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認自己的無知。
對紫陽的了解是從茶葉開始的,后來又聽說那里的民居多為石板房,再后來又知道紫陽的山歌很好聽。于是,紫陽于我的印象,除了山還是山。直到那天,一腳站在了紫陽的地界上,才知道,那里除了山,還有水。而且,竟然是漢水,以至于我認認真真但滿是狐疑地反復叮問同行的朋友:這是漢江嗎?翻查地圖,才發現,原來漢水特意為紫陽拐了一個彎,原來紫陽與我同飲一江水。
我們常常會在不經意的游走中印證一些說辭。比如,到了紫陽,你會更深地體會到“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含義。紫陽,是真正得到了漢水滋潤的小城。
與大多數地處秦巴山區的城鎮一樣,紫陽多山,且多大山?墒巧缴弦捕鄻,山下是流水。于是即便算是討巧吧,此時路過這里人,想得出來的一個詞兒也只有“山清水秀”了。
文人雅士說到茶,關注更多的是泡茶抑或品茶的過程,頗似品人生,急不得。其實,茶生來就只能是慢性子,一道好茶,從采摘、殺青、揉捻、干燥,沒有哪一個環節是可以毛糙糙完成的。說不清是茶的特性影響了做茶的人,還是人的性情適合做茶,反正,紫陽是出產好茶的地方。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尋訪古意成了旅游創意的噱頭之一。于是,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出現一個又一個“夢里老家”,一座又一座“魅力古鎮”,于是,麗江火了,周莊火了、鳳凰火了,平遙也火了……只是去過之后,才發現,那些地方,古的是亭臺樓閣,不古的是人心。
不經意間,在紫陽回到了過去。
朋友帶我們吃早點,穿過縣城一條主街道,進了農貿市場,來到一家專營早點的鋪面。站在門外半天進不去,里面人太多,趁前面的食客吃完離座,我們一行八九個人,趕快各自插空坐下。吃的端上來:干的是蒸餃——透過薄薄的餃皮兒看得見里面的餡兒;稀的是“甜漿子”和“漿巴”。鋪面不大,食客是前客讓后客——以很快的頻率交替著,而那個叫李狗子的店東家一邊麻利而有條不紊地迎來送往,一邊給等在一旁的、暫時沒地兒可坐的人,說著抱歉的話“不好意思啊,人太多了啊”,帶著川味的紫陽話,語速不快,音量不高,一副不急不躁的樣子,讓人心里很踏實。怪不得朋友說,她每次回來都要專門到這里來吃早點。
菜市場不大,擁擠卻不雜亂。有意思的是,但凡能綁扎的菜都被賣菜人扎成一小把一小把的,整整齊齊地放在筐子里,讓人想到他們不是在匆忙的做生意,而是在慢悠悠的精細地過日子。
這份精細,不止是在那捆扎整齊的菜蔬上,還在“蒸盆子”里那一個個的雞蛋餃子上,也在那薄薄的“漿巴餅”里,還在外焦里嫩的“油層”上,甚至在那苫蓋在老屋屋頂的石板上,因為這些都是急不來的啊。
身處這樣的氛圍,站在被水環繞的小城,無需刻意找尋古意,你會不由自主地感覺好像回到了過去,回到了舊時光。
也就在這個時候,我方了悟,紫陽這座山城為何能在本市九縣一區里迅速崛起并廣有影響;蛟S,這里才是一方真正被水潤澤過的土地。
想起了老聃的那段話:上善若水。……心善淵,與善仁,……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世界上最柔軟的東西莫過于水,然而它卻能穿透堅硬的磐石。如若人能像水一樣,既能始終保持自己的清明寧靜,又懂得把握時機,發揮特長,便可“夫唯不爭,故無尤”了。
站在紫陽廣場,憑江遠眺,視線被緩緩東去的江水拉得好長好長。
我認定,漢水是特意為紫陽拐了一個彎兒。
紫陽,也沒有辜負漢水這份特別的眷顧。
段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