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飛翔
寒來暑往謂之年,轉眼又到了歲末。作為讀書人不能不想想自己這一年讀了哪些書,又有哪些收獲?于是關起門來,坐在電腦前敲打著鍵盤,將自己一年來的讀書生活予以盤點。
2018年,我讀的最重要的一本書當首推著名思想家、哲學家、臺灣學者韋政通先生的《中國思想史》。坦率地說,起初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是讀不下去的。讀了后頁忘前頁,思想太深奧了,什么也記不住。但是即便如此,我在生吞完全書后還是產生了一種撥云見日的感覺,幾千年的思想史居然在我的頭腦中漸漸地變得郎闊起來。與內地出版的思想史著作相比,這本書顯然要超出許多。原因在于韋先生有許多自己原創的思想,而不像一些學者是按照既定的結論,在那按部就班地表述。正如韋先生在該書《自序》中所寫的那樣:“一個學中國哲學的人,如沒有一部比較完整而有相當深度的思想史,就如旅行沒有導游手冊,不但難入寶山,且必事倍功半,意志薄弱一點的,往往成為學界的逃兵。”同樣,一個搞文史哲的讀書人,如果不讀一本思想史,無論如何也是說不過去的。讀《中國思想史》這本書使我產生了兩點閱讀體會:一是一個人一生必須要讀幾本真正有思想深度的書以作為生命與學問的底子;二是有些書必須要硬著頭皮去讀,即使是讀不下去也要堅持。
2018年,我讀的第二本好書是胡文輝先生的《現代學林點將錄》。該書材料之豐贍、論述之獨到、見解之深刻,讓我這個學問的門外漢既瞠目結舌又拍案叫絕。這是一本足以影響我寫作方向的書。我今年寫的許多隨筆都是受了這本書的影響。
《從王瑤到王元化》是我在圖書館借書時無意間發現的一本書,然而卻構成我今年最重要的閱讀之一。由夏中義、劉峰杰二先生合著的這本學術專著旨在思考和探索我國新時期的學術史。最近幾年我對學術史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購買并閱讀了這方面的大量書籍。所以,深知這本書的意義與價值。與以往的學術史著作不多,這本書關注的是新時期中國學術的發展歷程。作者以鳥瞰的方式對1978年以來二十多年間中國當代學術思潮的演變進行了認真的梳理。雖然是以個案的方式進行的,但其中卻不乏深刻的見解,值得一讀。
長期以來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人為什么要讀書,讀書的使命目的是什么?讀了丁東、謝泳、高增德、趙誠、智效民五位學者的對話錄《思想操練》一書,我茅塞頓開,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思想的操練。有時候讀一本書恰如打開了一扇思想之窗。但讀了《思想操練》一書不是開了一扇思想之窗,而是開了許多扇思想之窗!端枷氩倬殹芬粫畲蟮膬r值就在于它教給了我們一種思考問題的方法——懷疑。所謂“懷疑”,就是要獨立思考,不要輕易相信那些已成定論卻又不合邏輯、不近情理、不重事實的事情。讀了這本書你就會明白思想對于一個人是多么的重要。
除了以上提到的這幾本書外,2018年我還閱讀了岳南的《從蔡元培到胡適:中研院那些人和事》、潘光哲的《何妨是書生:一個現代學術社群的故事》、閆潤魚的《自由主義與近代中國》、許紀霖的《讀書人站起來》以及錢理群的《我的精神自傳》等書。
回顧一年來的讀書生活,正如古人說的那樣“學然后知不足”,感覺自己要讀的書,要補的課真是太多了,然而能靜下心來讀書的時間卻是越來越少了。于是惶恐之余便有一種強烈的歲月的流逝以及生命的空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