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典根
每到金秋,從火車站沿江北大道,順著大橋路、金洲路、解放路、南環路、香溪路前行,便彌漫起獨醉的桂香;從高客站沿安康大道,驅車走一橋、過二橋、看三橋、賞四橋入城,隨處可見金桂枝頭、銀桂綠葉、丹桂芽尖、月桂蕊房中探出米粒兒大小的淡黃花苞,含苞待放,如同晚秋的金童玉女,排排串串,滿城熱鬧、噴香而不刺鼻,好看而不耀眼。
對于漢江兩岸的農人來說,丹桂飄香時,就意味著他們要和時間賽跑。此時秋收漸進高潮,所有的作物都必須盡快完成收割。作物種植面積不同,出活路的進度也有不同,各家各戶秋收完成率便參差不齊。從初秋開始,掰苞谷、打谷子、挖紅薯、拔黃豆、烤土酒,各類農活就沒有間斷過;各類瓜果蔬菜閃亮登場,摘紅柿子、獼猴桃,吃橘子、嘗柑子,收獲的喜悅也沒有停止過。
金州自古多桂樹。安康人家大都偏愛在房前屋后、屋里屋外、盆盆罐罐栽種桂花樹,觀桂之優美,品花之清香。老家王家灣就有棵長得蔥蔥蘢蘢的千年桂花樹,要兩個人才能合圍,樹冠像一把大傘,枝干粗壯、葉形較大、葉色墨綠、花色橙黃,每年花期呈乳白銀桂,且花朵茂密,香味甜郁沖;花瓣層疊,花期較長,馨香遠揚,引得東西南北的游客聞香而來。我自小喜歡滿院芳香,桂花盛開,中秋將至,便是花好月圓之際,姑姑就會回來過節,就能用月餅填飽肚子,就不會愧對那清醇的花香。
桂花被視為中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集綠化、美化、香化于一體的觀賞與實用兼備的優良園林樹種,桂花清可絕塵,濃能溢遠,堪稱一絕。尤其是仲秋時節,叢桂怒放,夜靜輪圓,把酒賞桂,陳香撲鼻,令人神清氣爽,久久難以忘懷。桂花不僅可茶可食,還具有崇高、貞潔、榮譽、友好和吉祥的象征,凡仕途得志、飛黃騰達者都稱之為“折桂”。
物之美者,招搖之桂。曾在古代的詠花詩詞中,詠桂之作的數量頗為可觀,讓無數文人墨客留下遠近聞名的詩文辭賦。唐代詩人王維看見芬芳桂花,輕輕飄落,青山碧林,更顯空寂,賦詩:“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宋代詩人楊萬里贊美滿山遍野桂花馥郁的香氣,也寫下詠桂詩句“不是人間種,移從月里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這就是桂花樹的能量磁場,滋養著熱愛生活的才子佳人。
一花一世界,一街一風景。那年桂花香,我從安康的一個窮鄉來到市區安家,居住在老城一角,窗外一片片桂花樹排列成的綠蔭,猶如亭亭玉立的綠色哨兵。
老城商貿繁華,應有盡有,一巷一生活,一酌一喧囂。然而,街道破敗,污水橫流,電線凌亂,人流車流擁擠。每日上下班,我騎著一輛自行車穿過老城,自行車無法騎行,只能推著走,只有擠著騎,自然少不了聲聲嘆息,好在空氣中彌漫的桂香沖淡了這淡淡的憂傷。
隨著城市南擴北移,一座江北新城崛起,安康城的經濟商貿文化重心逐漸轉移,用一條漢江和一個瀛湖打造縱橫交錯的江湖文旅。我也離開了老城,將新家安在了江北新城。傍晚霓虹閃爍,我喜歡漫步在江邊看水?粗鴿h江兩岸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燈光璀璨、人流不息,尤其是月色映照著江水,波光粼粼,映襯出燈火輝煌,再也不是往昔暮色中那種“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的意境。
新城崛起,沉寂多年的老城也迎來復蘇的春天。隨著“一條路一種個性,一條街一個情懷”的老城改造計劃的實施,老城面貌一新。改造后的老城,閣樓門窗雕花精致美觀,老街灰瓦黑墻古樸素凈,一座古色古香、余韻悠長的老城呈現在安康人眼前。從這以后,老城成為市民、游客的網紅打卡地,成為游子、雅士的鄉愁釋放口。生活在快節奏都市里的人們,羨慕起了安康的舒適慢生活,每到周末或者節假日,他們就來到幸福安康,漫步城景清肺,品味美食養胃,陶醉綠青親水,讓人仿佛墜入花海,進入彩色的夢里。
而我,每逢周末,也會來到鄉下土屋居住,與綠樹為伴,與秀水為鄰,與鳥兒呢喃,與花香共眠。看清晨的露珠在桂花樹枝上跳一曲民間舞蹈,看落霞在桂花樹梢上潑一幅絕美油畫,看柿子樹上的果實由小到大、由青到紅、嗖嗖落地。山間溪水倒影光彩炫目,田園禾苗青菜一片蔥綠,縷縷炊煙裊裊升起思念,鄉里鄉親荷鋤而歸,健碩老牛悠然漫步。這,或許就是許多看盡繁華的人們向往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