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德強
陜南人的飲茶習俗地方特色十分鮮明。普通百姓飲茶以簡素為特征,質樸務實。為了解渴、養生、保健,喝茶已養成習慣;為了表示敬意和厚道,客來敬茶、客走送茶也已滲入日常生活。待客不周便說“怠慢了客人,沒有好茶飯”;相思成疾胃納不佳便說“茶飯不思”;夸耀女性能干便說“茶飯做得好”;為某姑娘提親道其優點則說“針線茶飯樣樣能行”。
時代的進步決定了陜南飲茶習俗的演變。飲茶習俗的逐漸演變,折射的是時代的發展與進步,以及由此帶來的陜南民生的明顯改善、生活方式的逐漸改變和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譬如罐罐茶,隨著國家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和移民搬遷扶貧工作的開展,居住在偏遠深山的村民日漸減少,在柴火上用吊罐煮茶的方式,大多變成了用鋁壺在石炭火爐上燒水或電熱壺燒水,裝入保溫瓶,然后泡茶的方式,那種煙熏火燎的煮茶環境隨之改變。再如過去迎客茶“轉著喝”的習俗,由于社會的進步及人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一般家庭都買得起玻璃杯,一次性紙杯、塑料杯更是大行其道,因而一大缸茶多人“轉著喝”的飲茶習俗,除邊遠山區貧困人家外已經很難見到。又如茶館茶,改革開放后尤其是近幾年,陜南有些茶館早已不是解渴、歇腳、聊天那么簡單了,而是新設了棋類、紙牌、畫報、書刊、茶藝表演、音樂節目、收播新聞等服務項目,活躍茶客文化生活。這類茶館增添了茶客的雅興,是一種嶄新的茶俗,也是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的表現。
山中茶事野趣長
地頭茶
地頭茶是解渴茶,也是助興茶,農活干累了,喝一陣茶,既解渴又提神。農忙季節,尤其是鋤第二遍包谷草時,陜南農戶間常常開展互助合作。為了提精神趕進度,就要打“鑼鼓草”。參加者十余人到數十人不等。大家排好賽口,由領賽人掌握薅草的上下進退和快慢節奏,還有專門的鑼鼓隊邊敲邊唱,以調動情緒,提高效率。
按照規矩,給誰家干活就由誰家送茶管飯。由于人多,粗茶用大鍋或者大吊罐熬煮。主家用罐或壺盛茶湯,帶上一摞碗,送到田間地頭。薅草的人歇伙,送茶水的人開始分茶,一碗一碗恭而敬之地送到每個農夫面前,道一聲辛苦。喝了釅茶、潤了喉嚨之后,往往要舉行“山野茶會”:吼山歌、唱情歌、講酸故事、打情罵俏。山民們多借歌消愁,借歌詛咒,借歌憧憬美好的未來。大多是即興歌唱,重要的是活躍氣氛,放松身心,打發那種因肢體動作重復單調而產生的孤寂。其內容大多是山民在勞動生活中為了抒發感情、活躍氣氛而不斷形成的,如《順采茶》《倒采茶》《采茶調》《農家四季》等。
隨著時代的變遷,這種地頭茶已不多見,“山野茶會” 當然也只是存在于美好的回憶和史料中了。
罐罐茶
罐罐茶是陜南深山區的一種煮茶方式。深山生活條件差,一些山民“烤的轉轉火,吃的洋芋坨”。轉轉火就是火塘,在灶房里挖一個直徑1米左右的圓形小坑,用磚石圍砌;鹛林醒胗幸簧翟O備,用結實木料做成,上橫竹笆,可供煙熏臘肉、豆腐干、血干之類山區特色食品;下有木鉤,可懸掛吊罐、耳鍋、鐵壺、陶壺,通過升降以掌握火候。
