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志林
如果說一座古寺能給人們帶來精神上的慰藉,聆聽苦楚和愿望,記錄鄉情和鄉音,那么一段段殘損不堪的古城墻,無疑是歷史的見證者。寧陜的老縣城有一段段連綿起伏的古城墻,在荒涼了幾個世紀后依然風骨猶存,默然肅立在210的國道邊,成為世人眼中一道別樣而永久的風景。抖落歷史的塵埃,翻開塵封冷寂的書卷,那殘存的城墻見證了一場鮮為人知的歷史。
地處秦嶺之中的寧陜,山高地少,林密人稀,縣城位于兩條河流交匯處,這里曾經是陜西三個駐軍重鎮之一。縣城雖然狹小,卻有著厚重深遠的歷史文化,新子午道穿行而過,商旅連綿不絕,駝鈴和馬蹄聲曾響逾千年。
寧陜占據四川漢中通往陜西重要位置,地勢險要,有著拱衛西京長安的作用。乾隆年間,陜西巡撫畢沅奏請朝廷設立五郎廳用來治理秦嶺山間。嘉慶五年,朝廷設置寧陜鎮(軍事機構),一度駐軍超過一萬余人,管轄子午、華陽、黑河等警備關卡。經過額勒登保、德楞泰二位將軍的勘察修繕,寧陜鎮兵營城防日益完備,境內民生安定,二人先后回到京城復命。
當初額勒登保曾認為秦嶺腹地糧食價格昂貴,每月在軍餉之外每月給士兵發生活補助銀五錢,等三年后減至四錢。嘉慶十年六月,正當三年減少補助的時候,陜西布政朱勛以沒有收到朝廷公文為由,連四錢的生活補助也停發了,同時借包谷兩千石充當三個月的軍糧,新兵怨聲載道。當時陜西提督楊遇春去了北京城,總兵楊芳去固原議事,副將楊之震遇到士兵訴求,不問緣由,就鞭笞士卒。于是左右兩營中的陳達順、陳先倫商議,他們糾結二百黨羽,焚燒劫掠新城(今黨校附近)舊城(今老城),殺害副將、游擊將軍,搶劫縣衙府庫,打開監獄進行叛亂。嘩變中的蒲大芳等認為楊芳深得民心,于是先護送楊芳家屬到了石泉,然后參與叛亂。
楊遇春在西安聽說寧陜兵變的消息,便奏請調動省會滿漢士兵兩千人,固原兵兩千人剿滅叛亂。叛兵煽動寧陜各地的新兵加入叛亂,新兵大部分來自四川,想要從棧道向南回到四川西部。此時,陜甘總督派兵扼守住了徽鳳,四川總督派兵守住了棋盤關,楊遇春星夜兼程來到寧陜廳將全縣的駐守的新兵調回寧陜兵營,防止他們相互勾結。此時叛兵逃向華陽二郎壩,攻破洋縣縣城,俘獲裹挾兩千步兵和二百名騎兵。同年八月德楞泰帶兵抵達漢中,上奏叛軍的勢力日益猖獗,要增加兵力,又調來四川兵五千人,湖廣兵兩千人前來。叛軍攻打石泉縣城,被總兵王兆夢死守,楊芳帶領二百名固原兵前往石泉增援。叛軍又折回寧陜,當時新城和老城都已被毀壞,參將胡定泰和同知李晶率領民眾退守老城焦家堡,擊斃擊傷叛軍一百余人。叛軍敗退到四畝地,準備向東進犯鎮安。朝廷命令湖北巡撫全保死守鄖陽,河南巡撫馬慧裕嚴守商丘。同年九月,叛軍進攻孝義廳,分兵窺伺子午峪。楊芳扼守住子午峪口,以待叛軍。此時朝廷斥責德楞泰帶兵剿匪不力,導致匪患蔓延.德楞泰派楊遇春、扎克塔爾帶兵五千人從洋縣進山攻打叛軍,自己帶兵四千循序漸進,叛軍又向西出斜峪,偷襲戶縣,楊芳帶兵增援,全力圍剿偷襲的叛軍,楊芳身上多處受傷,激戰一整夜。等到天亮,叛軍得知對方是楊芳的軍隊,便主動向南進入終南山。當初,德楞泰派楊芳帶領新兵一千余人另為一隊是有用意的,不與其他兵丁摻雜,作為一種考驗。此時見楊芳打擊叛軍如此賣力,便對外宣稱新兵已與叛軍分裂,已沒有后顧之憂,這才開始帶領軍進兵平叛。
當時叛軍頭目眾多達一百四十余人,各自招募黨羽,有的百余人,有的招納幾百人,不想一月之間竟招納一萬余人。叛軍挑選其中能征善戰的步兵騎兵三千作為前鋒。因首領陳先倫、陳達順不得民心,眾軍推選蒲大芳為首領。叛軍和楊遇春在柴家關相遇,雙方隔河相望還有相互作揖問候的。經過激戰,雙方各有損失。
蒲大芳帶軍沖入官軍奮力作戰,把官軍沖擊得四分五裂,又命伏擊的叛軍繞到官軍的背后出擊,官軍邊戰邊跑,于是大敗而逃。叛軍將札克塔爾重重包圍在土堡之中,楊遇春身邊僅剩十余名新兵,逃往山中,沿路收納潰散士兵繼續留守柴家關。
第二天,楊芳來到,官軍商議叛軍都是身經百戰的亡命之徒,加之熟悉地形,而官兵疏于訓練,傷病未愈,與叛軍兩次交戰,叛軍見到楊芳和楊遇春就回避,還存有舊部的友情。于是商定楊玉春暫停攻打。楊芳一人一馬來到叛軍營地,因為楊芳深得蒲大芳的敬重,深得其心,蒲大芳歸順成功。
過了兩天,蒲大芳誘使陳先倫、陳達順、向貴三個人來到楊遇春軍前投降。楊遇春率領蒲大芳等攻打江口不投降的叛軍,斬殺叛軍首領朱先貴等人,將所屬四千余降兵分別駐扎等候命令。德楞泰以叛軍“懼怕朝廷,乞求投降”上報,將叛軍二百二十四人釋放任歸舊部;实壅鹋,免去德楞泰一切官職,將札克塔爾貶為四川副將,楊遇春降職為寧陜鎮總兵,裁剪寧陜駐軍兩千人,楊芳練兵不力與兩百余名降卒發配新疆,但停發銀餉發包谷激起兵變的官吏卻無人過問,就此震驚朝野的寧陜兵變落下帷幕。
后來寧陜同知胡晉康帶領百姓修繕毀壞的老城墻,廳屬衙門面貌煥然一新,山城商旅往來,繁榮昌盛。民國年間紅軍兩度攻打老城國名當守軍,城墻也付之一炬,殘損不堪。新中國成立以后,政府遷移至關口。
朝代更迭,繁華易失,經歷無數的磨礪,那殘存的老城墻承受了無數的箭失炮火,金戈鐵馬,旌旗獵獵,戰鼓隆隆,都已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