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子越
改革開放之初的深圳,吸引了不少港、澳及海外人士前來投資、旅游。中國書畫藝術品市場就是從深圳這個當時還很不成型的新興城市逐漸興起并開拓到全國的。許多藝術大師在年輕的深圳,找到了自我的價值。因此,不少名家堅定地選擇深圳作為他們的藝術基地。這其中就有來自陜西漢陰的著名畫家,周漢湘。
周漢湘,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1962年生于陜西漢陰縣,1984年就讀西安美術學院,獲藝術學士學位。1988年畢業分配到陜西省安康職業技術學院任教。1993年考入湖北美術學院油畫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導師劉依聞先生。因赴深圳工作,故而放棄讀研,現居深圳。
周漢湘先生的油畫作品是對生命的禮贊和心性表達,質樸且珍貴。武西明教授曾寫道:“沒有起點,沒有終點,看完周先生的作品,感覺就像我們曾經結伴驅車在高原追逐白云飄在腳下,冰雹打在頭上的難忘記憶,所有這種詩意的浪漫歷程好似都化在了他的作品之中。”陜西省政協常委、西安美術學院黨委書記、哲理中國畫畫家王家春先生,中國國家畫院油畫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郭北平教授等從不同角度對其作品給予過極高的評價。
周漢湘認為,每一個人都是一幅畫,畫自己。學習別人是為了更好地認知自己、畫好自己,而不是把自己變成他人的復印紙。
他在四尺斗方宣紙上表現臧民,著迷于水與墨的交融、墨與墨的疊加、線條與塊面的搭配、枯與濕的相互作用,由此產生不可預期、千變萬化的效果,面對不斷出現的問題,隨時解決,似有無窮樂趣。他習慣一鼓作氣,氣貫則氣韻生動,這樣筆與筆之間才能夠有一種自然生成的氣息,有氣息的畫面才會有生命。
他認為繪畫作品要在一天之內完成,刻畫精細,場景則以純粹的隨意筆法為之,加強了畫面的松與緊、虛與實的對比關系。筆墨酣暢,情思充盈,畫面自然舒美。
在他看來,繪畫要有個體風格,每個人內心是一個多元復合體,找到適合自己手法的題材與找到適合自己題材的手法同樣重要。技術是一個畫家必須具備的才能,有了技術才有意境和深度。藝術,有藝、有術,缺一不可。所有的技術都要適應繪畫題材和審美觀念,這是畫家的能力體現。
在他的家鄉漢陰,周漢湘與其兄長共同創立了“南山畫苑”,給畫苑取名南山,就是借取漢陰和深圳的知名南山。漢陰南山腳下是兩兄弟生活多年的地方;深圳的南山腳下又是弟弟后來工作生活二十多年的地方,兩個南山相距千里,但是是兄弟各自的家園彼此的牽掛,更是出自對家園對藝術的熱愛。深圳是改革開放的窗口,南國的南山藝林之風真的吹進了秦巴腹地漢陰,漢陰人一定會感受到暖暖的溫度,深圳那邊也能感受到一點漢陰地域文化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