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珮瑤
“當祖國召喚時,他們說‘我愿意’;當需要放棄個人利益時,他們說‘沒關系’。”《國之脊梁——中國院士的科學人生百年》一書晨鐘暮鼓般敲擊著讀者的靈魂,將院士們甘于奉獻、默默付出的偉大精神傳至人們心間。
《國之脊梁》由中國科學院學部主編,精選了40位在不同學科領域取得突出貢獻的中國院士。書中的科學家涵蓋了物理學、數學、醫學、工程學等多個領域,如李四光、錢學森、袁隆平等。他們在地質、航天、農業等關鍵領域取得了重大科技成果,這些成就不僅推動了中國的科技發展,也極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回溯這些院士的人生軌跡,令人動容,催人奮進。李四光,那個曾經貧困得連多買一張報名表都舍不得的少年,心中埋藏著深厚的家國情懷。他自改姓名為“李四光”,不是靈機一動的產物,是他矢志“光耀四方”的承諾。錢學森、郭永懷等一批愛國科學家,他們放棄了國外優越的條件,毅然回國,為祖國的科技事業夙夜匪懈。袁隆平用一粒稻種改變了中國乃至世界的糧食安全格局,郭永懷則用生命護送國家的核武數據,甘于犧牲,不計個人得失。這些科學家們,正如書中所描繪的那樣,他們是“民族的脊梁”,撐起了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值得注意的是,該書不是簡單地講述人物故事,通過深入挖掘這些人物的精神世界,向我們展示了科學家的心路歷程和他們的精神風骨。這些科學家所展現的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等精神,也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民族氣質的體現。這其中尤為動人的是郭永懷的故事。在一次極其危險的任務中,郭永懷在飛機即將墜毀的那一刻,仍然死死抱住裝有重要科研數據的文件袋,最終與數據一同被發現。
書中記述了眾多科學家的故事。他們在各自領域中的卓越貢獻讓人欽佩,更令人動容的是他們面對艱難困苦時的決心與使命感。林巧稚,一位被稱為“萬嬰之母”的醫學家,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無數母親和嬰兒的生命。錢學森,為了讓祖國的國防更強大,甘愿埋首科研幾十年,不為名利所動。書中的每一位科學家都是一座燈塔,照亮了后人的前行之路。中國的科學家們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正是因為他們始終將祖國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在國家最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挺身而出,舍棄個人安逸,不畏艱難險阻,推動了中國的科技進步和民族復興。他們的奮斗,是一部中國百年崛起的壯麗史詩。
在這個時代,許多人逐漸淡忘了那些潛心科研、默默奉獻的科學家們。而《國之脊梁》用翔實的史料和動人的敘述,讓這些已經漸漸遠去的歷史片段重新浮現在我們眼前。這不僅是一部關于中國科學家百年奮斗史的書,更是一部精神上的指南,告訴我們在追求夢想的路上,應該如何去堅守自己的信念,如何面對前路的艱險。
《國之脊梁》是一部充滿力量和感動的作品。它不僅讓我們見證了中國科技事業的輝煌成就,更讓我們感受到一代又一代科學家們無怨無悔、矢志報國的偉大精神。這樣的書籍,是對中華民族奮斗歷史的真實寫照,也是一盞指引當代年輕人前行的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