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抽絲剝繭來講是宗教、哲學、倫理學等范疇中的一個基本概念。這樣一個簡單的字似乎有很多近義詞,但從來沒有一個詞可以取而代之!
最早接觸“善”是孟子人性論中的“人之初、性本善”。他的性善論早年被不斷的傳頌與贊揚,廣為流傳。直到戰國末期、趙國的儒家弟子荀子提出了一個新的邏輯:“人之初、性本惡”他認為欲望才是人類天性的主宰。所以“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今人之性,饑而欲飽,寒而欲暖,勞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蛟S我們不可否認人類天性中貪婪的弱點,但在歷史滾滾的車輪下,善始終都在與惡做斗爭,為了信仰,為了忠誠,忠誠于生命里的感動,信仰著博大的愛憐。在經歷了無數的風霜雪雨后,善在成長、在強大。我們的價值觀也開始越趨完整。在無數附加值面前,往往第一個被提出與重視的不是別的,而是“善”。
《老子》中有句俗語:上善若水、厚德載物。在道家學說里,水與人無爭卻又容納萬物,它使萬物得到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沖突。所以善才是完美的最高境界,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也許這些品質我們需要傾其一生來學習和揣摩。人是具有極大的可塑性的,環境和社交都有可能改變一個人。在這社會的熔爐中,經過歷練和打磨,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會為了融入社會而做出某種改變,但是“善”的本質是萬萬不可被摒棄和割舍的以一種。
愿你我在這俗世還能保持一份真誠與良善。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