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啟發
風俗一詞,《辭!分笟v代相沿、積久而成的風尚習俗。古往今來,移風易俗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中國共產黨一貫提倡移風易俗,毛澤東曾提出“移風易俗,改造國家”等主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弘揚新風正氣,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為我們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建設共同精神家園指明了努力方向,提出了根本遵循。
陜南安康,居以徽派建筑,戲以漢調二黃,語匯南腔北調,食之麻辣酸甜,無不彰顯著秦風楚韻、多元并存、諸教相融、兼容并蓄的民俗風情。其顯著特點是“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在中華文明的浸潤滋養下,與長期社會實踐中融匯、形成的優良民風,影響和引領著安康人民的道德風尚與社會進步。但是由于社會加快轉型和深刻變革、多元思想文化和外部環境影響,一些低俗陋習依然盛行,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一度成為人們擺脫貧困的“精神短板”。
好的民風猶如藍天上的陽光、夏季里的清泉,能夠溫暖人心、潤澤大地。安康充分考慮廣大群眾的內心向往和意愿要求,把群眾礙于“人情面子”、陷于遺風舊俗而又無力改變的困境納入市委“1號文件”予以破解,創造性地開展“誠孝儉勤和”新民風建設,厚植發展軟實力,激發安康新動能。“五字新風”源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規范。新民風建設汲取安康人民在長期社會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精神品質,賦予“誠孝儉勤和”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現形式,使之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
改變一個地方的陳規陋習,比改變物質貧困更難。安康從2015年旬陽試點,到2017年全市推開,期間經歷一年初見效、兩年大變樣、三年成新風,再到2020年實施三年提升行動,新民風建設環環緊扣、招招求實、步步為營。堅持“黨建+”系統思維,采取“行政引導+鄉賢自治”的方式,以道德評議、移風易俗、文化傳播、文明創建、誠信建設、依法治理“六大活動”為抓手,依靠修訂完善的村規民約和覆蓋廣泛的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一約四會”自治機制,使“誠孝儉勤和”新民風化“無形”為“有體”,變“被動”為“主動”,在農村基層落細落小落實,在群眾心中得到深耕厚植。
新民風新民俗一經形成、擴散和接受,便成為規范思想行為、引領時代風尚、助力發展進步的一種強大力量。五年多的探索、實踐和發展,“誠孝儉勤和”已經占據人們的思想和精神高地,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尚誠、重孝、倡儉、踐勤、崇和”的價值理念。安康實現從一個發展滯后地區成為綠色快速崛起地區,從一個工作較落后地區成為工作先進地區的蛻變,在全省完成從“跟跑”到“領跑”的角色轉變。誠信體系建設保持全省第一方陣,公眾安全感連續四年位居全省第一。長期與貧窮落后為伍的印象成為歷史,逐漸崛起的新安康贏得世人尊重。
新民風之于安康就像清新的空氣和綠色的生態一樣,無時不在、無處不有,影響是全方位和深層次的。但是在脫貧攻堅中開的花最鮮艷、結的果最豐碩。安康牢牢抓住道德評議“牛鼻子”,突出“說論亮”關鍵,把整治陋習、培育良俗作為增強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的重要舉措,有效破解了“靠著墻根曬太陽,等著政府送小康”懶漢難扶的問題。安康市新民風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創新做法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批示肯定。全市新民風建設扶貧扶志經驗入選《全國脫貧攻堅先鋒》,10個縣區扶貧扶志做法入選《全省扶貧扶志工作實例選編》。
改造民風民俗,表面上是改變行為習慣,實質上是改變價值觀念,解決的是“老大難”問題,“老”在長期遺風,“大”在千家萬戶,“難”在除舊布新。新民風建設是一項具有長期性、群眾性、基礎性、廣泛性的系統工程,即使對內成為成風化人的主流價值,對外成為鑄魂塑形的靚麗名片,還必須正視其反復性,保持工作的連續性,以“掃盲點、抓協同、創新高”為主旨,切實貫徹落實好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提出的“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范”要求,促進“尚誠、重孝、倡儉、踐勤、崇和”的新民風入其心、成其規、約其行,努力把安康打造成陜南首善之地、全省民風高地。