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遠順
年過半百的彭華林,是筒車灣鎮龍王坪村的貧困戶,家庭主要致貧原因是本人文化素質低、沒技術,思想落后、沒有發展的意志動力。兩個姐姐已經出嫁了,在納入貧困戶之前,家里收入全靠自己在附近打零工和政府補貼,日過得緊巴巴的,常常是口袋里難掏百元錢。
俗話說“人窮志短、馬瘦毛長”,對于貧困戶來說,他的心理很脆弱。為此,筒車灣鎮在落實各項脫貧措施的時候十分注重對貧困戶的心理疏導,把扶貧先扶志納入扶貧重要工作,尋找脫貧措施,制定脫貧計劃,在充分尊重他自己想法意愿的基礎上,確立養蜂的脫貧致富的路子。 2018年他的父親去世后,他一度一蹶不振,覺得生活就只能是這樣了,2017年養的蜂也不好好管理了。幫扶人薛斌卻不斷的上門看望他,鼓勵他振奮精神、化悲痛為力量,改變現狀。慢慢的,周圍人都說他變了,變得勤奮了。在2017年的基礎上他將養蜂發展至26箱,保守估計收入2600元,栽培魔芋1畝。此外,他還當上了河道管理員,增加固定年收入5000元,加上農資的政策補貼3000元,預計今年他的收入將達到10000元左右?诖牧似饋,他的腰桿也挺起來了,家庭面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
今年他的住房得到修繕加固和美化,坐在亮堂堂的屋子里他已經沒有那種因為自己是貧困戶而感到自卑的感覺。
在回顧過去的歲月里,他這樣說道:不勤勞,再好的政策也沒用,政府能幫我到這樣已經感激不盡了,脫貧致富一靠政府的好政策,最主要還是要靠我們自己志氣和雙手!
如今我覺得日子越來越好,做啥都有奔頭,我要好好珍惜河道管理員工作,用盡職盡責工作來感謝共產黨的好政策,感謝新時期扶貧的好待遇,更感謝幫扶我的好責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