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丈瀑布,又名響水巖,是寧陜縣城山澗水幕一日游的一個自然景點。游人進入路邊的山林,但見綠樹蔥蘢,深深淺淺的翠竹令人癡醉。林間一道山溪穿林而過,巨大的山石屹立水中風姿綽約,綠樹掩映著一個個小瀑布,陽光透過樹梢與溪水嬉戲,斑斑駁駁,光怪陸離。 大約10分鐘就可見刀砍斧劈的懸崖,一道清泉從崖頭傾盆而下,形成高60米、寬10余米的水簾。簾下沖刷出偌大一個水潭,潭水清澈,魚蟹嬉戲,別有一番情趣。
入景區,走在鵝卵鋪就的小路蜿蜒而上,沿途看到野金銀花正吐出淡黃色或白色的花蕊,花蕊上掛著還未散去的露珠,勤勞的蜜蜂和多情的蝴蝶在花間嬉戲飛舞,微風一吹,一股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諝馐悄敲吹那逍潞蜐駶,溪水是那么的清澈而透明,四周是那么的翠綠和生意盎然。耳旁,溪水叮咚作響,小鳥啾啾鳴叫。在這樣的境界中,一切塵世的煩惱和幽怨都被蕩滌得干干凈凈。
突然,一陣“轟隆隆”如雷鳴般的響聲傳來,便離目的地不遠了,于是轉過一個小山坳,只見一股清泉從高約30米的刀砍斧劈的懸崖傾瀉而下,晶瑩剔透,像一匹白綾從天幕垂下,瀑布聲如陣陣沉雷,借助水潭崖壁的回音,演奏出雄偉壯麗的樂章。白居易《琵琶行》中“銀瓶乍裂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莫過于這種景象了。水簾拍打著崖石散發出數以萬計的水珠,水珠又形成水霧,彌漫開來,如煙如幻,在初升陽光的照耀下形成五色斑斕的彩虹。水簾的常年沖擊,使瀑布底下形成一個約50平方米的水潭。潭水清澈透明,鞠一捧到嘴里,甜甜的、涼涼的。隨著水簾的跌落,水面形成一道道漣漪,水波輕輕地拍打著岸邊的水草、野花。一群群小土魚在水中怡然自得的游動著,好像在人多時故意顯擺舞姿似的。
瀑布從懸崖頂上的裂隙中飛流之下,傾瀉崖下深潭,形成水簾,散出一派迷離的銀光。瀑布如陣陣沉雷,借助水潭崖壁的回音,演奏出非凡雄偉的樂章,水霧彌漫,如煙如幻,其色其聲,使人陶醉。走進瀑邊,備感清涼透徹。遠觀瀑布掛入云端,而翻上溪頂,則又入一層天地;山遠林深,直通小青龍埡山頂,長達30余里,溪水終年不斷,源遠流長所致也。且溪間藤蔓密布,山楊柳橫穿其中,游人乘涼或友人幽會,更有一番樂趣。詩曰:冬掛水簾夏白花,終年飛騰絕壁中。十八丈高何足論, 心曠神怡樂無窮。
水潭的正前邊有一棵盆粗的老楊樹,大的枝椏已枯死多年,兩個小一些的樹枝卻長出了新葉。一位當地的老人講,“十八丈瀑布”原叫“石巴掌瀑布”,這棵樹叫巴掌樹。當你仔細看了看老樹,又看了看瀑布,突發奇想,說不定這棵樹和這瀑布就是一對戀人,老樹緊緊地守護著戀人,天天觀賞著戀人妙曼的舞姿,終于一天天生命垂危,但戀人又怎肯讓老樹先自己而去呢,又用甘甜的水珠滋潤著老樹長出了新枝。
如果你沒有機會到廬山,也就不能體會李白筆下“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那樣的磅礴氣勢。此刻, 站在十八丈瀑布前,凝神靜思,感受其色其聲,在使人陶醉的同時,更驚嘆于造物主的鬼斧神工了。來到瀑布右側前方的山腰上,這里修有一座土黃色琉璃瓦、朱紅色柱子的古典觀瀑亭。上亭回望,雖瀑布小了許多,但卻可以看見瀑布的整個面貌。此處是攝影和觀瀑再好不過的位置了。對照回望瀑布和仰望瀑布 “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兩種感覺,咀嚼著太平天國將領馮云山將唐宣宗李忱與香嚴閑禪師的聯句改成的《詠瀑布》:“穿天透地不辭勞,到底方知出處高。溪澗焉能留得住,終須大海作波濤。”的句子,便對瀑布意境的理解更加深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