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可以說人人都吃過。老豆角皮呢,吃過的人想必極少。小時候,我是經常吃的,長大外出求學、謀生,成了“城里人”后,就很少吃到了。
老豆角皮,其實就是留作種子的豆角的皮,準確地說,就是豆角種子的殼。
在老家一帶,冬日里,老豆角皮時不時就會在農家的飯桌上露上一面。食用時,先用溫水泡軟,再切成段或絲,可素炒,也可伴著豬肉炒,與新鮮豆角比,粗糙了些,少了些鮮味,但吃起來也還勁道,也算是別具風味。幾種老豆角皮中,尤以四季豆角皮為佳,皮厚,耐嚼,口感好。
各色蔬菜種子,老家人大多自留自備,很少到外面購買,豆角種子也不例外。
一到深秋,就會看到,菜園里的豆角架上,那一蓬蓬走過了一春一夏的豆角藤蔓已經形容枯槁,葉片變黃且稀疏零落,而藤蔓上那些被留作種子的豆角們,東一根,西兩根,零零星星地垂掛著,在秋風中蕩來蕩去。它們的表皮慢慢失卻了原有的鮮嫩、光滑與圓潤,變得灰褐、干皺、焦枯。要知道,它們曾經都是非常粗壯、飽滿、結實的,不然,怎么能被主人百里挑一選為種子呢?
入冬前,村人將老豆角采摘回來,扎成一小把一小把的,懸掛于屋檐下,繼續晾著。待冬閑時,再一根根剝開,把豆粒——種子儲存好;老豆角皮當然也留著,到時自有用場。
其實,老豆角皮的主要用途是喂牛,人食用的不過是極少的一部分。寒冬時節,尤其是大雪天,耕牛不能到野外放養,只能圈養在牛欄里。稻草成了牛的主食,晾干了的紅薯藤以及老豆角皮和老綠豆莢等,作為備用輔助飼料,一并讓牛享用。不過,老豆角皮也好,老綠豆莢也罷,都要熱水泡軟后才喂給牛吃,而且最好適當加點鹽。聽母親說,冬天牛老關在屋里,吃的東西太單,不像放養在山上和野地那樣吃得雜,吃點鹽,才會更有力氣,畢竟來年春天又要出大力的。
去年冬天回老家,看到樓上谷倉房里堆著滿滿幾編織袋老豆角皮、老綠豆莢。我感到奇怪,家里沒養牛了,這些東西大可不必全部留著,留點兒豆角皮就可以了。母親說舍不得丟掉,村里還有幾家養了牛的,到時送給他們,免得浪費。
晚餐,母親親手做的一大碗老豆角皮炒臘豬肉,讓我又美美地吃了兩大碗飯,那香氣和味道實在讓我難以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