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關故址在今漢濱區關廟鎮馬郎嶺(民間訛稱馬蹄嶺)、老樹嘴之間?滴酢杜d安州志》:“在州東北三十里古墓嶺下。”乾隆《興安府志》因之。嘉慶《安康縣志》:“北三十里白馬關。”又“東北三十里老村嘴塘汛”。
按:2013年,熱衷安康地域文化研究之屈小明、趙杰,在漢濱區關廟鎮北二十里馬蹄嶺西端,發現白馬關遺址(現已改建為小學校)。同年,在屈小明向導下,親赴白馬關調查,遺址東傍大埡子,東北折為老樹嘴,關下有地名曰“塘埫”。自白馬關至老樹嘴稱“塘上”,馬蹄嶺橫亙其中,清嘉慶年間設置塘汛于此。
據土著言,馬蹄嶺原名馬狼嶺,訛稱“馬郎嶺”。因山上多虎狼息蹤。后因僧人作法,虎狼遁跡,土人因山勢如馬蹄形,而改名馬蹄嶺。南宋建炎四年(1130),襄陽叛軍桑仲攻金州白土關,為宋將王彥所敗!栋賹骼m編.王彥》:“(桑)仲既敗,還襄陽,乃鳩集散亡,陷鄧州,兇焰復積……分眾三道,一攻注口關,一出馬郎嶺,一搗洵陽,前軍出金州不三十里。彥曰:仲以我寡敵眾,故分三道以離吾勢,法當先攻其堅,脆者自走……自以親兵營馬郎嶺,相持一月,大戰六日,賊大敗,仲為其屬下所殺。”是知王彥破桑仲之馬郎嶺,即距城北三十里之白馬關。
白馬關(塘埫)至老樹嘴(塘上)之間,有古寺曰“清寧寺”,寺內發現石碑數通,大多漫漶不識,惟寺外路邊矗立一通明天啟四年(1624)僧人信寶修路碑,因刻文深峻,差可辨識。其文略云:
“漢江以北一要路,曰老樹嘴。通秦省達興安,依山臨水,其勢崇隆,其途寂寞,寒折脛,暑爍金,行者無不興嗟。且通來虎狼聚集,至令人望睹嘆之。一日,有僧人名信寶者,行道心惻(隱),欲棲舍此移薪施茶,誦經退虎。乃謀之地主唐氏,遂以山廠地畝付之,更募多居士,不時資之以盛舉,遽爾虎狼息蹤,饑渴濟,高登高山,如履平地矣,特勒石永為志。”
另有一通僅可辨識:“陜西陜安鎮標署左營都司特授陜北靖邊縣儒學正堂李侯”,余碑則不識矣。據碑文而知,明清以來,白馬關為興安郡城北門戶,入西安省會必由之道,故為郡城之北重要關隘之一,故在此設置塘汛駐兵戌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