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總會帶走一些故事,了無痕跡,但也有一些美好總會沉淀下來,暗香盈袖,成為魂牽夢縈的牽掛。
故鄉有一條小河,小的沒有名字,更無法在地圖上出現。它像一條玉帶,輕輕繞著村莊,流向遠處。就是這樣一條小河,養育了兩岸數千兒女,給我的童年帶來了無盡的歡樂。
故鄉的河,像生活在這里的居民一樣,質樸無華,默默奉獻。小河未受污染,也沒有刻意筑堤治理,隨形依勢自然流淌,經年沖擊的河床,蜿蜒曲折,時窄時闊,引導河水也時緊時舒。河兩岸則是長長的兩排垂柳。每到春天,飛花堆煙,醉笑春風,把小河映襯得分外嫵媚。
河水清澈見底,魚翔蝦游,碧綠的水草苔蘚,大大小小、各色不一的鵝卵石,都歷歷可見。陽安鐵路跨河而過,將此段河流一分為二,鐵路以北為上河,鐵路以南為下河。上河修了一座寬約二三十米寬、七八米高的攔河大壩,清清的河水翻過大壩,跳過一層層臺階,如拋灑的萬斛珍珠,在空中劃過美麗的弧線,又重重跌落下來,形成一簾寬大的瀑布,壯觀秀美。曾經棱角分明的磐石,在河水經年累月的沖擊下,早已圓潤光滑,失去了銳氣,如同經過歲月打磨的我們。
我們喝的、洗的、菜園、莊稼等生活生產用水全靠這條河。每天,天剛蒙蒙亮,就依稀可見阡陌縱橫的小路上,挑著水桶的鄉親,一手扶著扁擔,另一只胳膊用力甩開,隨著腳下的步伐有節奏地搖擺,水桶跟著晃動,成為清晨一道亮麗的風景。
夏季稻田需水時,水被上游截斷,全村老少扛著鐵鍬鋤頭搶水守水,身強力壯的男子守在上游,確保水能流入自己的地段,其余的人都分配在指定的地方,以防下游有人偷水。雖如此,鄰里鄉親的,大都顧及“面子”,商量調劑,也倒平安無事。
河水并不如想象中的溫柔,總有那么點調皮,不守規矩。每年夏季,都要漲幾河水,每漲一次,河床就會偏移一點,日積月累,河中留下大片的沙洲,這里就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印象中,我童年中大部分時光是在小河邊度過。
每天下午放學,寫完作業,我就拿上笊籬、瓶子,去河里捉魚撈蝦。滿河里只有我一個女孩,男孩不屑和我一起,我也不愿和他們一起,但這并不影響我對捉魚的興致。我睜大眼睛在河里尋找,耐心地搬動一塊塊石頭,在水草里摸……我的技術實在不怎么樣,忙活半天不過是幾只小蝦,一兩只螃蟹,偶爾一兩條寸把長的小魚,已是不錯的戰果。若遇上游下雨河水渾濁,就趁魚被嗆得發蒙時可下手多抓一些。我樂此不疲,常常是晚霞不眠我不歸。
最有成就的一次,大人不在家,我和三姐吵架,隔壁家林哥擔心我們打起來,就帶我下河捉鱉。他說河床邊的泥里有小洞洞的,里面就有鱉。我半信半疑,看他用火鉆在泥里戳,果然沒多久,他扎了一只一斤多重的鱉,我們高高興興地回家,表嬸給我們燉了美味的鱉湯。
枯水期,河床兩邊有大片的肥沃泥沙地空著,十分可惜,于是就有人整理出來種菜。初夏時節,一架架青綠的黃瓜、一蓬蓬修長的豆角,一畦畦或紅或綠的辣椒、西紅柿……長勢喜人,養眼養胃,讓人垂涎三尺。饞嘴的孩子常會趁無人時,偷摘嘗鮮。
夏日的正午,河邊最為熱鬧。女人們拿著一家老少的衣服,在柳樹下一邊洗衣乘涼,一邊和姐妹們家長里短,興致處,“咯咯”的笑聲飛出很遠很遠,把平靜的河面攪個天翻地覆。孩子們自然是少不了的,有摸魚的,有洗澡的,旁邊臥著一頭水牛,悠然自得,十分和諧。沙灘上,幾個女孩在抓石子,真是天然的游樂園。
想想那時真是無知無畏。一河大水,將河坎旋成“c” 型,正好凹進去的地方是一棵大柳樹,我們抓住幾根最長的柳枝,從這邊蕩到那邊,那邊的小孩又蕩到這邊,開心極了。
夏夜,朗朗清月高掛柳梢,月色溶溶,光華流瀉,粼粼水波在月下閃動著迷人的媚眼。楊柳多情,偶與清風,便羞羞答答、扭捏起來,風扶弱柳,儀態萬千,似有訴不完的相思情。知了不解風月,見此情此景,反“知了知了”地大叫,驚得風丟下柳樹沒了蹤影。小河兩岸,稻田茫茫,青蛙賣弄著并不動聽的歌喉,“呱呱呱,呱呱呱”,呼朋引伴,歌聲此起彼伏。
故鄉,還是那個故鄉,但小河早已不是給我童年帶來歡樂的小河。那清澈的河水,隨著農村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已成了遙遠的記憶。如今,隔著重重山,隔著條條路,隔著深深的記憶,我在遠方將你深情凝望,邀你入夢而來。
□ 盧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