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民
橫亙著的鳳凰山,隨著巴山弧形構造和秦嶺緯向構造,為秦巴大地增添了渾雄、壯麗的風光。鳳堰古梯田久負盛名,因鳳凰嶺的屏障,多了幾分神秘之感。
雖是秋天,但酷暑余熱尚在,多雨的季節,“青紗帳”從峽谷向著無際的四野里漫漶,坡坎、溝壑,重巒疊嶂、勃勃生機,與蔚藍而高遠的晴空相互映輝,水蛇腰似的彎彎山道在林蔭下拐來拐去。秋蟬的叫聲多少還是有點兒孱弱,從林深處傳過來時,依舊是飽含著生命的激情。也有從樹梢飛過來撞在玻璃上的,仰面朝天,六條腿兒亂踢一陣之后,憑借兩只透亮的翅膀拍打著,翻身飛去。有的落在玻璃上撞暈了,雙翅還沒有停飛,一雙復眼加上三只小眼,同時朝我瞅著,又“吱”的一聲飛遠了。
白云在山巔一動不動,迎面而來的山風更加清爽,翻過山埡,竟是另一番景象。
幕靄深處,連綿的山脈被煙霧籠罩,似“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美人,讓人忍不住想探尋那神秘的容顏。從這里向正前方眺望,幽靜、宏闊,鳳堰古梯田深鎖其中。山地人家的房前屋后種滿了苞谷、糜子、向日葵,遠遠地它們就把成熟時特有芳香向我撲面送來。鱗次櫛比的農舍、紅墻綠瓦,被陽光閃耀的光斑和玻璃窗上明亮的折光所覆蓋后顯得格外耀眼。多年了,曾經的記憶中,山里人家的石板房、土瓦屋、茅庵房、石碾、石磨,也讓人發過無數次感慨。連枷上下飛翻,牛拉碌碡在打谷場上的吱呀聲,寄托著莊戶人家收獲的希望,笑聲與喜悅隨裊裊炊煙在田野飄蕩、回響。貧窮中的安逸,勞作中的期盼貫穿著農戶人家的每個春播秋收。在他們的辭典里沒有“農藥殘留”“亞硝酸鹽”,吃飯時端著粗瓷黑碗,蹲在豬欄旁或是圪蹴在羊圈邊,用結著厚繭子的雙手,抹過臉頰上的汗,隨后拍打衣服抖落身上的灰塵。“富不離書,窮不離豬”,政府鼓勵著養豬養羊,六畜興旺就是農戶們盼望的幸福。
幾百年的滄桑歲月過去,眼前的古梯田作為農耕文明時期智慧與勤勞的杰作,不但為一方百姓生長莊稼,也記錄著一個家族,甚至一個民族生存的頑強和不易。據說在二百七十多年前,有一些吳姓人家因徒遷一路顛沛流離走至鳳凰山下,或許是看中了這荒草亂石下肥沃的土地,就此搭起茅庵留了下來。后來,這些吳姓人家憑借著不屈的意志和精神,在這片沃土上生根發芽,繁衍子孫,一代代發展起來。
油菜花開時,從鳳凰山往遠方望去,滿目的燦黃映入眼簾,四野里的花香更是陶醉人的身心。臨近花的末期,一片片白綠色的花田里,零星的花朵上有小蜜蜂時而飛起,時而落下,有些枯萎了的葉子落在地上蜷縮著。
田埂、水溝里流淌著清冽冽的水,從鳳凰山一路奔淌匯聚下來。每塊大田里都有排水溝,側耳傾聽,或潺潺、或叮咚,用自然的力量安撫著人的心靈。梯田多是片石豎著砌壘,歷幾百年風雨竟還是當初模樣,石縫兒有灌木,荊條,也有類似金銀花藤蔓的植物,其旺盛和葳蕤的樣兒看不出生長的艱難,其實它們的根早就扎在泥土里。獨有的水系,源于蒼莽的鳳凰山,清澈而甘甜,砌成的水渠和田埂默默地陪伴著每一塊田地走過了幾百年。
今天,這里以吳姓人家為主要姓氏的鄉鄰,承先民遺風,享山水之樂,傳統的自然美,注入時代之美的華麗轉身,把一個旋渦鎮全面提升,使這里的名氣更上一層樓。
