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明
沿恒大路一路北行,經窯溝、楊營,過華洲即可到達運溪。
運溪原來是一個鄉,現在為三里社區所屬地。而遠在半山的毛坪茨朳子和運溪之垱灣村,所產稻米的香濃,亦是聲名遠播。
今天,雨后天晴。約同事去垱家灣看看。
五月的坡田,原來都是靠天吃飯的水田,呈階梯分布。晴朗的天空下閃耀著太陽,被田里的水晶稻苗所反射出的光芒更讓這個小村莊的景色更加清秀美麗。
“農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啪”“啪”“啪”……打油菜的聲音從田地里傳來,是鄉下特有的一種生活氣息。
在村落的北部,是一片梯級的坡田。不同于其他山村,它的坡度非常平緩,適合種植水稻等農作物。這里也是“安康糧倉.恒口貢米”的主產地之一,每個農民都熱愛自己的土地,每當下雨季節來臨,他們更會親耳聽到水落稻田的聲音,還有山中水鳥的鳴叫聲,這是一個美妙的聲音,仿佛感覺到大自然在歌唱。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落在田野上,樹葉的陰影搖曳著。世界開始變得活力四射, 田野上到處是農民和他們勤奮的牛。牛和人的關系很好,在農場的角落里搖晃著頭,又不停地在上面低鳴,仿佛在給農民打氣。牛耕地時,一股濃郁的泥土氣味飄散開來,空氣也因此變得新鮮。如今,鄉村留下了許多的長者,還有部分返鄉創業的青年。鄉村振興,建設和美鄉村讓這個村落又煥發了生機,相比于城市的喧囂,這里顯得格外寧靜。
坡田上的小路,通往周圍各處。偶遇幾位村民,他們正在努力地拔掉田間雜草,辛勤勞作。村莊中的人們互相幫助,這是許久以來村落留下來的人情世故,俗稱“幫忙”,如今又成立了“合作社”,是新時代農耕文化的升華,展現了社會和諧的一面。在鄉村, 我們可以去東家喝口水、去西家蹭個飯,都是可以不花錢,也沒有繁瑣的規矩。或許,那些僵硬的規矩只存在于城市中,這里的人們都是在這個大自然環境中生存的,他們和自然是親戚。
曾經,每年的農田節,大忙時節,本村莊的青壯年們都會相互幫忙,為純正的糧食勞動、割麥子、打油菜、手工插秧。如今,插秧是一種研學旅行的時尚,還有網絡直播農耕田事,他們觀看并學習了在田間的勤奮和耕作,也增強對艱辛農業工作的尊重和認識。
坡田間每天的喜與悲、忙與閑、勞苦和收獲都在默默地進行著,每一位勤勞的農民在這個恬靜的世界里都有著旺盛的精力,他們世代繁衍生息,他們精心的灌溉、松土、及時的施肥,默默地溫柔呵護著田中的每一棵植物,腳下的土地就是他們的親人。
傍晚時分,坡田上的夕陽將世界抹上了一層金色。農民的牛帶著自豪和滿足的表情回到農場,好像知道莊稼的收成便是他們的勞動成果。陣陣晚風吹來,夜幕即將拉開了序幕。
坡田,插秧,牛耕,鄉村,在這里似乎所有的文字都無法描述自然和人類之間這種神奇的關系。只有親眼看到和親身體驗,才會真正明白,這一切不是生活的負擔,而是給我們留下了一生的回憶。
垱灣村,我似乎聞到了米飯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