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紅丹
2020年,寧陜縣在整縣脫貧摘帽的基礎上,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清零,奪取了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是“十四五”時期重大而緊迫的新任務。
寧陜縣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圍繞鄉村產業、鄉村建設、鄉村治理三大支撐點,大力實施五大振興行動。到2025年,全縣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基本建成,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格局基本形成,農村居民收入達到全省平均水平,脫貧攻堅成果全面鞏固拓展提升;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持續改善,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鄉村建設扎實推進;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基本建立,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城鄉社會文明程度全面提升,鄉村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發展;現代鄉村治理體系初步搭建,治理能力顯著提高,基本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目標。
圍繞產業興旺,做強鄉村產業,抓牢農業高質高效關鍵點。堅持一業突破。以提質增效為重點,推動藥菌產業突破,加強高標準藥菌產業園建設,推進寧陜藥菌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努力建成全省中藥材和食用菌產業強縣,形成藥菌產業突破引領、多業融合發展的產業振興體系。加快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促進農業生產與休閑觀光、農耕體驗、健康養老、森林探險深度融合,構建集生產、生活、生態功能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壯大市場主體。大力實施產業振興“十百千”工程,發展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0個、縣級以上農業園區100個、產業大戶和家庭農場1000個,推進藥菌、林果、特色養殖深加工項目建設,形成一項產業一批規;N植基地、一套技術服務體系、一批市場主體帶動、一個龍頭企業引領、一個市場營銷專班對接的產業鏈條。發展集體經濟。要強化產業對農民增收的支撐作用,以市場主體聚合生產要素,以利益機制鏈接農民,帶動增收。實施“三變”改革,盤活土地資源等資產,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讓農民盡可能參與產業經營發展。暢通產品銷售。加強“寧陜山珍”質量標準管理,加大“兩品一標”申報認證,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抓好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建設,推進消費扶貧,拓展銷售渠道,帶動農產品增量提質。鞏固脫貧成果。在夯實增收基礎的同時,堅持“四個不摘”,抓好就業創業、搬遷后扶,落實教育醫療、兜底保障、保險救助等政策,加強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和因病因災生活困難戶監測預警,及時發現,迅速幫扶,動態清零,守住脫貧成果。
圍繞生態宜居,推進鄉村建設,抓準鄉村宜居宜業突破點。堅持規劃引領。充分對接“十四五”發展規劃、城鎮建設規劃等,編制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和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統籌布局生態、產業、城鎮等功能空間,突出發展重點,防止無序建設。遵循城鄉發展規律,根據區域位置、人口規模、產業布局,合理確定村莊布局分類,科學編制村莊規劃。有序推進鄉村建設,看得準的先干起來,看不準的等一等,注重保護鄉村特色風貌,禁止一個樣式復制改造。堅持保護優先。壓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聚焦秦嶺保護主戰場,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優化。突出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減少農藥化肥使用,整治白色污染,開展畜禽糞便和秸稈資源綜合利用,加強土壤污染防治。統籌鎮村建設。以人為核心,推進新型城鎮化,統籌規劃、一體建設,促進城鄉融合、產城融合發展,破除城鄉二元分割。持續實施縣城建設五項工程,改造老街片區、提升三星片區、建設城北新區、南擴工業園區,按4A級景區建設旅游縣城。培育特色小鎮,打造皇冠、廣貨街、旬陽壩等康養小鎮,建設筒車灣水藝小鎮,發展江口紅色旅游小鎮。推進重點村(社區)建設,完善設施和配套產業,增強集鎮綜合承載能力。完善基礎設施。實施農村公路暢通工程,啟動“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創建,加快寧石高速、G345寧陜段、G210縣城過境線等干線公路建設,改造提升縣鄉公路,“五縱五橫”公路網更加通達。實施農村供水保障工程,加強供水設施維護,推動城鄉一體化和規模化供水工程建設,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2%以上。實施鄉村清潔能源入戶工程,實施電網升級改造,推進液化氣下鄉。實施數字鄉村建設行動,開展光纖、5G網絡建設,推動物聯網向農村延伸,加強鄉村社會治理等數字化建設。實施公共服務提質工程,改善鎮村學校辦學條件,提升農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村級客運站點、文化體育、公共照明等服務設施。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抓好10個示范樣板村、33個重點達標村、28個干凈整潔村建設。突出垃圾處理、污水治理,實施集鎮生活垃圾礦化處置站建設,確保集鎮污水處理廠全覆蓋。推進農村廁所革命,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5%以上。開展村莊清潔行動,以“八清一改”為重點,整治干道戶路、河溪溝塘、房前屋后衛生死角,開展宜居村莊和美麗庭院創建活動,促進農村人居環境全面提升。
圍繞治理有效,提升保障能力,抓實農民共治共享立足點。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抓好鎮、村換屆,選優配強鎮領導班子、村“兩委”成員 ,開展基層干部鄉村振興輪訓,推進村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發揮“領頭雁”作用。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方針,健全投入保障、議事協調、督查考核等工作機制。加強鄉村治理體系建設。以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為優先方向,圍繞讓農民得到更好的組織引領、社會服務、民主參與,加快構建以政治引領、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強基、智治支撐,覆蓋縣鎮、功能集成、工作協同的社會治理體系。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常態化推進農村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大力開展“五星村”競賽,抓好“網格三進”和“家家幫”服務,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推進法律進鄉村活動,建設善治鄉村、平安鄉村。加強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實施鄉村人才振興計劃,優化調整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選派優秀干部到鄉村振興一線崗位,鼓勵專業技術人員下鄉擔任科技特派員,引導退休人員、退役軍人、大學生、優秀農民工等回鄉返鄉參與鄉村振興。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持續開展以“誠孝儉勤和”為主要內容的新民風建設,深入開展道德評議活動,推行“群眾說、鄉賢論、榜上亮”等做法,發揮“善行義舉榜”和“曝光臺”作用,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提振群眾精氣神,孕育農村社會好風尚。
(作者系寧陜縣委副書記、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