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美術學院 唐浦萌
厚重的文化底蘊,孕育了在中國畫壇獨樹一幟的“長安畫派”,也誕生了趙望云、石魯、劉文西等領一代風騷的畫家;而今,陜西省美協主席、西安美術學院院長郭線廬等,又與時俱進,在藝術創作和設計方面走出一條尊重傳統、融匯中西的路徑,扛起了新時期長安畫派的旗幟。
郭線廬先生在當今時尚圈屬于“高富帥”的網紅,“高”是個子高、水平高、境界高,年過六旬身材沒有佝僂也沒有大肚腩,步態輕盈,充滿了學者的儒雅、畫者的靈性、藝術家的氣質。
“富”是學富五車,郭線廬先生既注重對中西方藝術史的研究,又在創作和教學的實踐中加以運用,融會貫通,自成一家。他的水墨花鳥有自己獨特的郭氏繪畫語言,畫面恬淡清新,處處散發出文人畫的清高與骨氣;既區別于清明朱聾的簡約與素墨,也區別于齊白石的勾勒線條與穿插關系。郭先生的畫畫面干凈、構圖嚴謹,畫面內容既不張揚,也不是大紅大綠一味媚俗,郭先生的水墨花鳥有著裝置藝術和設計透視的影子,在線條構圖上畫面上有設計感,畫面既講究色彩濃淡,更注重形式美。對水墨的運用已達到繪畫極致,花蕾、花朵有油畫水彩的影子,荷葉力透低背干濕濃淡分明,將水墨藝術表現到極致,郭先生的花鳥畫在中國書畫市場已經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帥”是氣質的“帥”。郭線廬先生性格儒雅、為人隨和、嗓音不高卻透出磁性,既是一位大畫家,也是一位教育家,像完美的徐悲鴻先生一樣,將油畫引入中國,水墨畫馬卻又別具風格,同時又完美的為中國近現代培養了一大批美術人才。
郭線廬先生重視給學生傳授藝術技巧,傳承藝術歷史,更重視培育學生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要求大家關注一線的普通群眾,描繪基層生活,讓普通人成為時代英雄,成為全民族砥礪前進的精神航標。郭先生在西安美院工作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他把西安美院的每個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孩子,學生和老師都喜歡他,背后都紛紛夸郭先生帥!
作為一個美院的普通學生,我對郭線廬院長充滿敬仰之情,在一些會議和展覽活動中,領略過院長的迷人風采。今年7月,借著去陜南參加“三下鄉”活動,懷著忐忑的心情,我終于見到了院長的真容。院長比我想象中的還要和藹可親,但骨子里透出莊重和威嚴,隨行的院長夫人說話特別溫柔,沒有一點院長夫人架子,他們對陜南的文化產業和文化創意活動十分關心,大力支持。同年8月安康美術館開館、古西城文化園開園儀式和“絲路源點·幸福安康”安康美術館首屆美術書法作品展同時舉行,郭線廬發表致辭。他說,近年來,陜南三市藝術家孜孜追求、不斷耕耘、勇于探索,取得了可喜的藝術成就,安康美術館的落成及啟動,是陜南藝術家的一次集中亮相,也是對安康人民幸福生活的文化性展示,標志著安康市美術事業發展進入新階段,也昭示著陜南美術創作聚合力正在逐漸形成,希望陜南藝術家們牢記責任與擔當,深深扎根于人民,用筆墨繪就時代風貌、展現大美安康。
郭線廬院長不僅在學術上有很高的造詣,也將藝術與現實生活相結合,他的陜南之行,必將促進陜西優秀藝術文化的傳播,使更多的人了解藝術、品味藝術……
近距離接觸郭線廬先生之后,我更加喜歡他的傳奇人生和非凡的藝術成就。他是地道的陜西人,在西安美院學習成長,一步步成為陜西美術界的領軍人物。并曾經進入英國奧斯特大學藝術與設計院做訪問學者,在這期間,系統學習了西方的藝術、設計文化,所以才有了國際化的藝術視野,極為開闊的思想境界。訪問結束后,他繼續在自己的專業方向鉆研,取得優秀的成績。他的宣傳畫《信息,開發人類智力的契機》獲得了第六屆全國美展金牌獎,宣傳畫《耗干用盡》獲得了第七屆全國美展優秀獎,宣傳畫《開啟新世紀網絡之門》獲得第九屆全國美展銀牌獎,宣傳畫《我不是商品》獲得了第十屆全國美展優秀獎,還設計、發行了《西安城墻》特種郵票,《第五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紀念郵品,《第十一屆全國人大》郵品、首日封《上海世博會 500 天》紀念郵品,《全國政協 60 年紀念》特種郵票,數不勝數。2017 年主編《教學檔案》一書榮獲“中國最美的書”獎,他的藝術成果不勝枚舉。中國畫《春滿人間》被中國駐亞美尼亞大使館永久收藏,2019 年獲西安市委、西安市政府授予他第二屆“西安之星”(教育領域)榮譽稱號,2020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系列宣傳海報被全國各大主流媒體和門戶網站廣泛刊登轉載。
郭先生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傳統文化的內涵已深入骨髓。他自幼對國畫、書法這些優秀傳統文化有著很高的興趣,正如他所說,“中國書法的分間步白以及中國繪畫的水墨生發,對我的設計無不啟迪,正因為有了早年對書法和繪畫的學習,在設計的過程中自己總會別有一番情思,設計出的作品也就別有一番情調!”在學習了西方的文化后,郭先生回國后繼續著他由西到東的“轉型”之路,他敢于打破社會固有的設計觀念,將中國傳統元素和西方現代設計相融合,碰撞出了奇妙的火花,從傳統藝術審美角度方向創作出富有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作品;自此之后,郭先生的作品受中國傳統的影響越來越深。
其中,《風搖荷花聽雨聲》這幅國畫作品令我記憶尤深,畫面尺寸為 180×96 厘米,整幅畫采用寫意手法,虛實相生,荷葉由近及遠,由實到虛,畫面色調以黑白為主,簡約又包容萬物,墨色濃淡有致,筆法干脆利落,含蓄中帶著一股蓄勢待發的張力,構圖飽滿,幾片荷葉占據了畫面的主要部分,在荷葉群中不時穿插幾朵荷花、蓮藕,荷葉的輪廓從前至后,由清晰至模糊,營造了一種水汽氤氳感,荷花隨風擺動,遠處的荷葉似乎和水面渾然融為一體的畫面,荷花與水色天光互為襯托,靈動生機,畫家將荷花人格化,以荷言志,贊賞荷花在雨中傲然挺立的高潔風骨,憐惜荷花飽受風雨的摧殘,以此為畫面精神支點,物我合一,從自然界植物的角度感受世間百態,看著這幅畫,仿佛置身煙雨迷離,以游人眼光靜靜觀賞荷花搖曳之姿,在水墨流動中,體味傳統審美意象之氣脈,感受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淡泊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