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明
在養殖領域,稻花魚是一種很有特色的養殖模式,泛指養在稻田里的魚,包括鯉魚、鯽魚、草魚等。
金秋時節,稻花飄香。走進漢濱區北山深處的紫荊鎮荊河農藝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基地,從空中俯瞰,黃綠鑲嵌的稻田中歡快的魚兒自由躍動,勾勒出一幅魚稻相依、和諧共生的畫卷。
合作社負責人陳德榮領我們去高山稻田看他養殖的稻花魚,他家養殖的鯉魚全部出自高山水田。每條鯉魚都一斤半左右,魚身修長,魚鱗閃爍著銀亮的金屬光澤,魚的胸鰭尾鰭呈現罕見的金紅色,十分漂亮!
稻田上下有溫差,稻子的成熟也有先后。陳德榮從底層開始,每天只放兩層水,收兩層稻花魚。收獲的稻花魚一部分供應給農家樂和商販,另一部分做成當地有名的“風干魚”。
紫荊鎮稻花魚很有特色。把“風干魚”用清水泡半小時,去除多余的鹽分,搭配辣椒、酸蘿卜、蒜苗同炒,濃郁的香氣立刻讓客人將減肥拋擲腦后,一心只想品嘗佳肴。
每年清明過后,漢濱區北山的村民們會提前在稻田里挖貫穿全田的“+”“#”“目”字形主魚溝和圍溝,插秧時留寬水稻的行距,等到秧苗返青后,便向稻田里投放鯉魚苗,還有少量的草魚、鯽魚等魚苗。稻花魚養殖期間,水源要有保障,田坎邊要夯實。魚苗投放后,稻田里不能打農藥,更不能斷水,每天要細心照料,還得防止水蛇、田鼠等偷食。在陽光的照射下,稻田里的浮游生物長得快,成為魚苗的天然餌料。
魚兒游在稻田中,不僅啃食田間的雜草,還將害蟲、藻類一網打盡。到了稻子開花的時節,魚兒已經十分矯健,它們會一躍而起,吞食墜落的稻花,整個動作一氣呵成。
稻谷揚花的時節,也是鯉魚催肥的時節。在悠悠的風中,金燦燦的稻花紛紛揚揚地飄落在水田里,與綠色的浮萍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這時候,魚浮出水面,大口大口吞食著美味的稻花,這就是稻花魚味美的緣由。
魚苗在稻田里生長四個多月后,就可以捕撈、食用了。來了客人和朋友,主人便在稻田里抓來幾條活蹦亂跳的稻花魚招待。稻花魚的做法有紅燒、麻辣、酸菜、清蒸等。魚肉的鮮美,在人們唇齒間悠悠飄香。有的人為了吃上可口的稻花魚,不顧山高路遠上門購買稻花魚。許多農家樂還會在門前的鐵桶里放著稻花魚,作為招牌菜吸引客人。
魚兒們頑皮地追逐,增添了稻田里的氧氣,魚糞也會為稻田追肥。這樣,種出來的稻米也是綠色有機食物。稻農們聰明地利用了每層梯田最底端的蓄水池來調節稻田的水位,既不會讓蓄水過深淹了稻子的根,又保證在天旱缺水時,鯉魚能在其間自由游弋。
收獲后的稻田開始漫灌,魚溝里魚兒又游回了收獲過的水田里。此時,陳德榮為愿意體驗下田捉魚的游客準備了齊胸高的橡膠水衣。我們穿上水衣,像首次體驗太空行走的宇航員一樣,在泥水里小心翼翼地挪動?吹锦庺~了!人們變得興奮起來,像魚一樣左右撲騰。
陳德榮說:“今年實現了雙豐收,通過簽約客戶和電商平臺,稻谷有訂單收購,稻田里的兩萬多斤稻花魚被商販收購,稻花魚被賣到重慶、成都一帶,非常走俏。”
漢濱區漁業站站長王永輝也向我們娓娓道來:“‘稻田養魚’是一種共生、互補的生態農業種養模式,這種‘一水兩用、一田多收、穩糧增效、糧漁雙贏’的種養模式,具有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效益好等特點。今年,漢濱區鞏固發展稻漁綜合種養面積1萬畝,預計稻花魚增收120萬元,新增產值突破1800萬元,增收效果明顯。” 鄉村全面振興的號角已吹響,稻花魚這一產業正變成脫貧群眾發家致富的引擎,稻花香,魚兒肥,成為餐桌上的新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