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旬利
最早知道鴉河,源于一個電視廣告:八仙云霧茶,處于鴉河上游……以后每次去鴉河,腦海里總是會出現20世紀90年代初,有線電視里那位松鴉鄉黨委書記操著濃濃的八仙口音,為八仙鴉河茶葉做廣告的畫面;蛟S,這是我個人記憶當中,一個地方領導,最早為自己的家鄉產品代言的人了吧!
多少年后,八仙云霧茶早已名揚大江南北,而鴉河,自然也成了所有愛上八仙云霧茶,和八仙云霧茶有聯系的茶人知曉的知名原產地域。他們也慢慢地明白,平利最好的茶葉在八仙,八仙最好的茶葉在鴉河,鴉河最好的茶在云端,在云霧深處……
巴山屋脊和嵐河發源地八仙鎮,本是奇峰競立,層巒疊嶂,溪流縱橫,飛瀑競秀。在嵐河上游,有無數發源于巴山屋脊正陽大草原、神河源、黃安壩等高山草甸的河流,南北向橫切注入西北至東南向嵐河,如八仙河、四季河、滔河、鴉河、金雞河等等,鴉河便是其中的一條。
“一進鴉河九道山,鳳凰展翅在高山。”三十里的鴉河兩山夾一溪,九道關山自東西向對峙,像河谷逶迤相奔,形成了九道關口,造就了跌宕起伏的奇秀風光。舊有詩人曰:“將軍擂鼓入云峰,百步仙梯尚有蹤,大小獅凸環太極,象鼻門牙鎖雙龍。”將鴉河的地形地貌、人文歷史、神話傳說串聯,形象精妙的描寫了出來。
從鴉河匯入嵐河交匯處一路溯源而上,鴉河口、江西街、號房、靛坪四個村依次相連。一河清溪,兩岸人家。村居掩映,小橋流水,美不勝收。鴉河時而平緩,時而湍急,依山地勢蜿蜒,不停地變換著姿態,儀態萬千。從號房往上,鴉河就藏在山石之中,云霧之懷,時隱時現,多了些許層層疊疊的神秘。這里有摩崖石刻留存和鹽道遺跡。整個溪流幾乎被綿延不斷的,跌宕起伏的,大大小小的瀑布所串接。五步一蕩水,十步一潭水,百步一瀑布。最有名的是翹翹水,鴉河水在這里從五米左右的石崖飛躍而下,落入一塊凹下的臼形石底,又從低處拋出,猶如蹺蹺板,畫出了一道M型的水線。傳說,呂洞賓和韓仙子二人每每斗酒后,就到這兒來喝茶解酒,他們把喝淡了的茶水,倒在了石崖下,久而久之便將石巖沖出了石臼,形成了這一道天然的噴泉,鴉河,實在是一條完美地天然地待開發的風景帶。
一路的風光美景,目不暇接。慢慢你會發現,村居、莊稼、菜蔬之外,鴉河的主角當仁不讓的是茶葉。先是河兩岸,并不寬大的田地是茶;兩山之上那些并不險峻的坡梁溝岔是茶;到了號房一帶,有一壩丘陵,皆是茶;再走,到了靛坪,茶似乎就少了,不連貫了,茶園是在兩山上有泥土的坡面上開采種植出來的,像是補丁,而在山巔之上,隱隱約約,仍是茶園,若是晴天,是可以看到的。寸土寸金的鴉河山溝,鴉河人,除了房前屋后的菜畦,幾乎把所有的土地,都種植成茶園,茶已經是鴉河人的業和根了。
只是這茶,并非一直都是有的,明清時期,從湖廣、閩粵移民而來的鴉河人,至今還保留著老家的生活習俗,一個江西街,完整的留下了移民的信息。居鴉河上游來自湖南的張氏家族,忘不了故鄉的茶香,引來茶種種植,竟然成功了,于是這崇山峻嶺之中的鴉河,就有了茶,聽年紀大一點老人說,20世紀50年代,鴉河垴磨子溝一帶,還有碗口粗的茶樹呢!只是這茶葉金貴得很,只在逢年過節,招待貴客、稀客,才肯拿出來。為了填飽肚子,鴉河人開墾出來的土地,都是一季洋芋,一季包谷的。