山民烹茶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水燒開后將粗茶投入,熬煮片刻,然后用碗分茶。熬煮出來的茶,汁水較濃,解渴效果好,又能時刻保證茶溫,喝了全身暖和。一種是將粗茶放人陶罐或砂壺中,用文火烤制片刻以除去潮氣,然后傾入滾開水,烹好后分而飲之。
另外,還有一種流行于寧強、略陽等地的用罐罐作器皿制作的面茶、油茶。罐罐面茶,其實是一種食品(早點),以茶葉和玉米粉為主料,以提前炒熟的臘肉丁、核桃仁、花生仁、豆腐、麻花為輔料,再加蔥姜、茴香、花椒、藿香、鹽等作調料。通常作為早茶,配烤黃的饃片,邊吃饃片邊喝茶。
待客之道茶為先
迎客茶
在陜南,有客來訪,無茶不成敬意。茶諺說:“待客茶為先”,“來客無煙茶,算個啥人家”,“茶七酒八飯十一,支人待客講規矩。”客來敬茶是人際交往中最基本的禮節。貴客來臨,要用草木灰把茶具洗涮得干干凈凈才泡茶。敬茶時雙手捧杯,輕遞輕放,親切招呼。表示歉意的習慣用語是“連水(茶水)也沒喝一口,真怠慢了您。”即使夜半造訪,也要先遞煙敬茶而后敘談。陌生人路過,進門討茶喝,主人熱情接待,立即燒水泡茶,討要茶水錢是會遭到左鄰右舍恥笑的。陜南山區山大人稀,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平時難得一見外地來客。偶有客來,便視為喜事一般。對特別敬重或親密的客人,主人會在茶缸中另放一勺白糖或紅糖。
過去,農家茶具少,大多只有一兩個用于喝茶的缸子。若來客兩三人以上,主人先敬一缸茶給班輩高的或年長者,禮貌地說一句“請你們轉著喝”?腿送ハ嗤谱屢环,先喝幾口,然后從嘴唇接觸處倒出少許茶水予以沖洗(以示講究衛生),再雙手遞給其他客人喝。這樣甲傳給乙,乙傳給丙,依次傳遞。
迎客敬茶時罵笑,是陜南非常有趣的風俗習慣。所謂“罵笑”,就是同輩之間拐彎抹角地罵人,以其趣味性達到開玩笑的目的,促進和睦與親近。“打是親,罵是愛。”“罵”是手段,搞笑才是目的。這是民間的一種大眾自娛自樂方式。被罵或者被占便宜的人如果聽不懂,大家會覺得對牛彈琴,大煞風景;如果聽懂了,則往往會反唇相譏,接罵對方,一來一往,引得大家笑聲不斷。例如,有一婦女登門,同輩男主人對這位熟悉的表嫂笑嘻嘻地說:“板凳四條腳,客人莫站著。”客人落座后,男主人敬茶,說:“我茶(插)你喝(豁)。”一陣嬉笑過后,才開始談正事。最為獨特的是,安康人的罵笑居然還能密切干群關系。干部下鄉,如果你不會罵笑,會被認為“隔外”;與之相反,則認為你沒有架子,能和群眾打成一片,工作自然也好開展了。
婚喪茶
紅白喜事,茶是第一道常規飲料。在陜南鄉村,每逢紅白喜事,首先要設茶房、禮房。貼出的《執事單》上,專設“司茶”一職,客人到來,司茶人先敬上一杯茶,客人喝完了,再給客人續添。過紅喜事時,接親的要帶茶葉,嫁女的也要以茶“填箱”,新娘進門后,新郎弟妹或侄兒侄女便端來一盆熱水,遞上一杯香茶,表示歡迎和敬意。新娘則掏出硬幣放人盆中或塞給“紅包”。主人家把桌子擦得干干凈凈,中間擺花生(寓生“花胎”之意)、棗子(寓早生貴子之意)等糖食果餅,四周放著洗凈的茶杯,待客人一落座,司茶人便及時斟上早已泡好的茶水。民間把這稱為“擺茶食”。結婚典禮上,新郎、新娘要雙手向父母敬茶一杯。
