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緒偉
美,人們的理解是什么?美,用文字究竟如何詮釋?美,它的真諦誰能真懂?所以說美是無形的。但美又是有形的,眼可以看到,鼻可以聞到,耳可以聽到,手可以觸到,心可以感受到……這就是美的享受。
這種美的享受,是今年七月我走進平利而深深感觸到的。
六年前,我隨市作協去平利采風,寫下了《情緣平利》一文,那是對比寫40年前(1972年)的平利,因為當時安康地區中學生運動會在此地舉行,我代表漢陰中學生參加了萬米長跑項目。少年心中的平利與知天命心中的平利,顯然是窮困與溫飽、荒蕪與繁茂、蕭條與興旺、臟亂與整潔等方面截然不同的印象與感受之對比。是一種情,更是一種緣。
六年后的今天,我歲已過花甲,心隨意愿地再到平利,路過縣城,徑直走進鄉村,去尋找另一種情緣。車順著通村公路,掠進一條條河、一道道溝,一個個村、一戶戶院,讓我感受最大的是天藍云白、空氣清新;賦我最好的心情是河道潔凈、水天一色;擦亮我眼球是白墻青瓦、花窗對視;擺在我面前的事實是綠色產業、小康水平;讓我發自肺腑的贊嘆是文化上墻、文明引領……
過去說起鄉村建設,在我的印象中總不那么好。上世紀80年代的新農村建設,90年代的重點村建設,世紀之交的小康村建設等等名目更換的鄉村建設,一般都是離遠一點看,還好看,走近點看,就看不得了;在集中抓的點上看,還可以,若在整個面上去看,就沒法看;從房子外表上看,還像樣,進里面去看,在邊遠地方去看,就看到了本質。
今天我走進平利縣的鄉村,完全把我的思維定式、印象模式徹底打破了。平利的鄉村建設,無論是從“安平”高速路上遠看,還是沿河溪小道近瞅;不管是去集中安置點上察看,還是隨意在大面上去細瞅,這里里外外都像樣、都一樣,都好樣。2600多平方公里的面積,不管是群山坡梁,還是大溝小壑,盡是一派綠樹蔥郁、繁花似錦之景象;村村院院錯落有致,家家戶戶整潔敞亮。遠觀猶如一幅幅山水畫卷,近聞滿是一亭亭鳥語花香。平坦的水泥路穿村而過,河道綠水恰似一縷飄帶環繞著座座青山,而這些村院則是鑲嵌在飄帶上的一顆顆晶亮的明珠,閃爍出迷人的榮耀,真切的美感讓人如癡如醉。
思考平利的鄉村建設,為何會這樣平穩推進,而且取得了整體成效?!我從雙楊村、中良村的村部宣傳牌上得到解讀,從農戶人家的口中得到證實。他們抓農業,從大興綠色產業增效提值入手;他們抓農村,緊扣強化村級板塊這一關鍵下功夫;他們抓農民,從提高群體素質能力這一基礎夯責任;呈現出“領導真抓、干部真幫、群眾真干”的心齊力合之政風民情。同時,他們還將工業與農業、城市和鄉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謀劃,緊緊圍繞城鄉美、產業美、風尚美、生活美、生態美的“五美”平利設想,既注重點的升級打造,又注重面的延伸拓展,檔次不斷提升,覆蓋面不斷擴大,實現了由一城一鎮一村的打造向全縣城鎮村的突破,實現了由外延式發展向內涵式提升的設計路線藍圖。
我無言可論,毋疑可置,眼睜睜看到的,耳細細聽到的,心甜甜滋潤到的——鄉村的景區化容貌,農戶的多元化收入,居住的庭院化環境,管理的民主化進程,生活的美好化現實,這無一不是內涵式提升所辦到的!之所以能辦到,就因為平利縣鎮村三級首先更新觀念,一改過去偏重村容村貌整治的面子工程思想,轉化為依據新時代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強化生態保護、注重文化延續、夯實產業支撐、著力素質提升,實現由自主探索向系統謀劃規劃發展,培育了自然生態示范、傳統文化示范、產業特色示范,文明家庭示范、自主扶貧示范等。做到了基礎設施與文化引領、產業發展一起抓,把旅游開發、建設、經營和管理的理念引入,把村院變成景區、把農房變成景觀、把山水田園變成風景,實現全景域打造,全方位提升。做到了“一村一特”、“一村一景”,“產業集合、文旅同步”,避免了好看不中用之弊端,實現了由建設鄉村向經營鄉村轉型。
走進平利,我真切感受到,平利處處呈現出村容之新、環境之美,風氣之新、秩序之美,人文之新、生活之美。我真切感受到,這里不僅是物的美鄉村,也是法的美鄉村,更是人的美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