說起茶葉,鴉河人總會念及到幾個人。先是鄭華運,這位從部隊服役回來擔任村支部書記號房村人,見到家鄉依然十分貧窮,就不停地琢磨著如何使家鄉脫貧致富。70年代初期,通過扎實細致的調研,四處考察,最后確定,鴉河可以種茶葉。于是他也從湖南引進茶種,很快試制成功,并在號房張家坡建立起了300多畝茶園,隨后又建立起了一個村級茶廠。他的成功,得到了原松鴉鄉的認可和贊譽并在全鄉大力推廣,于是,鴉河兩山建立起來萬畝茶園。“有了梧桐樹,招來金鳳凰。”80年代初期,鴉河來了一位精瘦,精干的中年人,他帶著一伙農校的學生,不聲不響地在這兒住下,和鄉親們一塊兒吃,一塊兒住,一塊兒上山,一塊兒炒茶,一塊兒品茶。誰曾想,幾個月后,他和學生們研制出了八仙云霧茶,一鳴驚人。1988年,獲得了陜西省優質產品;1990年獲得西部名優茶陸羽杯。1991年獲得了全國十大保健產品金獎。那個時代金獎,是硬邦邦的,沒有一絲一毫的水分。而這位茶專家就是平利縣的茶葉技術推廣站站長劉成浩,而他為一生都為了茶葉嘔心瀝血,積勞成疾,八仙云霧茶是他最燦爛地綻放,兩年后,便一病不起,提前退休。
鴉河人從此享受著八仙云霧茶,帶來的小康生活,很長一段時間內,那塊茶園,那個茶廠,仍然被鄉親們守護著,并延續和發展到1000多畝。有次,我見到了茶園、茶廠還是村集體經營時最后一任場長朱德峰,老人已經70多歲了,談起那個年月的事,就滔滔不絕。如今這茶場,已經過多次改制,多次流轉,到了年輕的晚輩手中?伤廊淮邙f河,待在自己的小院里,他的兒女,都小有成就,住在大城市里,多次接他去享福,他借口經管著上十畝茶園,就是不去。熟知他的人,都知他的心事:他還掛牽著和華運、成浩等一塊兒付出的青春歲月的茶場茶廠啊!老漢是舍不得鴉河這一川茶香呀!
與此同時,靛坪的吳祥義,鴉河口、江西街的能人志士,紛紛發展各自村的茶葉,形成了八仙云霧茶的大合唱。連鄉上的黨委書記在縣上剛興起不久的有線電視,也為八仙云霧茶代言,一時間,云霧茶聲名鵲起,享譽茶飲界。
在鴉河,我還聽到這樣一個故事:供銷社改制后留守人員羅顯春,轉型茶葉營銷。當他自己開辦了八仙云霧茶葉有限公司后,去注冊八仙云霧茶時,卻發現湖北一家公司已經注冊了這一商標,頓時,仿佛受到了當頭一擊,感到天都要塌了下來,等他冷靜后,不動聲色的打聽、了解,終于弄清楚了這家公司沒有實際運用。按照政策,在規定的年限里,沒有使用,到了期限以后,可以搶注。因此,他便耐心地等待了兩年,在第一時間內,搶注了八仙云霧茶商標。至此,八仙云霧茶,才真正屬于八仙鎮,屬于鴉河。
無獨有偶,2016年,號房村的朱林燕,接過了村上的茶園茶廠,組建了號房茶葉有限公司,走南闖北的她,運用了當代茶人的理念,把這兒打造成了種植、加工、銷售、民宿、吃住、文旅融合的茶體驗流水線。稍微安頓下來,她就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收集鴉河號房茶葉所有的相關資料上,她那股勁,猶如流著的鴉河水,沒有黑夜,不知疲倦。終于,她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硬是找到了近40年前八仙云霧茶獲得全國十大保健產品金獎的獎杯。
