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詩兵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辦實事不是簡單幫錢幫物、搞花架子、堆幾個盆景。既要立足眼前、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具體問題,又要著眼長遠、完善解決民生問題的體制機制,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漢陰縣委組織部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精神,樹牢“黨建+”系統思維,探索建立管根本、利長遠的長效機制,把組織優勢轉化為“解民憂、促發展、保穩定”的勝勢。
健全“三聯”工作機制。發展是第一要務,也是解決一切經濟社會問題的關鍵。漢陰縣深化“三聯”工作機制,著力破解黨建與發展結合不緊密、區域發展不平衡、資源利用不充分等問題,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群眾持續穩定增收。一是做實支部聯建,聯建雙方通過簽訂協議、培育產業、互講黨課、互結對子、互辦實事、開展觀摩等活動,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展開“重點示范、百村提升”行動,全縣培育10個率先振興重點村、20個集體經濟示范村,經營收入不低于5萬元的村達80%以上,形成抓黨建、促發展的良好局面。二是做強產業聯盟,以“支部+產業聯合社+分社”的方式,推動龍頭企業、集體經濟、專業合作社等組建同類型產業聯盟,助推主導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品牌化。發揮企業、村和市場主體各自優勢,組建不同類型產業聯盟,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抱團發展。依托“鎮園聯盟”,組建龍頭企業帶動型產業聯盟,推動主導產業上規模、成品牌、增效益。三是做優資源聯享,發揮基層黨組織政治引領作用,以租賃、聯營、參股等方式,推動聯建各方資本、信息、技術、人才等資源跨地域、跨行業整合。通過入股分紅、協作分成、勞務報酬等方式,建立股份化、協作化、多元化利益分配機制,將群眾牢牢嵌入產業鏈。把“三個一”產業、搬遷社區“138”后扶模式等經驗做法與“三聯”工作機制融合貫通,以組織振興推動產業振興。
完善“雙網雙強”基層治理機制。基層黨組織是引領社會治理的主陣地,是基層治理的核心和龍頭。漢陰縣健全“雙網雙強”機制,破解基層治理能力偏弱、效能不高等問題,以高效能治理保障群眾高品質生活。一是實行網格化管理,完善“三線聯系群眾”工作法,把141個村和15個社區劃分為若干網格,把農村黨員等骨干力量選配為網格長和網格員,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化管理體系。二是建立網格黨組織,堅持群眾需求在哪里,黨組織就跟進到哪里,在治理網格上建立黨組織,延伸組織觸角,發揮網格黨組織和黨員“兩個作用”。強化精細化服務,根據家庭收入、人員結構、利益訴求等情況,將群眾劃分為放心戶、關心戶和連心戶三類,實行“三類三色” 聯系服務,做到聯系服務群眾常態化、精細化。三是強化黨建引領,建立以村黨組織為核心、村民代表大會為決策主體、村委會為執行主體、村監委會為監督主體、村級經濟組織為支撐、社會組織為補充的“六位一體”基層治理平臺,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
建立鄉村振興“優才”機制。人才是興國之本、富民之基、發展之源。漢陰縣建立 “優才”機制,著力破解人才總量不足、結構不優等問題,以人才振興推動鄉村振興、城鄉發展。一是優化平臺、盤活一批鄉土人才,聚焦產業、創業、就業,建成5個縣級產業協會黨組織,建設10個人才興村服務站,建立鄉土人才信息庫,回引一批返鄉創業人才,培訓一批鄉土人才。二是優化政策、培育一批技術人才,充盈事業單位編制周轉池,暢通農業技術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圍繞茶葉、蠶桑、果蔬三大主導產業,建立“一村一員”機制,每鎮選聘2名農技員,每村培養1名農技指導員,推動技術人才下沉到點。三是優化服務、吸引一批高端人才,以蘇陜協作為契機,與江蘇省農科院建立人才交流互動機制、輪值會商交流機制,建立產業研究院、專家工作站,柔性引進產業高端人才。以“產業項目建設年”為契機,建立“四個一”高端人才服務機制,財政預算百萬元人才發展基金、提供1套安居住房、支持1批重大課題項目單獨立項、組建1支高端人才服務保障團,確保高端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以人才振興推動鄉村振興。
(作者系寧陜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