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楊遷偉
“病毒”“防護”“隔離”“再堅持一下”……這是一個不平凡的春節。在來勢兇猛的疫情面前,有無數的“逆行者”,堅守在不同的崗位,與時間賽跑,與疫情決戰。大家相互鼓勁:加油,我們一定能贏!這是一種自信,它來自我們對體制、制度、民族心理、生活歸屬感、生命底線承受力等等方面的理解,它或者宏大,或者就如同日常生活本身,細致入微。因為自信的存在,我們面對危機才悲壯而又從容。
這個春天的危機,讓我們以集體的姿態面對困難,呈現抗爭,我們因此沒有浪費災難伴隨的契機,我們已然學會很多。
2月4日,中華大地迎來了庚子鼠年的第一個節氣——立春;2月5日,安康首例確診患者治愈出院;元宵節,我市又有4名確診患者治愈出院。這些時間縱軸上的點位,帶給我們變化的可貴,給我們帶來了溫暖與希望,它也刷新我們之于信心的確認與堅守。
我們知道了信心的可貴。從武漢發現不明原因肺炎感染疫情,到確診病例數逐漸增多;從確診病例僅在武漢到我們的身邊;從幼兒兒童不易感染到嬰幼兒確診;從僅與家人聚餐都感染,再到在菜市場與確認患者15秒接觸……瞬間,無數人緊張了起來。危機從遠至近,從別人到我們自己,這些變化讓我們普通市民越來越感同身受,一個地區的災難,上升到一個國家的抗御,進而成為千家萬戶在這個春天最大的煩心事,無疑對我們心靈的震撼是直接的、深刻的。我們學會從危機中建立信心,從群體的團結中建立信心,這信心來自于國家、集體、社會,而塑形于個體。
我們學會了與時間賽跑。社區防控是群眾家門口的“安全線”。在社區,在抗擊疫情的一線,最基層的社區干部、黨員、志愿者、“網格長”,也和醫護人員、公安干警一樣,24小時在線,有困難沖鋒在前。他們不分晝夜逐戶上門排查,對社區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居民小區樓道、垃圾堆放點等等進行消毒消殺,對出入人員、車輛進行登記,嚴防死守,一只口罩是他們的全部裝備,他們用實際行動將監測關、看護關、防護做到零死角、零疏漏,拉開了一張“防輸入、防擴散、防輸出”的大網,堅決守護社區居民的健康生命安全。
我們增強了集體意識,大災難面前,不再是一個地區、一個片區、一個家庭的事情,大家越來越相信,別人的事情或許正在和已經演變為自己的事情。在城市化迅猛發展的今天,身居城市的人們,從這場災難中懂得了什么叫城市,什么叫城市的聯系,什么叫城市的體系。越來越多的人明白了,什么叫城市的群體,什么叫團結一心、協作共力。盡管在一定程度上,我們的“鄰避意識”依然那么強烈,但我們也越來越認識到雪崩與雪花的關系,這個春天讓我們學會更多關于集體、關于群體、關于社區對于個體的意義,而更多的啟示則是,很多人可能剛剛認識到“我們怎樣做市民”。
我們認識了戰爭。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它從一個城市,到一個國家,進而到全球,從宏觀到微觀,從領袖到平民,從業余到專業,從體制到體系,對于和平時代的人們來說都是一場久違的考驗。專業、復雜的疫情防控知識怎樣直接明了、一目了然,讓群眾看得懂、記得。痪W絡、朋友圈每天充斥著一些小道消息,是否真實、可信;傳播防控知識、安撫群眾的恐慌心理,社區怎樣打破常規更為應對有效;這些不僅是戰爭的新情況,也是戰爭的新形態,我們面對的不僅是現實物質版的戰爭,也同時觸動的是觀念精神版的戰爭,我們學會了在戰爭中學習戰爭。社區干部群眾齊上陣,解鎖了各種“硬核”宣傳方法,創新了各種宣傳形式,既有接地氣的“土法子”,又有當下流行的新媒體,大喇叭方言版村長喊話、敲鑼打鼓、三句半、微信、漫畫等相互結合,全面宣傳疫情防控知識,為打贏疫情防控戰打下堅實基礎。這是戰爭學習,更是戰爭組織、戰爭動員、戰爭創新。
我們堅持了依靠人民。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這是老話,也是新話。在各社區黨總支的帶領下,干群組成的巡邏隊穿梭于大街小巷;大喇叭聲在小區里循環播放;干部志愿者們在全力做好疫情排查、疫情宣傳的同時,為居民采購、送貨;普通群眾、黨員、學生、愛心企業主動捐款捐物;一些愛心人士為留守老人捐款,送日用品上門。不少群眾自覺響應號召,取消回老家或外出旅行,延期婚禮,更多人開始行動起來,主動做到不串門、不拜年、不聚會,采取防護措施,人們對疫情的防范意識逐漸增強……大家知道,戰役的背后,還有無數人在戰斗,不能因為自己的無知和任性,讓他們的努力白費。這些無數的“小我”之力,終將匯聚成強大的抗擊之力。團結、依靠、組織人民參與一切偉大的事業,是經驗,是高招,這場春天的戰斗中,我們再次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它帶給我們不局限于此次戰役意義的啟迪:什么時候依靠人民辦事業,什么時候我們就能成就一番事業。當疫情過后,生活復又常態,我們應當對這個真理理解與把握更加深切、有力!
看著窗外春天陽光下閃耀溫馨迷彩的這座城市,這條穿越城市依然清澈悠悠的漢江,正以流動與奔涌讓我們感動,給我們信心。這個城市將重現她的繁忙、生機與活力,就像美麗的漢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