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安康出發,經漢陰,過石泉,入寧陜縣城時,必經一道關口,那就是赫赫有名的五郎關。
五郎關,全稱“五郎關口”,因是子午道上第五個關隘而得名,其“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咽喉要塞優勢,奠定了它在寧陜歷史中不同凡響的地位。據史料記載,乾隆四十八年(1783),清政府在此設五郎廳,廳署置今老城焦家堡,直屬于省。嘉慶五年(1800),為防御白蓮教起義軍,清政府在五郎關設寧陜鎮,并將五郎廳改為寧陜廳,取“鎮守關口,安寧陜西”之意。到民國二年,又更名為寧陜縣,延續至今。
時在乙未年夏季,隨西安、安康兩地的文友們來到五郎關,正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參觀完寧陜的其他景點,本次采風活動特意安排大家在晚飯后體驗夜色五郎關。
活動組織者把晚餐地點精心安排在五郎關城樓斜對面。吃過晚飯,走出大門,氣勢宏偉的五郎關城樓就高高聳立在左前方。其彩繪的重檐、朱紅的廊柱、灰色的城墻以及城墻上五顏六色的旗幟,在夜色和燈光映襯下,美輪美奐。此時,一輪明月高掛在五郎關城樓上空,更增添了無窮的詩意和浪漫。“明月高樓休獨倚”。一時間,大家興奮地穿過馬路,快步往城樓上攀登。
一陣陣歡快的地方音樂從燈火輝煌的城樓里飄向夜空。原來,一場寧陜地方小戲《王二賣嫂》即將在這里為大家隆重上演。
站在寬闊的露臺,清涼的夜風陣陣吹過,帶走難耐的酷熱。遠處半山腰上,五郎關文化長廊像一條金黃的游龍,蜿蜒在夜空中,十分壯觀。近處城墻上豎起的旗子隨風舞動,勾起我對五郎關昔日的回憶,“秦時明月漢時關”,想當年,鴻門宴后,劉邦被迫離開長安,率人馬經五郎關去漢中時,是何等的無奈和失意;再看看,三國時,曹操和劉備為爭天下,在五郎關下的子午道上,發生了多少你死我活的爭戰;更有無數的土匪強盜,在五郎關的土地上燒殺搶掠,危害百姓,造成多少民不聊生的慘狀;低頭再看從城樓下川流過往的車輛,我的眼前忽然幻化出一匹匹飛奔的馬匹,它們馱著鮮紅的荔枝,像一陣風穿過早已打開的關門,向著長安城的貴妃池畔奔去。這條曾被稱為“荔枝路”的子午道,它與五郎關一起見證了一代帝王——唐明皇對楊貴妃 “三千寵愛集一身”的夸張和任性。
“咱們進去吧,演出即將開始了。”同伴玉梅一聲招呼,把我的思緒拉回到現實。趕緊挽著她的手走進大廳,眼前的景致更是深深吸引了我的眼球。粉紅的帷幕、大紅的背景,高出地面近一米的小舞臺,舞臺上擺著一對戲曲表演常見的桌椅。再看看臺口兩邊,穿紅著綠的演員與伴奏者正在等待節目的開演。臺前的大廳,整齊的布置著幾排古典實木的桌椅,那紅花緞面的坐墊、白底青花的茶具,再加上城樓四壁絢麗奪目的彩繪和宮燈,這多么像一個小巧玲瓏的戲院。我恍惚走進了北京老舍茶館的戲園,又似來到紅樓夢中賈母常去的大觀園。手捧香茗,環顧四周,我深深陶醉在這種如詩如畫的情景中,全然忘記這里曾經是殺聲遍野的戰場。我學著前輩人儒雅的樣子,輕輕地呷一口茶水,緩緩地吐著香氣,慢慢進入一場地方文化的盛宴。
看著演員們聲情并茂的表演,聽著那些熟悉的陜南民歌小調,我的心隨著故事情節起伏跌宕。一出《王二賣嫂》,看盡悲歡人倫。所幸,戲中王二的嫂子并不傻,她將計就計,用自己的聰明智慧讓小叔子嘗到作惡的滋味兒。這也許就是戲曲高臺教化的好處,讓人看后心靈得到一次洗禮,價值觀也會發生奇妙的改變。
曲終人不散,皓月正當空?戳T地方戲,大家饒有興致地從五郎關城樓出發,沿著上山步道,歡快地游覽五郎關文化長廊。近千米的長廊,隨山就勢,蜿蜒曲折,兩邊朱紅的廊柱和圍欄在燈光的映襯下,恢宏大氣,從正面看,宛若紅門重重,向游人敞開懷抱。任意站在長廊的某個地方俯視,寧陜縣城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靜靜地躺在谷底。街燈、霓虹,萬家燈火,再加上分外皎潔的月光,使縣城看起來詩意朦朧,不由人對那燈火闌珊處產生無窮的向往。
沿著長廊一步步朝前走,迎面不時會遇到三五成群爬山鍛煉的市民。他們個個精神抖擻,有的手上拿個小音箱或小收音機,邊走邊聽音樂或新聞,樂哉悠哉;有的聊著國家大事,邊走邊討論時事政治;有的說著縣城的變遷,感嘆遇到了好時光……此時此刻,我知道,在燈火輝煌的縣城街心花園里,還有無數的市民正在納涼、諞家常;那濱河公園的廣場上,健身舞也跳得正歡;河畔的相思樹下,一對對戀人正偶偶私語、訴說衷腸;長安街上,人潮涌動,夜生活才剛剛拉開序幕;背街小巷里,臘肉和土酒的味道十里香飄。
快步下到長安河畔,嘩嘩嘩的水流聲像在對月歌唱。我想,這也許是長安河歷史上最好的夜色吧,絲竹盈耳代替了隆隆槍炮,綠樹紅花代替了遍野橫尸,高樓大廈代替了低舍茅檐,水泥道路代替了子午古道。一樣的月光,一樣的五郎關,它們卻在不同的時段里看到了不一樣的河山。
再見了,明月夜,再見了,五郎關,但愿在以后的歲月里,你們永遠帶給這方子民——幸福平安。
■ 洪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