在號房茶葉有限公司茶葉展覽廳中,你可以看到八仙云霧茶一路走來的歷程,可以了解到八仙云霧茶制作的全過程;可以見到那滿墻滿柜的獎杯和證書;更難能可貴的是她給八仙云霧茶那些功臣留下了足夠的位置,留下了珍貴的照片資料,讓來鴉河的人,都能在這兒住下來,喝鴉河香茶,吃鴉河美食,賞鴉河美景,讓他們流連忘返,舍不得離開。
見到朱林燕的人,莫不被這位嬌小俊俏、思維敏捷,口齒伶俐的創業者所感染,會記住她對鴉河號房茶廠、茶園那份承諾,會感受到她對茶葉的那份無限的熱愛,對號房八仙云霧茶充滿著那份熱情和信心,會記住她的風采。
而印在我腦海中朱林燕,是第一次見到她的時候,恰逢她找回了那個金杯,她站在院子里給我們介紹尋找的經過,而懷里抱著那個金杯,一直不放手,生怕別人從她懷里拿走。那神態永遠定格我的記憶中。
其實,朱林燕還有一個秘密,所有關于八仙云霧茶的獎杯、證書、報刊、資料,她幾乎全部都搜羅了回來。而展廳里,大多數都是復印、復制品,只有重大活動和貴賓來參觀時,才肯拿出來展出。而客人們一走,她又很快地收藏起來。八仙云霧茶,已然成了她的魂,和生命緊緊相連。
院凈、室潔、家和,人淳、村美,隨便走進鴉河一戶人家,主人都會泡上一杯上好的八仙云霧茶,客人們也不客氣,見茶如友。片片綠茶和清澈的鴉河水相融,慢慢地舒展開來,把身心和靈魂完全的釋放。一看、一聞、一品,八仙云霧茶的精魂就貫通了所有的血脈經絡。在茶中,可見一山青翠;在茶中,可見裊裊云霧;在茶中;可見高山流水;在茶中,可見四季歲月。一杯一杯,水添下去,四道、五道甚至六道,據茶的清香持久,便可分辨出純正高低上下,主人們的臉上,會露出自豪,甚至得意的微笑來?腿藗儺斎恢溃呐菀陨,還是清香如故,肯定是鴉河茶了,若再多出的一、二泡,甚至能分辨出鴉河不同小地名的茶園和誰家制作的茶了,于是,鴉河的風土人情,都在這千家萬戶之中了,家家有茶園,家家皆制茶,家家皆民宿。
春天,鴉河人遵循著傳統,無論多遠,無論手頭上事多么重要,他們都要放下,都要從天南地北趕回來,大大小小的數十家茶葉加工場戶,同時收茶、制茶、售茶,整個鴉河彌漫著茶的氣息。有些老茶戶,還不用機器,專門用手工制作自家喝的一年的茶。鄉親們借著這機會,走村串戶,享受著茶的時光和茶的沉醉;夏日,鴉河人在河邊的麻柳樹下呷茶消暑;冬季,鴉河人圍爐煮茶,交流著一年四季的喜怒哀樂,鄉情和鄉愁 。鴉河人,以茶為生,種茶、采茶、制茶、品茶、售茶……如今鴉河人又把夏秋茶,作增收增效一條新的路徑。一年四季,整個鴉河彌漫著茶香。因茶而名,因茶興業,因茶致富,一個風景綺麗,茶旅融合完美一體,蘊藏茶鄉神韻鴉河已然成型。
“八仙云霧茶,處于鴉河上游……”那持久和遙遠的,純正的八仙鴉河鄉音一直在茶鄉飄揚回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