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自己小學上學的日子,一至四年級都在村里的小學就讀,由于教室里沒有通電,每到冬天我都會早早來到教室點上蠟燭,開始了浪漫的燭光早讀,同時早餐。為了能愉快的度過早餐時間,前一天晚上在家里將辣椒面、鹽和味精充分磨碎攪勻,撕一張作業紙嚴嚴實實的包裹起來,再拿倆饅頭一塊裝進書包里。借著微弱的燭光一邊讀書,一邊早餐。為了不讓老師發現,每次都是把語文書立起來遮擋住自己的臉哇啦哇啦的大聲朗讀,而在課本的背后正上演著燭火烤饃蘸辣椒面的早餐生活,吃完了還不忘舔干凈紙上和手上剩下的辣面,好玩又好吃。此過程中當然少不了同桌、鄰桌之間相互品嘗、評價,“哎,你家賣鹽的啊,咸死了,不好吃”“讓我嘗嘗你調的……“到了今天,當再一次想起小學時的辣椒面時,唯一能夠確定的是,我再也吃不到那樣好吃的早餐了。
上五年級了,我需要到離家4公里的鎮小學繼續上學,而交通條件就是我那輛至今記憶猶新的沒鈴、沒閘、沒護圈的二八自行車和黃土氣息濃厚的鄉間小路。每天早晨6點鐘我先將自個包裹嚴實,推著車站在鄰居家門口喊一嗓子,“臭臭,走嘍”。北方冬日的早晨總會有寒風相伴,而我和小伙伴自行車騎得越快,風刮得越厲害,外寒內暖。為了早早到校,我倆拼勁騎車,一會會兒就口喘粗氣,而凜冽的寒風也不忘透過我的毛線手套滲入我的手指,不一會手指就需要縮回來蜷在手掌里相擁取暖,若是再受不了,只好展示單手車技,此時另一只手正在嘴邊哈氣傳暖,一路上反復著蜷縮、哈氣、蜷縮、哈氣。到了學校汗與棉襖交織,指與疼痛相伴。手指已僵,又疼有癢,越烤火結果它反倒是越難受,所以只好等它慢慢“氣消”了。
遇上下大雪的天氣了,只好結伴步行去學校,一路上說說笑笑,再順便調侃下剛才不下心滑倒的同學,只可惜了母親為自己親手縫制的棉布鞋了。鞋子在雪地里穿梭,鞋幫也早早就已被打濕,鞋面上也到處是雪,到教室的第一件事便是蹦蹦跳跳不停地抖落頭上、衣服上和鞋子上的殘雪,而雙腳要承受的自然是一整天甚至幾天可能都是冰冷半濕的棉布鞋。由于條件的落后,大多數同學都是如此,自然也就不會抱怨什么了,更不曾想過放棄學習,離別校園。
在這別人看來清苦的少年求學時光,如今回味起來也有無窮樂趣。對于家住較遠的我們來講,最過癮的便是午餐時光了。因學校沒有學生食堂,而家里經濟條件也不允許,大多數同學都是早上從家里來時書包里裝上倆饅頭或包子或鍋盔,中午放學等其他同學回家后,最開心的就是當天自己有一毛錢,會先跑去學校對面的商店里買一根“李救軍”辣條,拿回教室里就著饅頭吃,當然也不能少了辣面。由于冬天的饅頭到中午時早凍成冰疙瘩了,所以我們也會從家里帶來碗和筷子,到教師食堂打碗熱水回來,將饅頭掰成小塊泡著吃,若是能往里加點方便面調料就更完美了。當然若是隔三差五能吃到一碗“熊一武”泡面,也是夠自己足足期待好幾天的了。
上學時,就常聽父母親講,我們是多么的幸福,沒受過啥苦,一生下來就是吃著白面(小麥面粉)長大的,沒受過吃紅面(高粱面)、沒菜吃的苦日子,還能上學,多幸福啊。而相比21世紀的今天,當我也試圖用自己的童年經歷來激勵我的學生珍惜擁有、努力學習時,就會不自覺的想到父母親當年給我講的“幸福”,而當時的我是多么不能理解,因為當時的我認為,我沒經歷過,我同樣不能感同身受,更不感興趣。那時我想:父母親不能總用老眼光看待社會的進步,難道讓我也整天吃窩窩頭不成。
于是乎,每當我想要回憶童年給我的學生們時,我都是欲言又止,我也擔心我的童年經歷在孩子們那里成了“負擔”,成了“苦情戲”,我也怕他們不能理解,不愿理解,更不感興趣。
時至今日,當我每一次回家時,都會去如今已廢棄的村里小學去看看。每到這里,再浮躁的心也能瞬間平靜下來。校園里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每一間教室,每一層臺階,每一塊黑板,都是那樣的熟悉,那樣的令人迷醉,深陷其中。對,只因這里有我最美、最難忘的童年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