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進
世界讀書日快到了,學校要求每位學生讀一本書,校圖書室、多媒體教室,也因此全天開放,學生隨時可以去圖書室讀紙質書,也可以到多媒體教室讀電子書。
課余時間,看到同學們靜靜地品經典,悟名著時,不由得想起自己兒時讀書的情景。那時上學,除了老師發的幾本薄教科書外,平日連紙片都很少見,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課外書。
教科書上那幾篇課文,早已滾瓜爛熟,隨著識字量的增長,就突然特想看看高年級教科書。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借來鄰居家大哥哥大姐姐的教科書。教科書上的文字,對有的人來說,是枯燥乏味的,但對于我,每個文字都像小精靈,他們經過不同的排兵布陣,演奏出各種優美的旋律。沒多久,哥哥姐姐們教科書,被我囫圇吞棗看完了,等到了哥哥姐姐的年級,背誦成了我的絕活,常被老師夸,我心里,偷著樂。
記不清某天下午,小伙伴“凡”拿出一本連環畫讓我看。當看到那些配著惟妙惟肖圖畫的文字書時,我愛不釋手。羨慕地問他:“這書哪來的?”
他說:“我爸做炮仗的。”
“家里有多少?”
“有好多。”
我想起來了,他家開有炮仗鋪,每到農閑,他父親就走街串巷收舊書,待過年做炮仗桶用,其中,不免收到一些閱讀性極強的課外書。
禁不住連環畫的誘惑,我和他約定,每借我一本連環畫看一天,我就買一顆水果糖答謝他。那時,我也沒有零用錢,不過,我有辦法,第二天一大早,乘父母還在熟睡,偷摸到雞窩旁,悄無聲息順走一枚母親用來換鹽巴的雞蛋,小賣部換了水果糖,和“凡”達成交易。
就這樣,在那一兩年的時間里,我把《楊家將》《岳飛傳》《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古典名著連環畫全翻閱完了。只不過,可害苦了那只大母雞,差點因“吃得多,沒下幾個蛋”被母親燉了。如今想來,當年的連環畫,開啟了我閱讀之門,為我種下了閱讀的種子。
到了五六年級,連環畫已滿足不了我的閱讀欲,“凡”家里的課外書,早被我換得所剩無幾了。我也從初小到了中心校,中心校有圖書室,但很少對學生開放。
管圖書的是一位老教師,學校旁邊有他一塊菜地,種有時令蔬菜。每當他在田間勞作,我就主動和他套近乎,幫他拔草、捉蟲、澆菜,干些力所能及的農活兒。老教師似乎看出我的心思,笑著說:“去選一本,記得按時歸還。”我心里,那個樂。
書到手,就爭分奪秒地看,吃飯看,走路看,煤油燈前看,被窩里打手電看。書中無關痛癢,拖泥帶水的,一目數行跳躍著看,情節曲折,扣人心弦的,反復細讀認認真真地看,只讀得月牙西沉,星兒隱沒,還浸在故事里合不上眼。
記得有一次,正上數學自習,我快速把作業寫起,忍不住就在課桌下翻看剛借的《平凡的世界》,讀得正酣,以至于數學老師走到我課桌前,我絲毫沒有覺察。等我潛意識地抬起頭,天呀!數學老師正一臉威嚴地看著我。在眾目睽睽之下,我面紅耳赤哆嗦地站起來,把數學作業遞給了數學老師。數學老師看了看,說:“愛讀書,是好事,但要以學業為重。”平日里對不守紀律“零容忍”的數學老師,那天竟沒批評我。自此,我再也沒在課堂上看過課外書。
再后來,外地求學,書浩如煙海,我自然也成了圖書館常客。工作后,讀書條件、閱讀方式發生翻天覆地變化,古今中外紙質書、電子書應有盡有,童年那段讀書時光,仍是我最美的記憶,當初種下的閱讀種子,已經在內心里生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