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珍
■ 柯賢會
每到夏季,陜南的雨水就成了情圣,每隔幾天就要狂熱的親吻大地,雄偉的秦巴山便打扮成了一位芳華絕代的女子,紅潤中帶著白皙,翠綠中泛著霞光,到處洋溢著熱情,展示著迷人的風采,在這個季節,陜南的山林中不知不覺便會孕育出造型美觀、樣貌可愛的蘑菇菌兒,飄蕩出了誘人的菇香。
蘑菇菌兒是陜南的胎記,形色如雞蛋黃的蛋黃菌,形狀如小傘的平菇菌,長相如瓜藤的黃絲菌,樣貌如牛肝的牛肝菌,自由自在的生長在秦巴的山野里,讓人過目不忘,成為陜南的記號。
“色如鵝掌味如蜜,滑似莼絲無點澀。傘不如笠釘如笠,香留齒牙麝莫及。”蘑菇菌兒也是“山珍之王”,更是一道美食,香菇燜豆腐、香菇炒肉、素炒香菇芹菜、醬炒香菇、香菇青菜湯、香菇油菜、香菇蛋包飯、香菇玉米粥,樣樣好吃,香鮮絕倫,嚼在嘴里清爽可口,齒頰留香,余味悠長,來陜南的人都想親口嘗一嘗這舌尖上的美味,沒來的人也會托人買一點帶回去享用,蘑菇菌兒也就成了陜南的特產,一張獨具特色的名片。
小時候,我記不清多少次上山采蘑菇了。當太陽還未露臉,露珠還在閃亮,我就早早起床,不顧露水打濕衣服,來到老家的山上,用手撥開小樹,刨開樹葉,在潮濕的地面搜尋蘑菇菌兒。有一次,我發現一叢叢刺樹中有一片雞蛋黃的松樹菌,就迫不及待的伸手去撿,一不小心右手碰上了樹枝上的刺,鉆進了手背,烏紅的血往外直冒,我急忙左手捏著右手背上的刺,閉上眼睛,迅速拔出,當時痛得不由自主的“哎喲”一聲大叫,連忙將右手背的傷口放在嘴上吮吸幾下,用拇指按著傷口,不久后血止住了,我又慢慢撥開刺叢,再輕手輕腳的拔起松樹菌,拿在鼻子上嗅嗅,一絲絲帶有泥土的芳香味迎面撲來,然后小心輕放于竹籃中,嘗到了收獲的滋味。
在采蘑菇的過程中,我不知道被蜂蜇了多少次,摔了多少跤,也不知道多少次差點被蛇咬,我只知道每當我采滿一大籠子蘑菇菌兒拖著灌滿了鉛似的雙腿,一顫一顫的走在回家的路上時,我的學費又有了保障,家里買油買鹽的錢不愁了,心里充滿喜悅,忘記了疼痛……
大學畢業后,我被分配到有著安康“白菜心”之稱的漢濱區恒口鎮工作。有一天,我來到相臨的大同鎮,發現這里的農戶家家在用大棚人工種養香菇,幾百畝農地上鋪展著一排排整齊的香菇棚,數不清的菇菌架上放滿了鋸木袋,鋸木袋上長滿了香菇菌。村民夫婦正在香菇大棚內采摘鮮菇,他們說:“今年天氣晴好,香菇生長的也好,純收入可達5萬多元”。當時大同鎮已建成8個“香菇村”、扶持種植大戶110戶,全鎮食用菌產量達到80萬袋,實現總產值1000余萬元。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如此大規模人工種養香菇,也第一次感受到小小的香菇菌可以帶來如此巨大的收益,心里產生了一波又一波震撼,我想我那貧困的老家啥時候也把香菇產業發展起來多好。
在隨后的時間里,我陸續知道了安康的漢陰縣建成了香菇、靈芝種養基地,平利、旬陽、紫陽、寧陜等縣區有很多菇菌場,有的縣甚至每個鎮每個村都有種養大戶,我老家也在政府的支持下發展了香菇產業,這時,我明白了香菇已不再是老家山上的專利,它已經成為陜南的一個朝陽產業,正帶領著群眾走在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上。
前不久,我回到闊別多年的老家,村中先前的瓦房換成了樓房,羊腸小道變成了寬闊的水泥路,家電已經普及,幾輛小轎車?吭趰湫碌乃暮显呵,許多村民在自己樓頂上修建了如蘑菇一樣的涼亭,成為村里一道靚麗的風景,我問他們:“為啥修建這樣的涼亭?”,他們說:“這是紀念,也是感恩!”看來,蘑菇已經成為他們的圖騰,刻在他們的生活里。
小時候的伙伴執意留我吃午飯,炒了幾個帶有香菇的菜,我們邊吃邊談起童年采蘑菇的樁樁往事,感慨過去生活的艱辛,如今社會的美好,祝愿各自保重身體,好好干事,努力創業,珍惜生活。那頓飯足足吃了3個多小時,我知道這頓飯不但吃出了菇香,而且吃出了摻雜著人生、生活、社會的各種滋味,真是一頓不平常的飯!
莫說醉人唯美酒,菇香入心亦醉人。菇香飄飄,香飄秦巴。在回來的路上,我發現陜南的山不就是一個個活生生的蘑菇菌兒嘛,它的每座山里都飄蕩著醉人的菇香,承載著陜南人的夢想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