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嶺遺址位于石泉縣城以北30公里的云霧山鎮官田村境內,遺址占地面積近百畝,現存清代至民國期間建造的石碑20余方,記載了“鬼谷子經歷之處”及重修天臺寺的歷程,2003年經省政府批準公布為第四批陜西省文物保護單位,是研究當地宗教傳播和漢水流域文化的重要載體。經過多年開發,目前已成為國家AAAA級景區,是當地重要的旅游景區。 張磊 攝
遺址中廂房的主體結構
2018年,新立的陜西省文物保護單位牌
遺址內現存的石碑
航拍視野下的鬼谷嶺遺址主體
鐵瓦殿正殿的屋脊和“鐵瓦”
鐵瓦殿正門和看守人員
鐵瓦殿正門牌匾
鐵瓦殿位于漢陰縣平梁鎮鳳凰山主峰之巔,南俯漢江,北望月河川道,四面臨絕。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原名離塵寺,始建于明萬歷年間,經清光緒年間的擴建,方有現在的規!,F有正殿、偏殿、東西廂房、偏房共8間,碑刻10余方,所有屋頂全用鐵瓦覆蓋,故得名“鐵瓦殿”。2014年6月,被省政府公布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張磊 攝
□ 記者 梁真鵬
安康文廟是安康古代州府祭祀孔子和生員讀書的地方。如今的安康文廟大成殿位于安康市漢濱區新城街道東井街。
安康文廟始建于元至正元年,原址位于老城區,元至正十年(1350年)、明洪武五年(1372年)和明成化四年(1468年)多次進行修繕。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因遭洪水破壞后遷建于新城今址。安康文廟大成殿,歷史悠久、規模宏大、建筑嚴謹、格調高雅,是安康市內歷史、文化標志性建筑。無論是營造水準還是人文內涵,都是安康古建之精華與集大成者。
據文史專家、漢濱區文物所原所長李道平先生介紹:安康自古崇儒重道,F存的文廟大成殿為磚木結構,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寬26米,進深18米。單檐歇山式建筑,建筑面積463平方米。大殿臺基高0.7米,五級臺階,磚、石砌筑。大殿屋頂為單檐歇山頂,正脊兩端有劍把式正吻,四條垂脊有鴟吻。屋面方椽平列,筒、板瓦覆面,獸面紋圓形瓦當和三角形滴水。四周外檐施柱頭科斗拱和平身科斗拱,斗拱為六鋪作重拱出三挑,施琴面昂。四角施角科斗拱,支撐飛檐翹角。據《地方志》記載,為祭祀大教育家孔子,至清中期安康有七個縣都建立了規模不等的文廟。這些文廟變成了那時的教育、文化中心,為繁榮地方文化起到了巨大作用,F存于安康城區新城的安康文廟為當時州廟,是其中規模最大、級別最高、影響最深遠的文廟。
殿宇屋架為抬梁式,七架梁。屋架結構為十一檁雙步廊式。梁間施單拱交麻葉斗拱,檁下有枋,檁、枋間置平身斗拱。整個殿宇由二十四根直徑0.48米的大梁柱支撐,柱下有圓形石雕柱礎,雕朱雀、玄武等紋飾。殿內空間寬21.5米,深14米,面積301平方米。山墻和后檐墻用青磚砌筑,后檐明間辟六扇槅扇門。前檐明間、次間各辟六扇槅扇門,稍間為檻窗。額枋及斗拱施旋子彩繪,大門上方懸掛龍紋豎額,書“大成殿”三字。
數百年來,安康文廟累遭人為、自然的破壞,歷代多次維修、重建、擴建!杜d安州志·學校志》記載:“文廟,在州治之南崇道街。前代無所考。元知州唐天驥建。后五十余年,為至正十年庚寅,達魯花赤買閭重修,鄭均為記。”明洪武五年,知州馬大本重建。永樂十四年,漢水壞廟。成化四年,知州高嵩修大成殿,戟門、左右角門,欞星門,兩廡各九間。又三年,王坪代任,再加修葺。
在清代后期維修時,曾在四個檐角各增一根方形石檐柱,石檐柱寬0.28米,厚0.22米,高5米。在東北角的石檐柱上刻有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四次修復、重建銘文。
新中國成立后,文廟為機關單位用房,后遭破壞。僅存一座大成殿作為單位的大會堂和庫房使用。由于年久失修,墻體斑駁,脊塌檐殘,屋面長滿了青苔雜草,岌岌可危,后期廢棄閑置。1981年被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9月,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安康文廟大成殿為第四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后,使用單位遷出,將大成殿交予文物保護部門管理。
2008年12月,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省文物局的積極支持下,安康文廟維修保護工程開始施工。一期完成了文廟大成殿的修復工程,并通過驗收。二期工程于2010年10月啟動,目前,安康文廟的核心區段已基本恢復,建筑棱翹分明、雕梁有致,殿內莊嚴肅穆、氣勢恢宏。
本著保護、利用、傳承并重的原則,在保護好珍貴文物古跡的同時,文物部門還以此為依托,建立了安康教育博物館,為文廟增添了新的內涵。通過實物、圖片、文字并舉的陳列展覽,向世人展示安康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今昔;展示儒家文化與思想在安康傳承的悠久歷史和深遠影響。
(本文配圖由李道平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