過白喜事時,支客師一聲響亮的吆喝——“來客了,上茶!”司茶人便提著大茶壺,托著盤,肩上搭一條毛巾,人未到,聲先聞:“闖!闖!茶來了!”當然,所來之客手中都會有一杯茶。吹鼓手和歌師每人一缸糖茶,以示特別敬重。
禮品茶
關于禮品茶,我們先看在安康流傳的傳統民歌《手提二封茶》:“小郎打扮一支花,搖搖擺擺到姐家,手提二封茶。不覺走到堂屋中,懷里掏出茶二封,禮輕仁義重。”這首民歌反映的是舊時女婿拜見丈人的情形。
“以茶為禮”是陜南茶區人的傳統習俗,除了以茶湯招待來客品飲外,還以干茶為禮品贈送親友。這一習俗傳承至今。新茶下山之后,雖然量少價昂,但不少人還是搶著買幾兩送給親朋故友品嘗。紫陽茶從古到今都是陜南人首選的送禮佳品。改革開放初期,茶葉采摘較晚,加工也很粗糙,多數是那種“二蔓子”茶,人們送茶所用的包裝是報紙裹成圓筒狀;隨著采摘、加工技術的改進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所送的禮品茶從內質到包裝都實行了“革命”,已不可同日而語了。
市井茶香韻悠悠
茶館茶
陜南人還有坐茶館擺龍門陣(閑諞)的習俗。茶館遍布陜南集鎮。新中國建立前后,陜南的茶館設備很簡單,僅有桌凳、火爐、水壺和茶具,但店家招徠茶客十分殷勤,語言謙恭,態度和藹,使人有賓至如歸之感。茶客來了,茶館的跑堂首先要滿面春風地問客點茶,即問清客有幾位,要喝什么茶,然后將茶具和茶葉送到桌上。人剛落座,“茶把式”就上來了,提壺在手,憑多年練就的手腕功夫,舉壺過頭,傾斜成合適的角度,于是滾燙的開水傾瀉而出,決不會灑出一星半點。動作之神速、利落,令人眼花繚亂,驚嘆不已。還有一種壺泡茶,即用茶壺沖泡,另備茶杯一個或數個,無論茶客幾人,都用一壺分茶。
茶館,既是休憩品茗、互融感情的娛樂場所,也是各種信息匯集與交流之地。隨著社會不斷開放和進步,茶館成了人們會友、談心、議事的好地方,許多生意人以飲茶為名交朋友、挖信息、談項目、做買賣。城鎮的青年人,動輒邀約三五好友到茶樓喝茶,彼此有了芥蒂,壺茶共飲,邊品邊談,話明氣散。也有遠地農民進城辦事,坐進茶館歇息片刻,順便倒一碗茶提神解乏。至于閑老無事者,更是茶館的?。
茶棚茶
舊時代的陜南,有一種極為普及、極為大眾化的茶棚。
例如,民清時代,在漢中、安康城關內外,廟宇、賽會、戲場等地陳設有茶棚,掛著一個大“茶”字,以招攬顧客。這里大多賣大碗茶,價格低廉,方便顧客和善男信女飲茶。大碗茶何時興起無從可考,大概是受唐、宋宮廷茶道的影響而逐漸興起的。
最晚在明清之交,陜南就已有施茶的習俗,所施即為大碗茶。茶棚大多設在街頭或大道旁邊屋檐下,設備簡陋,柴桌柴凳。一般使用粗茶葉、大茶壺、土保溫桶、大茶碗。有些樂善好施之家,每逢幾日,便于沿坎上置一方桌,放一木桶,桶下方鉆一孔,內放特大號鑌鐵(一種鋁合金)茶壺,壺嘴伸出,壺用棉布緊緊包裹,起到保溫作用。桌上擱一摞茶碗。茶水任人隨便飲用,分文不取。路人飲茶目的不在品茗,而是為了止渴。傳說中的“午子姑娘”就是在陜南西鄉午子山路口建茶亭,為過往行人免費提供茶水。這種習俗的存在反映了一個地方古風猶存。
淡茶慢飲增年歲
藥茶
