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糍兒,南方民間小吃,一種油煎的米制食品。油糍兒不知何年傳入陜南,成為安康的一味傳統小吃。在安康,有喊“油層兒”、亦有“油脆兒”一說,雖叫法不一,但絲毫不影響在安康人心中的那個印記。油糍兒在安康的出現,得益于安康南北交融的地理位置,更是湖廣移民的歷史產物。
做油糍兒要在打好的米漿中攪拌姜末、蔥末、南瓜絲、紅蘿卜絲,放鹽和胡椒面。
舀入中間凸起的鐵制勺模具。
浸入翻滾油鍋中,定型后勺模撤離,炸至金黃即可。
油糍兒中間薄、四圍厚,咬一口,油炸的脆香、米漿與南瓜絲的軟綿充斥舌尖。
來有芳,2000年開始學成此傳統小吃手藝,在大南門擺起攤子賣油糍兒,生意初見起色時遇到了“非典”,無奈中斷。其間打工數年,2011年東關改造完工后,她在篦子巷口的街邊重起爐灶,為了生活、也為了安康一道傳統小吃的延續。
劉小洪,郵政局干了十幾年投遞員,周末休假時就給媳婦搭下手,平時都是來有芳一個人忙碌著攤子。早上準備的一桶和好的原材料不到10點就賣完了,劉小洪把盆里的倒進大桶。
外地游客走到攤子前,多數未見過這種油炸的食品,為了便于游客理解,攤子上貼著“南瓜餅”的字樣。
最早的油糍兒會與豌豆油糍兒相伴出現。豌豆油糍兒,油炸的豌豆被炸黃的米漿連接在一起吃起來更為酥脆,豌豆油糍兒適合單吃,而燒餅夾上油糍兒則更為美味,油糍兒的軟綿油香與燒餅外層的酥脆溶于一體,一口咬下,百味千回。
只可惜來有芳一個人無法張羅這么多品種,只顧得上早上做上幾十個油糕,賣完為止。
而今,安康城里做油糍兒少有幾家,傳統小吃的延續讓人覺得憂心,或獲利不多、或無人繼承,長輩們口中講述的“糊油包子”、“油香”……小時候隨處能見、沿街叫賣的“米面饃”如今再難覓蹤影。
一個城市的味蕾,是世代相傳的結果,是孩提時第一口的感觸。安康的傳統小吃,承載的早已不是一種簡單的吃食,更是一個城市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