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鄒婷
臨近冬至,來到嵐皋藺河,除了感嘆當地產業發展之興旺,友人的熱情好客外,深深烙印在我心底的居然是飯桌上的一盤土豆絲。
一間簡樸的飯館,飯桌上擺滿了豐盛的飯菜,全是當地的特色美食,葷素搭配中我們大快朵頤地享受著其中的美味。上菜的速度很快,朋友貼心又熱情,不停地往我碗里夾菜,幾塊硬菜下肚,便有了強烈的飽腹感。準備擱碗放筷時,朋友勸我先歇一歇,一道特色菜馬上“登場”,我還在想是何名肴讓朋友如此盛贊?少頃,一盤土豆絲便登上了桌面。單從它細如銀絲的品相上,便吸引了吃撐的我,據朋友介紹:廚師將土豆握在手中切成的,細而韌,絲絲分離,毫無斷痕。入口,酸中帶辣,脆而爽口,是開胃下飯的不二選擇,不愧為招牌美味。
印象中,土豆絲是母親的拿手好菜,即使年邁后帶著老花鏡切出的土豆絲,也是細長如針,深受親朋好友的一致好評。但與眼前這道美味佳肴相比,還是略有差別,心里驚詫人外有人,便追隨廚師,想向她討教一二,廚師告訴我一盤普通的土豆絲都是有講究的,必須先用菜刀把土豆切成薄片,再切成絲,而不是用擦土豆絲的模具來擦出絲,工具擦成的絲,雖然大小均勻,省時省力速度快,但破壞了土豆絲的組織,沒有了硬度,稍微炒老點,還會爛在鍋里,成為土豆泥,我恍然大悟,受益匪淺。說罷,她從角落里拽出來一個金黃的土豆,開水過一遍,冷水快速浸泡,手中飛快舞動的菜刀以極快的手法將土豆皮削去,我有種武林高手過招的感覺。神奇在于,不管這個土豆是如何的奇形怪狀,她總能讓它安安穩穩地待在案板之上,手舞足蹈之間讓這個土豆變成一摞摞薄厚均勻的土豆片,土豆片握于手中,剎那間變成了一排土豆絲,這細如發絲的土豆絲瞬間便美得像絲狀和田玉。隨著,撲拉一聲下鍋去,一番鍋碗瓢盆的交響樂后,香氣四爆,加醋放鹽、翻炒均勻,撒上香菜,淋上麻油,撒點味精,一盤垂涎三尺的酸辣土豆絲就出鍋了。這絲絲誘人的香味,仿若藝術品,淡淡的黃色絲狀物上面頂著幾片綠油油的蔥花,迎著陽光看去,那一絲絲土豆絲仿佛能夠反射陽光,讓人忍不住垂涎欲滴。
以往,我對土豆的理解,認為它是一種最普通不過的農作物,是蔬菜中的平民,在收獲的季節里,鄉下的田邊地頭到處都是,躺在遍地陽光里,默不作聲地等待被麻袋筐子收攏。它如辛勤的農民面對艱苦的生活、繁重的勞動,鄙夷、欺壓、甚至天災人禍,都能表現出一種逆來順受的韌性,無論是整煮或切片、切絲,甚至搗成泥狀,榨取成粉條,煎炒炸烤,都不改原初的本色本香。
如今,在尋常百姓家土豆使用最頻繁的食材,應是從一只滾圓的土豆,變成千絲萬縷的土豆絲吧,究其根由:便捷、實用、易存儲,不論是中西餐廳、小吃攤還是居家自食,土豆可以說都是上得了桌面下得了廚房的菜肴,土豆泥,土豆片,土豆絲……不論怎樣做,都噴香可口。在物資豐富的當下,各種蔬菜品種繁多,唯土豆仍占據著百姓餐桌的半壁江山,它仍是餐桌的必備、越冬的主角。
一盤美味的土豆絲,猶如簡單的生活,可簡單的生活并不那么容易,葷素的需求因人而異,是良莠摻雜,也是冷暖自知。生活也如土豆有著極強的兼容性,無論是葷素同烹,還是素烹,都有極強的色彩。清炒一盤土豆絲,看似簡單,烹飪起來卻要精益求精,調味、火候都要恰到好處,這恰似人生的美好,在每個階段都有著不同的味道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