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楊遷偉
一座城市留給人們印象最深的,不僅僅是高樓大廈和秀美的風光,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化。而漢江石則是可以完美融合地方文化、歷史以及獨特資源,為城市增添歷史厚度與現代美感的最好載體之一。
漢江流經安康,穿城而過,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復雜的地質地貌,在沿江兩岸形成了數以萬計的奇石,即漢江石,有的裸露在河岸邊,有的掩埋于河床中。
安康的賞石,最初只是一些文人墨客把玩。他們漫步漢江,偶爾撿拾一些顏色好看、形狀特異的小石頭,將其置于文案之上,以此增添案頭文化氣息。
上世紀九十年代,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對精神文化的追求也越來越高。大量的奇石愛好者開始走上發掘安康奇石之路。特別是信息化的飛速發展,人們接觸、了解和掌握了更多的關于賞石方面的信息知識,安康的賞石文化也迅速形成氣候。
茶余飯后,大量的公務人員、教師、收藏家等,紛紛走進漢江,根據自己的喜好尋覓漢江石,相互之間分享、“炫耀”。
2008年4月,安康市賞石協會成立,協會的成立,為我市的廣大石友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溝通、相互學習、共同提升漢江石文化的平臺。協會的會員從最初的百余人到如今的2000余人,存石量近100萬方,且每年以5萬方的量遞增,其中經專業鑒定機構鑒定,身價超過百萬的石頭有10余方。自此,玩漢江石也真正走向藝術審美的高度,它不再是簡單的玩石頭,而是走向展臺、走出安康、走向世界,并開始實現經濟價值。
周云康自2013年擔任賞石協會會長至今,據他介紹,協會成立當年,在西安兵馬俑迎奧運國際奇石展上,安康的漢江石初次嶄露頭角,參展的8方石頭,一方叫“中華祥云”的石頭奪得金獎,同時拿回了2枚銀獎、3枚銅獎的驕人成績。
緊接著,安康的漢江石開始走向北京奇石展、重慶萬石博覽會、廣西柳州國際奇石節等各種舞臺,用實力拿回一項又一項榮譽,在中國的賞石界也占有了一席之地。
“沒有資源就沒有發言權,漢江有著豐富的奇石資源,并且石種好。”在周云康的心里,安康有三大寶,奇石、盆景和根雕,而奇石則居首位。賞石藝術也叫發現藝術,站在美學、文學、色彩學的高度,用自己的慧眼來發現石頭的美,然后注入自己的想象力,把自然之物變為藝術之品。
從漢江覓得的石頭造型千奇百怪,有的具象、有的抽象、有的形神兼備,其造型變化萬千,耐人尋味!漢江石最珍貴的一點就是它的自然性,書法、繪畫是創造藝術,而石頭則是天然藝術,它是不可復制的。
在安康賞石者眼中,漢江石總有著無限豐富的內涵,且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似乎每一塊石頭的形成都源于生活,又早于生活。比如有的石頭像太陽、有的石頭像杯子、有的石頭像航母,還有的石頭上有人、舞等字。“目前發現的漢江石包括畫面石、象形石、文字石、化石、礦物晶體和特種石頭六個類別。”周云康告訴記者,在玩石者的眼中,自己收藏的每一塊石頭也許它的形狀不太完美,色彩不夠協調,紋理不夠清晰,但它卻是世間僅存的一件孤品,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而出的。目前大多數漢江石都作為收藏品,只有小部分作為產品出售了。
“每一方石頭都蘊藏著自然的奧妙,每一方石頭都具有美觀性、奇特性、稀有性和唯一性,每一方石頭都是無聲的詩、立體的畫。”宋曉明是本土的安康人,也是安康賞石協會的副會長,從小在漢江邊長大的他,很早便喜歡上了漢江石。他認為玩石頭并非每個人都能知其要義,要從石形、石質、石色、石紋等展開想象,探其本質,究其意境。
記者在周云康、宋曉明的漢江石陳列室看到,那些他們跋山涉水尋覓而來的漢江石,不僅形狀各異,顏色或青、或白、或黃或紅,名字也是別致。如“麻姑獻壽”“百石通”“輪回”“金州”等等。
賞石文化發展至今,隨著新發現的石種的增加,賞識理論的完善以及與多元文化和多種藝術的融合,已不能僅用傳統的皺、瘦、漏、透的標準來評論石頭的優劣了。當下則主要從石頭的形、質、色、紋、韻來評判一塊石頭的價值,這是新時期的賞石理論。
撿來一方奇石,除了根據它的大小、形狀和顏色配上精美的底座外,給石頭取一個有寓意的名字也是關鍵。劉顯榮最早玩一些印章石,一次朋友送給他一方漢江石,于是他也開始跟著周云康等其他石友一起,走進了賞玩漢江石的圈子。“給石頭配底座、取名字,就如同人們穿衣打扮,一個合適的底座能起到強化所選石頭藝術傾向的作用,而一個有寓意的名字則是賞玩石頭的精髓。”舉例來說,就是一方石頭像魚,底座最好是做成波浪造型,一方石頭很雄健,則底座就要穩重大氣。同時要結合一些歷史典故、詩歌詞賦來給它吟詩題名。“這是玩石者文化修養的最好體現,有些人撿到一方好石頭,可說不出所以然,石頭仍然是自然物,沒有生命。”
“堂上有石,不俗人家”。 賞石已成為許多人宅院中的重要陳設,體現了主人的生活品位和審美意趣。無論哪一種室內環境,都講究意與境、形與勢的統一。一畫一石或一花一石,位置得宜,主人神情以見一斑。
其實,漫步于安康的街頭巷尾,我們隨處可以看到漢江石的傳奇與魅力,濱江公園、博物館、高新文化公園、金州體育場等等,或多或少矗立著大大小小上面題有安康特色文化文字的漢江石,無不傳遞著城市的藝術氣息和文化脈搏。
隨著漢江石的一次又一次遠走,賞石者賞石水平的不斷提高,安康賞石者不再只是在自己的圈子里“自娛自樂”,他們會結合當下的時事熱點和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局勢,給石頭取一些富有時代感的名字,讓賞石藝術與時俱進,突破自我。
2018年,白河退休教師李加富覓得一方酷似絲路的“絲”的漢江石,在雙年展(2018)國際精品石展上,獲得金獎,并最終以25萬元的價格成交。這也是當前單方成交價格最高的漢江石。
石奇含天地,趣雅意雋永。這些插上了時代翅膀的漢江石能走多遠?周云康表示,近年來,撿、藏漢江石在安康已經形成一股熱潮,旬陽、白河、石泉和嵐皋先后都成立了賞石協會,并輻射帶動著周邊地市,好石、玩石者隊伍也越來越龐大,有些農民也加入了撿石、藏石隊伍,甚至以撿石頭為發家之本。
周云康認為,安康的漢江石不僅僅是賞玩,它還有良好的社會效應,“一方石頭幸福一個家庭,一方石頭匯聚一批朋友,一方石頭拓展一個產業,一方石頭傳承一種文化,一方石頭和諧一個社會。”作為賞石者,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賞石水平和能力,將安康的漢江石以最好的姿態送出去,交流學習,同時希望政府更加重視賞石文化的挖掘和推崇,鋪就一條漢江石的起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