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敏
隨著太陽落下,夜幕來臨,白天奔走忙碌的石泉人不由得放慢步伐,被文化路里兩邊的香味吸引,石泉白天與夜晚的不同風情在文化路夜市一條街體現得最為明顯。每一道美食都與鄉愁緊緊纏繞在一起,而每一道纏繞,吃出的是石泉的味道,也是石泉人對生活的態度。
如果宵夜是一座城市的靈魂,那么炒饃就是石泉的脊梁。每當夜幕降臨,游客和石泉人民都會朝著桃園路的炒饃攤位聚集。一個優質的炒饃,必須做到皮酥肉嫩菜脆汁水多。一鏟子家常的土豆絲,辣椒、瘦肉分量要足但不能超過比例,幾塊鹵到咸香滑嫩的鹵肉,夾進一個香脆可口的鼓氣饃,一口咬下去簡直回味無窮!相傳石泉炒饃誕生于明朝末年,那時候石泉作為子午古道的節點城鎮,是南北客商休憩和轉運貨物的重要貿易集散地,長安肉夾饃也隨著這股商流傳入石泉。石泉人一開始是用鼓氣饃來夾一些肉類及蔬菜類,作為便攜食品供過往客商路上食用。隨著歲月更替,石泉人將北方的夾饃逐步改良,制作了南北口味兼容的炒饃,這也形成了現在獨具特色的石泉炒饃。
“爆菜”是石泉人獨創的一種美食,在石泉人眼里“萬物皆可爆”,游客和石泉人最喜歡的要數爆鴨掌、爆涼粉、爆素菜了。其歷史可追溯到明清時期,石泉自古為碼頭城市,明清時期有很多巴蜀的客商來石泉經商,在美食文化的碰撞中,石泉人結合川渝美食的精髓,融匯石泉美食的優質食材,創作出了“爆菜”。世代流傳,歷經演變。爆菜以干辣椒、新鮮辣椒、花椒、洋蔥為主要輔料,如今的石泉爆菜已經成為了石泉美食的一道招牌菜,鴨掌入口即化、涼粉口味獨特,土豆片、鮮豆皮、魔芋豆腐、洋蔥麻辣可口。
石泉麻辣燙起源于漢江之濱。最初是船工和纖夫創造了麻辣燙這種簡便易行而又獨特的吃法。后來,碼頭上的小販看到了其中的商機,便將菜品和爐具加以改造,置于挑擔兩頭,邊走邊吆喝,江邊、橋頭賣勞力的百姓便圍著擔子成了常客。如今,麻辣燙也漸漸從江邊走到了岸上。麻辣燙可謂是麻辣火鍋的前身,也可說是火鍋的簡化版。鮮紅的油層下,隱藏著馥郁濃厚的高湯,與火鍋不同的是,麻辣燙是把肉和菜都穿在竹簽上,吃的時候,將一大把竹簽穿起的肉和菜放進翻滾的紅湯中,菜在麻辣濃郁的老湯底里燙熟后,澆上湯料。幾張桌子,幾瓶啤酒,一盆香辣可口的麻辣燙,三兩好友圍成一桌,吃得有滋有味,汗流浹背,那感覺就是一個字:爽!
一座城市的溫度不僅是那矗立的山、靜深的水,更有煙火和人心。燈光球場散落的霓虹,文化路口推車的小販,夜燈下石泉烤魚的招牌,共同勾勒出石泉每一個最難將息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