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 華
在秦巴山地、漢水中游,被稱作秦頭楚尾的地方,坐落著我美麗可愛的家鄉旬陽縣城。
靈山刻就天書字,洵水繪成太極圖。這是清代詩人對這個城市的表象描寫。浩瀚的漢江從西部來,蜿蜒三千里,靈秀的旬河從北面至,曲水向東去,在這座西漢置縣的城市熱烈地擁抱后,合二為一,把城區自然切割為類似武漢的三個集鎮,老城、新城和旬北,這個城市擁國土面積3554平方公里,轄人口45萬。
一座秦嶺,將這里劃為南方,一條漢江,把這里流成江南。
登上城西北的黃虎嶺,可以看到曲水環繞的縣城就是一個天造地設的太極圖,老城與旬北似兩條太極魚伏在圖上,水動城搖,城動魚游,神形兼備,氣象萬千。專家們說,旬陽太極城:世界罕見,神州唯一。這座叫中華太極城的城市,像漢江、旬河一樣,積淀了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教中文的父親健在的時候,曾告訴我們,我們的老家在湖北鄖陽,是清末移民到陜南的,到我這一輩,已是第六代。后來我知道了歷史上的湖廣大移民,這個城市的人口百分之七十是明清時期從湖北、湖南、安微等省過來的移民。舊志云:“錯居多諸方之人,聲音五方皆備”,“洵河大半楚人家”。生于這座城市,長于這座城市,甚至工作、戀愛、寫詩,這個城市是可以安放我靈魂的地方。
一眨眼,我已在這座城市已生活了48載,而繁衍我家族血脈的那塊土地,成了我心中永遠的痛,它究竟是什么樣子呢?坐在漢江邊,我不停地問,回答我只有奔流不息的波濤聲。
典型的移民文化烙印彌漫在這座城市,漢水文化,巴蜀文化、荊襄文化、南北文化呈多元匯集,文化的多元性與兼容性構成了地域河源文明特質。文廟、禹穴、靈巖寺等構成了這座城市人文景觀;奇石、根雕、西溝山水等形成了奇山美水自然秉賦。
太極城,一座詩化的城市,神造的鄉村。
我熱愛這座位于漢水之畔,秦巴山地的城市,它是生我養我的故鄉。這里生活著我的親人、同學、朋友、鄰居,安葬著我們的先人,對這個城市的熟悉就似熟稔我的掌紋。我熱愛這個城市的一草一木、小巷小道和每一塊石頭上的胎記,以及張家的喜悅、李家的憂傷,甚至隔壁二奶奶的咳嗽聲。這是一座生態及環境最適合人居的城市,不論當地土著還是南來北往的過客。二十多年來,我一直殫精竭慮地在為這座城市寫作,頭上稀疏的植被已不能為我遮風擋雨。我已發表的600余首詩歌百分之八十的素材來源于這座城市以及它周圍的鄉村,我寫這個城市的山水人文、愛情之旅、時代變遷、史今掌故,寫這個城市的花草、動物、植物,甚至寫自己的親人、朋友,我一邊工作,一邊寫詩,痛并快樂著。
工作、創作之余,我會同詩友們在電話上交流,或步行到老城、旬北,同緒剛、小洛等一些老哥老妹去喝茶,或飲酒,我們的語題離不開文學,詩歌是我們飲茶、下酒的最好佐料。比起他們的年輕聰明靈慧,我這個當大哥的就顯得愚鈍些,當然我們除了愛好相同,也是好朋友。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與緒剛發起成立了一個“靈芝草”詩社,辦了個民刊《靈芝草》,自己組稿,自己刻板,自己設計,竟然把一些油印詩歌兌換成了《飛天》《綠風》的鉛字,那時,我們忙得一塌糊涂卻其樂融融。有空的時候,我們也把一幫寫詩的男女約到一起,搞一個所謂的沙龍,一群“瘋子”大喊大叫,很張狂地交流一次。我們也通過一些官方和非官方的手段搞一些諸如“人壽杯”、“公路杯”之類的全縣性詩歌大賽,參加者云集,組織者愜意,獲獎者高興,出資者滿意。學中文的縣委書記一高興,從自己的預備費中一次拿出一萬元獎金。
太極城,一塊生長詩人的土地。在一座城市呆得久了,就產生了感情,就像一對夫妻,從愛情走向親情。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想出去走走,但走出去不久,卻掛念著回家。我知道這些叫牽掛,究竟牽掛些什么,一時半會卻說不清。說不清的時候,我就寫詩,讓詩歌替我說話。一些人物、景物這時就生動、活泛起來。我知道這是一個城市對一個詩人的影響,物理學叫反作用力,F在,我的詩歌已深深地打上這個城市的烙印,就像我右臂上的胎記。
一個詩人,就是一張城市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