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昌林
“為什么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一條掩映于密林深處的鄉村公路,一頭連接著人們精神的高地,一頭伸向了平凡而安詳的煙火人間。公路兩旁鮮花盛開。
車載導航顯示,由安康城內出發,駕車沿南環干道向東,或于城東半道向南拐入九里灣村,再沿九里灣村道一路向南上坡30分鐘;蜓啬檄h干道一直向東駛入346國道,接著繼續向東于十天高速黃洋河立交處右拐進入縣嶺公路,沿縣嶺公路往牛嶺方向持續上坡半小時,即可到達漢濱區縣河鎮牛嶺社區。
初秋的天氣延續著夏日的炎熱,只是天空的高遠已經顯而易見,云朵潔白輕盈,藍天白云下,空氣中彌漫著草木的清香以及大片莊稼成熟的氣息。
在通往牛嶺社區的村道周圍,密密匝匝的松樹漫山遍野,株株挺立,像極了守衛祖國河山的哨兵?h嶺公路兩旁,萬壽菊、波斯菊競相開放,爭奇斗艷,艷麗的色彩直逼人眼,讓人想到天上云霞,絢爛奪目。牛蹄嶺上,飽滿的花朵這里一簇,那里一堆,馥郁的花香令人沉醉不已。沿途所見的民居皆是棟棟二層小樓,或聚集分布于公路兩側,形成繁華集市氣象;或獨立分散于青山草木之間,給人靜謐幽遠之感。
矗立在興賢塔旁的觀景臺極目遠望,牛山巍峨壯觀,獨立高聳于群山之巔。俯瞰近處,連綿群山四合,安康城雄踞其中,漢江自西向東穿城而過,將城市一分為二,江北占領高處,江南靜臥谷底。再看腳下,黃洋河由東南流向西北,于城東匯入漢江,讓看似封閉的地理空間豁然開朗,城市有了一條向東拓展的大道,牛蹄嶺及其山梁余脈延伸至開闊平坦處,成為扼守城市西進東出的關隘要塞;厥姿念,興賢塔石條壘砌,巍然挺立,塔身七層,高六丈九尺,全用當地石條、石塊與三合土粘砌而成。
行走在先烈們曾經戰斗過的土地上,不僅讓人不自覺地想起那段令人難以忘懷的歷史,思想也在經受著一次空前洗禮。
1949年7月24日,為了牽制胡宗南的軍隊于秦嶺地區的作戰意圖,同時策應和支援第二野戰軍進軍西南大包圍大迂回作戰戰略的實現,牛蹄嶺戰役全面打響。站立在當年戰斗最為慘烈的二號戰壕前,仿佛還能感受到昔日隆隆的炮火聲,以及戰士們震天動地的喊殺聲。陡峭的一面山坡上,戰壕縱橫交錯,深淺不一,防御工事極其完備。這一面山即是當年48小時內拉鋸19次爭奪戰的主陣地之一,整場戰斗打得異常艱苦,空前慘烈,千余名解放軍將士在這里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很多人甚至都沒有留下他們的姓名。
牛蹄嶺戰斗紀念碑高高聳立在當年主陣地之一的大牛蹄嶺主峰。紀念碑總高19米,底座邊長為5.5米,底座高度為5.7米,寓意中國人民解放軍19軍55師和57師在此進行過艱苦卓絕的戰斗。在牛蹄嶺紀念碑碑座的四面浮雕中,其中第三面浮雕雕刻了當年英勇犧牲的188位指戰員的名字,而實際上牛蹄嶺戰役一共犧牲了1259名指戰員,可記下名字的只有188位,1071位英烈無名,他們犧牲時平均年齡僅23歲。無名英雄們的魂魄早已與紀念碑融為一體,護佑中華,激勵后輩。
傳揚下來的紅色精神也在牛嶺社區遍地開花,碩果累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出生的成英地,在自己的事業如日中天之際,毅然決然地回村挑起社區書記和主任的重擔,拓公路、建場館,帶領村民共同致富,如今二十余年過去,曾經貧瘠的土地已然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還有當地村民陳榮紅,在紅色精神的感召下,貸款二十余萬創辦家庭農場,發展無公害農業。目前他的家庭農場經營100多畝油茶,油菜、玉米、紅薯、大豆各有50余畝,創辦的春紅養殖場年出欄生豬500余頭,創造就業崗位一二百個,成為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標兵。村民胡開菊,二十多年如一日照顧癱瘓在床的聾啞婆婆,無怨無悔,被漢濱區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孝老愛親道德模范”稱號。類似這樣的故事和人物,在這片紅色的熱土上還有許多許多,他們以自己的凡人力量,不斷書寫與時代同頻共振的傳奇。而如今作為紅色旅游目的地的牛嶺社區,青山秀美、滿目蒼翠,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沐浴英雄光輝,感受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