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攀強先生和我同住旬陽縣城,盡管近在咫尺,但只聞其名,未見其人。一個偶然的機會,得到他的散文集《留住鄉愁》,利用周末時間很快讀完,深受感染。
讀《留住鄉愁》,猶如吃一頓正宗的農家菜,地道純正,讓人更多的是回味與反思。我讀過不少作家的書,從未寫過讀后感。今天第一次為趙先生的鄉土散文寫點體會,主要是因為他是地地道道的旬陽人,他的每一篇文章都離我的生活太近,太真實,感覺每一篇文章不是在寫他的故事,而是我自己的故事。那山那水,那片竹林,那棵古樹,咱爸咱媽,父老鄉親,家里的兄弟姐妹、給女兒的信,每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用情在寫,沒有矯揉造作,沒有華麗的辭藻,通篇感覺就像一個大哥哥在給你講過去模糊的記憶。
作家的文章更像是中國近幾十年農村巨變的一部微縮電影!赌吧募亦l地名》《冷清的故鄉》《鄉愁,一杯千年的陳釀》等文章,篇篇充滿憂患意識,這是作者發自肺腑的呼喚,就是不想讓故鄉淪陷!妒刈〖覉@》《留住鄉愁》《老宅古樹》等文章,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家鄉的熱愛,警醒人們尊重自然,保護生態,留住鄉愁。作者文章中對城鄉一體化的思考,與我不謀而合。“新農村建設,應該是因地制宜,因村而異,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而不是“連片蓋房,整體搬遷”、“城市不像城市,農村不像農村”,大量的農村勞動力涌入城市,打破了社會的整體平衡。
雖說我是旬陽人,但對旬陽的人文地理知之不多。通過閱讀作者的文章,仿佛跟著他游覽了許多旬陽的地域風光,加深了對旬陽歷史人文的了解!度碎g仙境西岱頂》《南羊山,心靈憩息的圣地》《千古風云話蜀河》《水泉坪風景》等文章,繪聲繪色,鮮活生動,如臨其境,如聞其聲,篇篇驚奇,原來旬陽是如此的美!如果沒有對這片土地的熱愛,沒有對旬陽這片土地的了解,是描繪不出這一幅幅美圖的!我不知道作者翻閱了多少資料,用腳在丈量這片土地,心里只有無限崇敬和由衷欽佩!
我更喜歡作者筆下對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描述。說起來我和他算是同齡人,也曾經歷過國家困難時期,所以對他的文章更能產生共鳴。讀著《難忘那件舊棉襖》《刀豆角》《五分硬幣》《遠去的秦巴柴郎》《想起家鄉的夜夜甜》《空山戀讀》這些文章,就好像時光倒流,回憶起艱苦歲月里的一絲小幸福。有時候給孩子講我們曾經的故事,孩子們覺得離他們太遠,不屑也不愿意聽。其實時間也不過40多年的光景,在物質極其豐富的今天,我們更應該以史為鑒,珍惜今天的美好時光。那些曾經的經歷今天是用錢買不來的!那些曾經的磨難都將是我們記憶里美麗的浪花!
讀文如見人品!作者在《讓心靈不再懺悔》里寫道:“一個人既然來到世上,對父母他是兒子,對妻子他是丈夫,對孩子他是父親,對單位他是職工,對社會他是成員,他就必須對妻子負責,對孩子負責,對單位負責,對社會負責。”這些話語樸實而溫馨,通俗而富有哲理,引人深思,發人深省。還有《母親墳頭的訴說》《用愛心讓花兒盡情綻放》《女兒,爸爸有話對你說》,這些文章的字里行間都包含著真情實感,從中可以看到作者是一個善良的人,有責任感的人,有擔當精神的人,這樣的人才是受人尊敬的人。只有讀過趙先生的《留住鄉愁》,才第一次感覺作家就在身邊,和自己在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影響和鼓舞著自己,去追求人世間的真善美。
讀文如見面,我感覺趙攀強的書比我先前讀過的周國平先生的書更真實,更易懂,更生活化、大眾化,更接地氣。和楊絳先生、林清玄、蔣勛、余秋雨這些大師的書都不一樣,趙攀強的這本書通篇具有鄉土味和人情味,更具有一個思想家與現實作家的思考與探索,形散文美,質樸純香,是時代的一股清流!
讀文如饗美食,我們生活的社會并不全是詩與遠方,更多的是每天的茍且。只有一個有責任感的作家,才能寫出這樣的文章,既描述了鄉村的美,也反映了鄉村的缺憾。正如文壇“勞模”、“寫作之神”賈平凹先生曾經說的“中國作家要為時代為社會立言”,趙攀強就是按自己的內心在寫作,就是在為時代與社會立言,他在呼喚更多的人關注鄉村,建設鄉村,保護鄉村。所以我今天寫這篇文章,就是想讓更多的朋友閱讀《留住鄉愁》,共建我們的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