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老師讓學生講一講鯉魚山的傳說,學生踴躍發言,講了鯉魚姑娘與樵娃的故事,還講了山下龍頭村神仙街的故事。同學們講的津津有味,聽的也興高采烈。老師說,既然大家這么感興趣,就編一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據說,鯉魚山過去不叫鯉魚山,而叫歷山。是舜帝躬耕南畝的地方。《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舜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這句話有兩個關鍵字“歷”、“漁”,后人聽話相音,再看看鯉魚山的山形,就把歷山叫成鯉(歷)魚(漁)山了。這一改不要緊,可惹下大禍了。后人只記得鯉魚山,不記得歷山,把舜帝的教誨忘得一干二凈。舜帝教化人們要“讓地畔”,不侵占地畔,相互禮讓,鄰里和睦,兄弟團結?墒乾F在人們不僅不讓地畔,還侵占別人的地畔。犁地時,犁溝向鄰居家多犁一點。兄弟分家時,為土地吵得不可開交,甚至還打起架來。以大欺小,恃強凌弱的事件屢屢發生。有一次,周朝的大賢臣召公來視察。他說,我早就聽說舜帝的故事,希望來此學習學習,沒想到民風敗壞到如此地步:侵地畔、慕權貴、大欺小、強凌弱。他的隨從說,這個地界還沒有名字,讓召公起個名字。召公說,那就起兩個名字,一個叫無禮,一個叫舜耕。“無禮”現在用,警示當地人,讓他們時時刻刻想起“不禮讓”的惡果。“舜耕”以后用,什么時候民風轉變了,什么時候用“舜耕”。舜耕的意思,就是舜帝耕種人們的心田。當地人聽了召公的話,發誓要改變民風民俗,恢復舜帝的教化。但又覺得“無禮”不好聽,就把“無禮”改成“五里”了。
學生感興趣的問,現在能不能改叫舜耕鎮。老師說,這要問當地人民的意見。問一問自己,有沒有多吃多占、套取國家補助,有沒有欺男霸女、恃強凌弱,有沒有公私不分、巴結權貴,有沒有獨斷專行、不征求權利人的意見,有沒有朝令夕改,冬行夏令等。老師又說,民心是需要教化的,就像風吹草地,沒有不低頭的。學生問如何教化,老師說現在有個機會。
“什么機會?”
“安康正在發展全域旅游,據聽說鯉魚山的旅游開發已經提上議程。”
“舜帝教化與鯉魚山開發有什么聯系?”
“鯉魚山知名度不高,而舜帝的知名度很高,全球華人都知道舜帝躬耕南畝的故事。”
“老師具體說說。”
“第一步改名字,第二步建紀念堂,第三步建學校推行教化。把鯉魚山改為歷山,恢復舜帝躬耕歷山的名聲。為了紀念舜帝的豐功偉績,山下建一座舜帝紀念館。為了讓舜帝的教化千秋萬代的流傳下去,需要建一所學校,宣講舜帝的精神。這個學校名叫“舜耕中學”,以舜帝的精神作為辦學理念,以《詩經·大雅》為教化的必備教材,培養現代新型的具有道德的、有詩意情懷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尤其是在學校中建一座‘地畔宮”,詳細陳列侵占地畔的典型案例,警示人們,教育學生”
“這樣一來,就沒有人再敢侵占地畔了,誰也不愿意讓自己當反面教材,進入“地畔宮”。”
“是的,地畔的問題其實是人心貪欲、愛占小便宜的心理在作怪。貪欲不僅發生在地畔上,還發生在生活的各個方面。比如侵犯房子的界限、侵犯權力的界限、侵犯身體的界限等。甚至包括聲音的界限也會出現侵犯的現象,比如聲音過大,造成噪音,是對人們聽覺界限的侵犯;有人穿著太暴露是對視覺界限的侵犯;有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吃帶有刺激味道的食品是對他人嗅覺的侵犯等等。”
“老師說的對,這些問題經常出現,應該管管才好,把這些現象都放在“地畔宮”展覽,讓每個人都反省一下,問一問自己,今天侵犯別人沒有。”
“老師,還有一個問題,為啥讓學生誦讀《詩經·大雅》。”
“這個問題問得好,因為《大雅》記載了五個禮讓的故事,比如古公亶父讓土地、泰伯讓王位、文王的人民讓地畔、武王讓名譽、周公讓權力等五個故事,都是記載周人先祖和周朝時代發生的事跡。尤其是《詩經·大雅·皇矣》,把舜帝的讓地畔的教誨,解釋成六個方面:‘無然畔援’、‘無然歆羨’、‘不大聲以色’、‘不長夏以革’、‘同爾兄弟’、‘詢爾讎方’。通俗的翻譯就是,1、不侵占地畔。2、不羨慕權貴。3、不大聲說話,給人臉色。4、不朝令夕改,不冬行夏令。5、決定大事,要與親兄弟商量。6、有重大行動,要通報各方。這六個方面都圍繞一個核心原則:守住界限,不超越界限!洞笱拧饭灿嬋黄瑢W生每天誦讀一篇,一個多月重復一次,在誦讀聲中,潤物細無聲的進行道德教化”。
“是的,如果持續不斷的傳播舜帝的教化,“無禮”變成“舜耕”的日子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