藥茶,指針對祛病、養顏、益壽而加入適量的中草藥的茶飲料,是調節體內平衡之茶,也作為心理調適、解除郁結用茶,常作為民間驗方使用。從 “吃蘿卜,喝姜茶,大夫閑得滿街爬”、“除口臭,助消化,喝上幾口紫陽茶” 等茶諺,可見藥茶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的治病保健功能。每逢大人小孩拉痢疾,家人便尋找多年的陳茶,加姜煎服,喝幾次,痢疾便止住了。治痢疾,越陳的茶效果越好。有道是:“不喝涼水多喝茶,不拉稀痢不發痧。”遇到發“羊癲瘋”之人,便采來經霜后的茶葉,研末,和明礬、朱砂煎服,病情即可緩解。誰患了火眼,便用濃茶水清洗,用以消炎退火。
寺廟里,香客問病求藥,住持和道士便會賜些陳茶和香灰為藥,稱之為發“神茶”。“神茶”實際是香客供神的普通茶葉,但是轉由道士之手拌和香灰后發給求神者,便增加了向神訴病和卜卦的神秘氣氛。茶葉本是保健飲料,香灰具有止血功效,加上信徒的崇神心理因素,“神茶”的功能就“神”了。
富硒茶的抗衰老、抗氧化、防癌抗癌的保健功能,是現代專家通過科學試驗發現的。據科學分析,紫陽綠茶既富含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硒,還含多種維生素、咖啡堿、茶多酚、茶鞣、葉綠素、氨基酸、礦物質、芳香物等多種成分,所以具有一定的藥理效用。茶葉尤其是綠茶里的維生素C很多,對防止壞血病很有作用。經常飲茶可以防止血液、肝臟中脂肪的積累,從而增加血管的彈性,對防止動脈硬化、腦溢血、高血壓都有好處。
漢中還總結出這樣的茶訣:姜茶能治痢,糖茶能和胃;菊茶可明目,燙茶傷五內;飯后茶消食,酒后茶解醉;午茶長精神,晚茶難入睡;空腹飲茶心發慌,隔夜剩茶傷脾胃;過量飲茶人黃瘦,淡茶慢飲增年歲。
早晚茶
早晚飲茶是一種日常習慣。陜南人特別重視早茶和飯后茶。“早茶一杯,精神百倍”,“清晨一杯茶,餓死賣藥家”,“濃茶提神,淡茶養胃”。這些茶諺讓我們知道,陜南人不僅懂得了飲茶的養生功能,而且對喝早茶與晚茶、濃茶與淡茶有不同的講究。
因茶葉中的咖啡堿有興奮大腦的作用,所以晚上睡覺前要少喝濃茶,以免遲遲不能入睡。“早酒晚茶黎明色,勸君一生使不得。” 陜南人飲茶習俗由來已久,關于茶事的諺語源遠流長,豐富多彩,成為茶文化的重要內容,也是民生的一個側面。這些茶諺寓意深刻,警策動人,短小凝練,易記易傳,長期以來是人民群眾喜聞樂道的教育、勸誡和傳授生活經驗的工具。
上述幾種陜南飲茶習俗,是筆者為了便于讀者理解而進行的一種大略分類,其劃分和命名不一定準確。某幾種茶俗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些茶俗,在劃分及表述時各有側重,有的側重于泡茶方式,有的側重于喝茶習慣,有的側重于舒心功能,有的側重于交際目的。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對飲茶的養生保健作用有了深刻認識,一些不習慣飲茶的也喜愛起“國飲”了,而且對茶葉的自然品質越來越重視,泡茶和品飲的方法也越來越講究了。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和時代的進步,民生將會進一步改善,陜南飲茶習俗還將繼續朝著文明的方向不斷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