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斌
“山不過來,我就過去,山下的世界因為山的高度而意趣悠遠。”這是出自作家王飛先生散文集《山邊記》的哲理佳句,耐人尋味。
這不僅彰顯出秦嶺山脈終南山的傳奇風骨與雄偉的氣魄,蘊藏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以及人生奧妙的真理,還飽含著與時俱進、生活樂觀與積極向上的拼搏精神,也象征著我們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歷經風霜雨雪、飽受苦難和磨難之后,毅然橫亙在大地與蒼穹上那種堅忍不拔不屈不撓的英勇精神,又寓意著祖國壯美的河山召喚我們向前進,去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讀至此處時頓悟:哲思的語言和文字恰如燈塔,時刻指引著行駛在腦海的往來船只。而這部《山邊記》常伴左右,常讀常新,常啟我明思,點亮我心燈;它就像是屹立在逶迤蒼莽書山中的一峰,攀爬至頂極目遠眺,“山高我為峰”,我跟著便有了新視野新境界新格局;更恰似是我們蕓蕓眾生攀登人類進步的一階階梯,階梯相連方可又上一層樓,方有新收獲新感悟新智慧。
山不來看我,我就來看山。兩年前,我尚在素有“秦巴明珠”美譽的安康市工作,閑暇之余覓處青山或幽谷,捧著《山邊記》品讀。行走在王飛賢弟靈動的文字間,一起徜徉在山里山外的世界。
“夫南山,天下之阻也”,這是《漢書》對秦嶺所述,秦嶺因地處關中之南,綿亙三秦腹地,從古時起便稱南山,表達人們對秦嶺山的敬畏,我認為這是對南山廣義概念上的詮釋。而巴山位于秦嶺之南,為陜川兩省的界山,雖不及秦嶺巍峨高聳,卻有俊秀靈秀之美。
秦嶺與巴山相會,北國雄渾與南國秀美在此交融,秦巴交融之處,人愈杰地愈靈更加鐘靈毓秀。
一番輾轉,查詢古籍我方知,“山不見我,我自見山”,源于“遠山不見我,而我見遠山”這句古詩,今人將其外延和引申,便有了更深層次的內涵。
“筠庵偶坐處,適當樹闕間。遠山不見我,而我見遠山。”
這句膾炙人口令人深思的詩句出自詩作《午憩筠庵》,代表著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楊萬里老先生的大智慧,其意境深遠格局高遠思想深刻,既可描繪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又能表達對天地山川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更是一種積極樂觀敢于拼搏的人生寫照,啟迪著人們,即使面對困難和挑戰,絕不氣餒,也要保持主動進取的精神。
“山不過來,我就過去,山下的世界因為山的高度而意趣悠遠。”也許作家王飛先生本人也得益于此話的啟發,讓其在以秦嶺終南山段為底色的散文著作《山邊記》恣意馳騁,作品便具有了多維度、多視角、多境界的解讀。
反復拜讀《山邊記》,個人愚見,作家王飛用新聞紀實的筆觸,自我肩負記錄時代的重任,運用大散文的觀點,真實記錄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保護南山保護大秦嶺波瀾壯闊的生活畫卷,潤物細無聲般地發出了振聾發聵且深層次的吶喊。
敬畏山水、保護大自然,巧妙地運用新聞紀實、攝影學和歷史人文學、電影學等多角度視角,準確、生動、客觀、公正等描述終南山山里山外和山邊下的風貌,刻畫出不屈不撓依然雄偉挺拔的南山大秦嶺和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的風骨和傳奇,同時,對城市發展與保護環境的深度理性思考,新時代大發展中對生態文明的深層智性思考。
山不見我,我就來見山。反復品讀《山邊記》,我想,王飛想表達的還遠遠不止是這些,就人生而言,高山恰如困難,只要追夢的步伐不停歇,就會“車到山前必有路”,我想,一個人如此,一個民族如此,一個國家也是如此;“高山仰止”,南山也象征著遠大理想和宏偉目標甚至美好的藍圖與未來,吸引著我們去探索、去感知、去奮斗,也代表著對世間美好希冀與真實奮斗的寫照。
反復耕讀在《山邊記》文字的田壟間,我發現王飛先生字里行間的沃土里最深層的內涵:南山既是我們賡續綿延數千年中華文明的象征,更是我們中華民族數千年來挺起的脊梁。
如今,我回想昔日曾靜坐秦巴山水間誦讀《山邊記》的樣子,那棵高大挺拔的香樟樹是那么的郁郁蔥蔥,王飛的文字和秦巴山水一樣已悄然融入了我的血液和骨子里,難道這不正是來自《山邊記》的風骨?不正是秦嶺和巴山的精神所在?
讀著這部散文著作《山邊記》,我心海澎湃感慨諸多,點滴之間隨筆記下的文字已逾萬字。2024年甲辰龍年春節前,我已走出秦巴山深處,和王飛一起工作生活在南山下的唐長安城現代的大都市西安城里。
也許對秦巴山的情有獨鐘和對南山有相同的情愫吧;或許是對王飛靈動文字和深邃思想的共鳴;抑或是王飛在前不久因此部著作剛剛榮獲了全省第六屆青年文學家散文類桂冠;或者是冥冥之間他諸多文字凝結成的作品鑄就的靈魂,仿佛一個神奇的精靈,召喚著我一次又一次走進《山邊記》,走進《山邊記》更廣闊更深邃的世界里……
數十日來,一旦可閑,我便再拾《山邊記》重讀,再讀便有新收獲,重讀會有不同的感觸。
“我問青山何時老,青山語我幾日閑。”倏忽間,我想起自己兩年前周末尚在秦巴山幽谷處讀書的情景,環顧青山翠谷曾發出如古人般的感慨。
“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而那時,手捧王飛《山邊記》,與他文字的靈魂在對話,我便也有了醍醐灌頂般的頓悟,沐浴在王飛賢弟那深度廣度溫度和靈秀的文字里,我似乎經受了一場“醍醐灌頂”般的洗禮。
如今,身處大都市,我依然在讀《山邊記》,借助他的文字力量,愚笨的我似乎也平添了些許明亮的智慧。因為,“山不見我,我自去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