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
■ 郭 健
最近熱播的《獨孤天下》讓獨孤家族迅速走紅,很多人對這個家族的出身充滿極大的興趣,紛紛考究獨孤家族的歷史,答案眾說紛紜,但是要說獨孤家族跟陜西安康有極大的關系,你們信嗎?
其實在陜西安康旬陽縣曾出土過一件國家一級文物,那就是獨孤信印。1981年深秋旬陽少年宋青在縣城東壇玩耍時,偶然拾到“獨孤信印”,并無償上交國家。這枚煤精石印呈十八面體,高4.5厘米,寬4.3厘米,十四面刻有文字,文字有“臣信上疏”、“臣信上章”、“令”、“密”、“大司馬印”等。這枚印章的出現,將旬陽的名字與這件國之重器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面對獨孤家族的神秘和獨孤信印的華美,這個顯赫一時的大家族和安康到底有什么關系,這枚印章又是怎么遺落安康的呢?
首先我們要考證的是獨孤家族到底從哪里來?據《北書》記載,獨孤信生于公元502年,也就是北魏景明三年,原名獨孤如愿,字期彌頭,鮮卑族,今山西大同人。可以確定的說,獨孤信是北方人,和位于秦嶺以南的安康還沒有半毛錢的關系?赡芎芏嗳藭R,那你說這些有啥用嘛。別急,馬上就會為你分析到,那時候正好是南北朝時期,而獨孤家族所在的北魏當時很強大,獨孤信祖父一代開始入朝為官,從山西大同前往內蒙武川鎮守,并在此安家,獨孤家族也開始在這里發展為“門閥”。
獨孤信在18歲的時候,與賀拔度等人一起斬殺了衛可孤,因此而知名。因為北部邊境喪亂,獨孤信逃避到中山,成為葛榮的部下。公元528年,獨孤信26歲,北魏名將爾朱榮擊敗葛榮,任命獨孤信為別將。后來北魏宗室權臣元灝進入洛陽,爾朱榮又任命獨孤信為前鋒,和元顥的黨羽在黃河北面作戰,打敗元顥黨羽。任安南將軍,被賜爵為爰德縣侯,從此獨孤信走進高級官員行列。
公元530年的10月,爾朱家族擁立北魏宗室扶風王元怡次子元曄為帝,年號建明,成為爾朱氏手中的傀儡。獨孤信也被爾朱氏派往今南陽新野縣鎮守,當時南陽都屬于九州之一的荊州,不久后獨孤信又升任荊州防城大都督,兼任南鄉郡守。
重點來了,南鄉到底是哪里呢?因為在現在的中國地理上,對這個縣的記載極少,通過翻閱資料,發現在古時成為南鄉的縣份竟達10多個,但是有兩個縣跟南陽新野靠近,那就是今天的河南淅川縣南部和陜西漢中的西鄉縣。但是西鄉縣在三國時代已經改為西鄉,那在北魏時代唯一可能的就是淅川縣南部這一范圍。而且獨孤信長期扎營于此,后來形成小規模的城市也未可知。
隨著范圍進一步縮小,我們也能看出旬陽這枚獨孤信印的大致來歷。大家都知道,古代的印章就是身份的象征,官方對印章的管理也非常的嚴格,獨孤信印這枚印章取材珍貴,做工精細,絕對是獨孤信的貼身之物無疑,普通老百姓是不可能仿造的。既然是獨孤信的貼身之物,加之古代印章管理的又這樣嚴格,唯一的解釋就是獨孤信曾從安康旬陽經過。按照地理位置來說,淅川離旬陽不遠,也可以推定當時的旬陽也許是在南鄉縣管轄范圍內。自秦始皇統一中國以來,實行的郡縣制,將天下分為九州,位于漢水中下游的旬陽被劃為荊州管轄范圍也不足為奇。
南北朝時期是個很混亂的王朝,雖然皇帝始終是拓跋氏宗親擔任,但是相互間戰亂不斷,獨孤信確切的來說也是個軍閥,加上他子嗣眾多,勢力不斷壯大,在各路軍閥間左右逢源,加上不斷的聯姻,獨孤家族能夠在腥風血雨的戰亂中存活壯大。后來北魏孝文帝元宏之孫元寶炬在宇文家族奉立下登上皇位,并改朝換代,定都長安,史稱西魏,而元寶炬也成為西魏第一代皇帝,獨孤信也乘此機會投奔了元寶炬,和宇文家族共同輔佐西魏王朝。而元寶炬和獨孤信還有私交,那就是獨孤信管轄的地域曾是元寶炬的封地,那時候元寶炬敕封為南陽王。獨孤信加入西魏集團后,很受元寶炬的賞識,并迅速升任大司馬。為了建立和宇文家族的關系,獨孤信將自己的大女兒嫁給宇文泰庶出長子宇文毓。
公元540年,西魏死敵高歡部將侯景侵犯荊州,宇文泰命令獨孤信與李弼從武關出兵。侯景撤軍后,任命獨孤信為大使,撫慰三荊。因為政治上的考慮,宇文泰怕獨孤信再守荊州會做大對自己不利,于是假借皇帝之名命獨孤信任隴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也就是管理今天的甘肅天水至寶雞、漢中一帶。獨孤信在荊州根基深厚,家財眾多,如果走山道需經過長安,當時的情形對獨孤信十分不利,因此只有走水路至漢中,取陳倉古道去往秦州,這樣也可繞過長安不受宇文家族的滋擾。
船到旬陽后,獨孤信被這里的天然景致所吸引,他看到陰魚島和陽魚島首尾相逐,對稱互抱,惟妙惟肖,不覺詩興大發,即興賦詩一首,準備蓋印時,誰知一不小心失手將印章落入水中,瞬間那枚印章已不見了蹤影,為此獨孤信不免悶悶不樂,但又急于趕路,也只能不了了之。這枚印章在自然不斷的沖刷下幾經兜轉,千年之后,終于在安康旬陽縣城重現人間。
當然,這段丟失印章的情節只是我個人的猜想,真相依舊是一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