,讓“飛地經濟”成為安康新型工業高地、就業創業平臺、對外交流窗口、改革創新標桿;全力實施國土空間綠化。按照“一年種五年的樹,一代人造三代人的林”的總體要求,突出山地森林化、城鎮園林化、川道和漢江兩岸景觀化,年造林綠化面積60萬畝以上,建立全民植樹造林常態化機制,積極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嚴格環境保護制度、推進節能減排降耗、加強環保設施建設、防治農村環境污染。三要扎實推進避災扶貧移民搬遷。把避災扶貧移民搬遷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綜合性、引領性、根本性工作來抓,按照減少人口、整合鄉村、集中安置、統籌協調的原則,促進移民搬遷、保障性住房、農民工進城、產業發展、保障服務“五位一體”發展。突出有業安置與就地城鎮化結合。通過“集約土地發展產業、集中培訓促進就業、集成政策鼓勵創業”三管齊下,推行“園區景區帶動群眾興業、資金互助鼓勵家庭創業、以資代勞促進就業”的模式,鼓勵在集中安置社區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就業主導型產業,引導搬遷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堅持精準扶貧與移民搬遷有機結合。持續加大危居特困群眾搬遷安置力度,對貧困戶、貧困村進行識別建檔,明確幫扶主體、落實幫扶措施、開展考核問效,努力使占總搬遷任務51.8%的11.7萬戶、44.3萬人貧困人口,徹底斬斷致貧返貧鏈條,實現“挪窮窩、改窮業、斷窮根”。
在振作精神中奮力爭先。良好的精神狀態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動力源泉。有什么樣的精神狀態,就有什么樣的發展質量和水平。唯有拿出爭創一流的銳氣,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志氣,提振精氣神,擰成一股勁,才能在實現后趕超中有所作為、大有作為。一是在齊心協力中振奮精神。要充分發揮各級各部門的主觀能動性,扎扎實實抓幾項打基礎、利長遠工作,抓一兩項在全國全省有影響的、深受群眾歡迎的好事實事。通過上下統一思想,齊心共謀發展,不斷提升綜合實力,為實現安康后發趕超積蓄能量。二是在迎難而上中振奮精神。信訪工作是當前最敏感、最復雜的工作,已經成為檢驗各級黨委、政府執政能力和工作作風的重要標志,我們要以改革攻堅的精神,創新群眾工作和化解社會矛盾的體制機制。綜合運用經濟、行政和道德約束、輿論引導等多種手段,一案一策,分類解決,切實做到訴求合理的解決到位,生活困難的幫扶到位,訴求無理的教育到位,行為違法的懲處到位。三是在嚴管嚴查上振奮精神。堅持對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零容忍”,嚴肅查處群眾反映強烈、輿論廣泛關注、社會影響惡劣的案件,重點查辦濫用職權、貪污賄賂、與民爭利、侵害群眾利益的案件,對腐敗案件和違反“八項規定”的問題,發現一起查辦一起,并嚴肅追究班子主要領導失管失察失職之責,決不能讓黨的紀律成為“稻草人”。不僅要治廉、治貪,還要下決心根治群眾反映強烈的干部慵懶散作風問題。抓教育,讓干部弄清楚“為誰掌權,為誰服務”的問題,切實做到勤政為民;抓制度,形成“庸者下,能者上”的機制,讓不干事、混日子的干部有緊迫感、危機感;抓問責,對于有問題的單位和個人,嚴肅懲戒,一票否決,公開曝光。做到作風建設時時講、天天抓,每年都有新變化。四是在用好干部中振奮精神。認真貫徹落實《干部任用條例》,堅決遏制和打擊跑官要官、買官賣官等行為。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好干部”標準,認真做到選拔干部的“五個優先”,即:優先選拔低調不張揚、有真才實學、扎實苦干的干部;優先選拔思想解放、開拓創新、敢闖敢試、實績突出的干部;優先選拔在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面前,堅守一線、指揮有方、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的干部;優先選拔善于做群眾工作,在處理信訪和維穩中能力強的干部;優先選拔在招商引資、項目爭取、服務企業方面表現突出的干部。進一步完善目標責任制考核,把考核結果和干部獎懲任免相結合,憑實績論英雄、定位次,促進形成夯實責任、敢于擔當的精神狀態,以知恥后勇的精神重塑安康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