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淺秋,秋意漸濃。一封來自大自然的邀請函,讓我走進了大巴山北麓,走進了森林王國——南宮山,共赴一場森林徒步盛宴,領略一段神奇的傳說。
207省道上,秋陽杲杲,秋韻流淌,秋色宜人。來到南大門,我們乘著中巴,在蜿蜒的公路上爬行。山間,溪水淙淙而下,清澈透亮。路邊,野花搖曳,競相綻放。稀疏的農舍,連片的藕田,層層的稻田,讓我又聞稻花香,感受到豐年的喜悅。下車,我們沿步道徒步,片片黃葉輕飛曼舞,“簌簌”飄零,叢叢野菊,暗香浮動,招蜂引蝶,熱鬧非凡。林中,古木參天,灌木叢生。深綠、墨綠、淺綠、鵝黃、絳紅.....這兒一片,那兒一堆,一縷縷,一道道,疊翠流金,色彩斑斕。其間,一叢叢金黃,一抹抹深紅,點綴當中,萬紫千紅,分外妖嬈。你看,那山勢崢嶸,山石突兀,怪石嶙峋,如刀削斧劈,搖搖欲墜,讓人生畏。那古樹,有的挺拔直上,有的虬枝盤曲,有的藤蔓纏繞,千姿百態,氣象萬千。融融秋陽透過樹梢,光影斑駁,一團團,一點點,在林中輕緩地流淌、跳躍,靜謐的林間有了些許溫暖。一陣秋風蕩漾,樹影婆娑,紅葉涌動,一股涼意夾雜著野菊的芳香沁入心脾,讓人頓覺神清氣爽。秋日的南宮山森林公園,一片幽靜,詩意一片,是一幅絢麗的畫卷。
密林中,我們踏著青石臺階一步一步前行,峰回路轉,不見盡頭。走著走著,抬頭,忽見一座廟宇屹立于懸崖峭壁之上,金碧輝煌,雄偉壯麗。這莫非就是南宮觀?細細瞧瞧,但見人影綽綽,但聞人聲嘈雜。想必這就是“弘一大師”肉身供奉之處吧?想到這,一股好奇心驅使我,三步并作兩步,恨不得飛奔而去。
然而,這南宮觀(又名觀音殿),近在咫尺,卻遙不可及。那木棧道,依山而建,或平緩,或陡峭,或寬闊,或狹窄,曲曲折折,迂回而上。棧道拐角處,我稍作歇息。憑欄仰望,俯視,上上下下,游人如織,擠滿了棧道。好不容易,攀到了山頂。一座觀景臺映入眼簾,它孤峰突起,凌空而建,甚是險峻。這時,山嵐隨風而起,一團團,一縷縷,在山間飄逸,升騰,奔涌。一會兒,霧鎖山林,白茫茫一片,有種“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味道。一會兒,云消霧散,奇峰羅列,有種“撥云見日”之感。這是大巴山特有的美,這是南宮山魅力所在,讓人嘆為觀止。在玻璃棧道,我漫步空中,一團團薄霧襲來,如履云端,似騰云駕霧,如閑庭信步。俯視腳下,斷崖絕壁,萬丈深淵,讓我膽戰心寒。遂小心翼翼,匆匆通過。其實,玻璃棧道上,不乏一些“膽小”之人,他們有的“大呼小叫”,有的“大驚失色”,有的“進退維谷”,一臉的尷尬,滿臉的窘相。一百多米的路程,擠滿了游客,有看點,有笑聲,還有恐慌與尖叫......
二郎坪南宮觀(觀音殿),香火裊裊,香客不斷。一撥又一撥的善男信女在大殿前,雙手合掌,敬香跪拜,祈求神靈保佑,祈福幸福安康。我想:面對這些虔誠的香客,“弘一大師”一定會顯靈的吧。然而,據史料記載,新發現的肉身并非“弘一大師”,而是法眾達鑒,姓劉,系四川保寧府通江縣人,生于1781年十月初七,卒于1820年七月初二。當然,這些這神奇的傳說,在民間口口相傳,可能無法考證,也許是一個千古之謎?墒,南宮山的神奇,神秘,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演繹新的內容,永遠根植于老百姓心中,成為一種美好愿望的寄托。
大殿下,一棵千年古櫟“披紅掛彩”,深深扎根于懸崖邊,引來了眾多游客的興趣。據說這棵參天大樹在死去十余年后,又奇跡般復活,樹身還長著十幾種小樹,被稱為“森林活化石”。這古樹,似乎有靈性,很有生命力,自然成了南宮山“一奇”,成了游人熱議的話題。樹下,大家指指點點,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這里,任憑你心兒自由馳騁,大膽想象,一切都是美麗的傳說。接著,我們又觀看了“飛拉達”攀巖運動。
南宮山“金頂”,一個神秘的境地,一個游客神往的地方。我仰望,但見三峰聳峙,山勢巍峨,高聳入云,形如筆架,故名“筆架山”。據說金頂海拔2267.4米,是高僧弘一大師圓寂之處。乍一看,那陡峭的石階,幾近垂直,懸掛于眼前,讓游人望而卻步。幽靜的密林深處,鳥語花香,相映成趣。我們一行人毅然決然去爬山探險,一探究竟。大伙拾級而上,手腳并用,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個個氣喘吁吁,終于爬到了最高處。其實,這里并沒有大伙心中想象的那么美,只不過是巴掌大的平地而已。站在金頂之上,我們“一覽眾山小”,一種豪邁之氣,英雄氣概油然而生。仰望,湛藍的天空,游走的白云,似乎觸手可及。眺望,大巴山,層巒疊嶂,遠山如黛。那靜靜的嵐河水,如一條玉帶纏繞山谷,潔白,明亮。我終于看到了最美的風景,找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視覺沖擊!我欣喜若狂,大呼:南宮山,你真美!這美,與生俱來,是大自然的真情回饋。她永遠屬于秦巴兒女,屬于熱愛自然的人們!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南宮山,因一段神奇的傳說,綺麗的風光,蜚聲天下。她是“云中凈土,世間桃源”,是一處天然、綠色、原生態景區。假日里,相約南宮山,親近自然,如醉如癡,流連忘返。因為,我發現了南宮山之美,她美得自然,美得實在,美得無與倫比!
(漢濱區五里鎮團結小學 鄭 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