多少年來,山谷中轟響的瀑布日夜不停地流著,仿佛永遠不知疲倦。晨曦出現在東方地平線,在朝霞升起的地方,雪白的飛瀑被涂抹了一層橘紅色的光,水暈又折射去,懸崖峭壁,有了光芒,一片絢爛,濺起的水滴如彩珠一般。巖畔、花草上的露珠也有了色彩。就連狗尾巴草,那一刻也忘了自己是誰,歡喜地朝遠方點著頭。
深夜,大山在沉睡,森林、村舍、靜謐的四野、零星而無端的狗吠、哀嘆似的林鸮聲,以及夜行動物制造的窸窣、夜風滾過的簌簌聲、野貓入村與家貓恐怖的撕咬,構成了夜的協奏曲。此刻,瀑布飛落的旋律顯得格外響亮與動聽,回蕩在山野溝壑間,像永不謝幕的交響樂。聽聞曾有成群的猴子,選擇遷徙巴山,卻把日子推了又推,大概就是因為這掛瀑布下的熱鬧和歌聲而不愿離去吧。直到一百年前才過漢江去了巴山。
金秋,是鳳堰古梯田收獲的季節,極目四野,山坡上一片燦黃,沉甸甸稻穗彎腰低頭,謙遜和藹。隨風而舞的稻浪徐徐而至,帶有稻子獨有的芳香。成熟期不一的梯田有著深淺不一的顏色,像一幅幅畫兒鋪在這里。回頭看時,是一塊塊明鏡樣的水面,有的荷葉還在枝頭搖晃,有的已成褐黃色,耷拉著漂在水中。
我看過云南的哈尼梯田,氣勢磅礴,從15度坡到75度峭壁都有梯田,一般農家村莊和梯田相距較遠。而這里則是集“山、水、田、屋、村、廟、農”,渾厚、雅致、清新、壯美。特別是吳家花屋分為東西二院,西院規模壯觀,庭院廊閣,花廳天井,石缸假山,雕梁畫棟,是活著的“古董”,為這里注入文化元素。大院前廳后廊,雖然不再鮮亮如初,卻是先輩們在生產力相對落后的時候,用創業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用一石一瓦構筑起來。木格窗欞早已成了褐色,藍青色臺階石上已經伏著綠苔,但仍能想象到大院主人站在臺階上揮汗如雨,面對著金浪連天的稻田時欣喜的心情。簸箕柳長在稻田的小溪旁,柳條隨著這個季節也成了稻黃色,有了小黑斑的葉子上,幾只豆娘飛起落下,十分悠閑,被驚動時,極不情愿地扇著寶石藍小翅膀,一晃飛向遠處。
游興昂然,想起這一日正是癸卯年白露,田埂上有人用席圍著一個方形大木匣在摔稻子。這是十分傳統脫離稻子的方法,我遠遠好奇地望著這場景。記憶里的秋天,同樣也是秋陽高照,白云朵朵,有著吃新鮮白米飯的期待,高興時還會滾在稻草垛上嬉戲玩鬧。如今家鄉蓋起了高樓,早就沒有了蛙鳴和蛐蛐的叫聲,但細聽摔稻子的聲音,過往的記憶都歷歷在目,蹙了蹙鼻子,嗅到新稻的清香,是這里獨有的香米稻子。
古梯田經歷了年復一年的歲月變遷,田中的泥土變得更加肥沃。隨著時代的腳步,阡陌不再泥濘,田埂上,走過的游客帶著對田園風光和古梯田的敬偎與虔誠,探索石砌中最原始的寧靜,用手撫摸著砌壘石,尋找著遠去的溫度,湊近雙目,那冰冷的石花上仍然可見最初的指紋。到這里來的游客,可能會因為一棵草、一枝花感慨驚呼,凝視著天空中悠悠的白云,人的思緒也隨著白云飄遠。
大山的遮陰無聲無息地走近,鳳凰山的輪廓在煙嵐云岫中愈加散發出靈氣。熙攘的行人游興未盡,在水畔拽一把水薄荷,揉出汁液縛在太陽穴上,那沁骨的清爽和芳香,令人心曠神怡。有人抬頭望那枝頭凌空一片秋紅的果實,映著沒有一星兒雜質的藍天,這是多么令人心醉的畫面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